馮東河 朱曉芳
(新疆畜牧科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多樣,本土畜禽種質資源豐富居于世界前列。雖然我國畜禽種質資源接近千種,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追求畜禽高產,以及大量引進國外高產能畜禽品種,致使我國大多數畜禽良種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所以對我國畜禽種質資源實施保護迫在眉睫。但目前由于我國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中存在不足,比如個別種群只進行保種,忽略對其開發利用,或者只保種不開發,這均導致市場競爭力變弱,致使保種效果不好,部分畜禽物種瀕臨滅絕。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探索,采取有效的保種策略,加大開發力度,來達到鞏固畜禽資源的保護效果,促進畜禽優質品種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畜禽種質資源是保障我國糧食和肉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動物遺傳資源及其利用程度逐漸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為了掌握我國畜禽種質資源具體情況,我國政府相繼開展了數次全國范圍的畜禽種質資源普查。根據我國畜禽資源委員會所公布的《畜禽種質資源目錄2021 年版》 可知,我國此前總共收錄了33 個畜禽的900 多個品種,包括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及引進品種和相關配套種系。畜禽種質資源包括雞240 種(地方品種115 個)、羊167 種(地方品種124 個)、豬130 種(地方品種83 個)、牛132 種(地方品種101 個)、鴨55 種(地方品種37 個)、馬58 種(地方品種29 個)、兔35 種(地方品種8 個)、鵝39 種(地方品種30個)及其他少數物種資源。在我國畜牧業發展和實際生產中,如有新品種需要加以記錄的,農業農村部將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目錄進行調整更新。由于外來優良品種的大量引進和雜交培育品種的廣泛推廣,造成了我國地方畜禽品種減少或者瀕臨滅絕。畜禽種質資源處于危急時刻,已不能滿足國內畜牧業產品的市場需求,嚴重影響我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保護畜禽種質資源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國家畜牧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現已展開,一些瀕臨滅絕的優質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一般采用活體保種,常通過在畜禽資源產地設立種質保護區來進行保存。此方法較為傳統和普遍,保存物種在原產地的適應性很強、畜禽種質資源來源較為豐富,可根據需要及時擴充畜禽數量,還可對物種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使畜禽種質資源能可持續發展。但是此保種方法需要充足的場地和資金支持,而且相關技術手段較為落后,所以很難真正地做到有效保種。異地資源保種方式,主要包括冷凍胚胎保存、冷凍精液保存、DNA基因文庫保存等。隨著動物繁殖技術的快速發展,超低溫冷凍胚胎保種方法變得較為簡單、方便,而且節省了成本,延長了保存時間。此方法常用于保存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的遺傳物質。但目前我國采用冷凍保存胚胎的方法,保種成功率過低,而且可能會造成擁有優良基因的胚胎死亡。大多數國家都建有動物精液保存庫,通過冷凍精液來進行良種畜禽遺傳資源的保種。將地方優良的畜禽品種以精液的方式長久保存,該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牛、羊等其他禽類的保種工作。只是目前國內相關技術操作水平比較落后,精液保存效果差,還需要加強對生物技術的科研創新。還可通過建立基因文庫保存畜禽DNA 的方法來實現對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此技術具有安全性高、費用較低、可長期有效保存畜禽的優良基因的特點。但由于相關技術不夠先進,無法真正搞清物種遺傳基因的表達和調控機制,因此不能隨意利用優質基因的DNA片段來改良畜禽種質資源。而且政府在這方面的建設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尚未擁有先進、國際領先的畜禽種質資源庫和遺傳信息庫等。
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會議上明確了畜禽種質資源最大的價值是動起來和用起來。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具有基礎性和公益性,而資源開發利用的定位更多是市場性,利用主要由政府引導與各大企業主導的市場性活動[1]。畜禽種質資源的保存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利用,不斷發掘畜禽資源更多潛在的利用價值。畜禽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在畜禽資源保護完好的基礎上,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將種質資源轉變為國家、社會和個人財富。我國有很多畜禽品種具有產能高、抗病性強、早熟、肉質較好等性狀未曾被發掘利用,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國內市場需求,積極推進畜禽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發掘其優良特性,并用于產業化生產,做到以保護為主、保護和利用結合、以合理的利用促進有效的保護[2]。
自古以來,我國的畜禽資源一直非常豐富,是世界公認的畜禽資源大國,所以當歐洲發達國家紛紛開始進行畜禽資源保護時,我國還沒有資源保護意識,對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開始較晚。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為追求高利益、高產量,大量引進外來優良物種,造成國內物種混雜,畜禽資源數量嚴重下降。根據相關報道,由于大量外來良種牛與我國本土牛進行雜交,導致有近一半的地方品種牛瀕臨滅絕[3]。目前我國沒有完善的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缺少專門化的畜禽種質資源管理機構,相關保護體系較為落后。雖然國內設有一百多個畜禽資源保種基地、保護區和基因文庫,但是針對某一畜禽品種的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文庫三位一體的動物資源保護體系還不健全。由于我國對畜禽種質資源的認識不足,技術和管理水平較低,保種場等相關建設不達標且數量不足,導致大多數國家級的畜禽保護品種得不到有效保護而瀕臨滅絕。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畜禽種質資源檢測和開發利用的管理機構,因此國內許多珍稀的畜禽種質資源沒有被發現。雖然在一些大城市中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工作有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保護過程中存在重利用、輕保護的現象,嚴重制約了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同時由于受自然環境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對一些偏遠地區的畜禽資源調查和開發利用都造成了影響。此類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各級政府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量不足,沒有足夠的經費用于夠買精良的儀器設備和場地建設等。雖然我國擁有一百多個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單位,但是大多數都存在儀器設施老舊、技術手段落后,以及工作人員緊缺或專業素質較低等問題。
畜禽種質資源保護是目前國家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保護畜禽種質資源對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和保護物種多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基于我國畜禽種質資源保護現狀,我們首先要提高全民的畜禽保護意識,由政府主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宣傳工作。其次,各級地方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學習,認識到保護畜禽資源的重要性,對全國畜禽資源實施有效保護,尤其是對瀕危物種及國家級別的珍稀物種。還可通過網絡、媒體、宣講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均參與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工作,增強國民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通過加強對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的建設,使我國畜牧業得以可持續發展。
加大對科學研究的資金支持,使相關科研院校、畜禽資源保種基地、保護區和基因文庫有足夠的資金開展科研工作。可以采用獎勵機制,對具有保種積極性和取得一定成效的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文庫給予獎金鼓勵。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是為了更好的開發利用,同時科學的開發利用能反向促進畜禽種質資源的有效保護。國內有很豐富的地方畜禽種質資源,具有良好性狀,比如抗病能力強、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高等。這些性狀均可用于科學研究和醫學實驗,能夠加強畜禽種質資源的良種培育,使利用和保護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積極推進畜禽優質品種的選育工作,充分探索畜禽資源的開發利用潛力,并建立全國性和地方性的畜禽種質資源信息監測機構,設立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不斷加強畜禽品種多樣性研究和合理開發利用力度。
畜禽種質資源保護不僅是為了滿足當前市場需求,更是為了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強化畜禽種質資源保護意識,不斷優化畜禽保種方案,探索更多合理的開發利用手段,堅持以“保護優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導、多元參與” 的資源保護和利用原則,從而實現畜禽種質資源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