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紅
(松原市寧江區動物檢疫站,吉林松原 138000)
現階段,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食品健康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標準高要求下,我國的養殖業也面臨了更多的挑戰,尤其是生豬養殖行業。為了保障生豬健康,做好生豬疾病預防工作和保證養殖環境的干凈整潔是保證生豬產品質量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還要做好生豬屠宰檢疫管理,做到生豬集中定點屠宰,保證生豬屠宰過程中不會受到環境影響,保證豬肉的質量和安全,進而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同時,若是在屠宰時發現有疫病等問題的生豬,可以及時處理,不會造成傳染病的擴散,保證帶有病菌的豬肉不會流通到市場上,造成安全事故。雖然實際的生豬屠宰管理方式在不斷地優化,但還是存在做不到規范化管理而導致的問題,為加強屠宰場檢疫工作規范化,保證屠宰過程干凈無污染,本研究針對生豬屠宰檢疫的規范化提出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此來保證流向市場的豬肉健康干凈,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
生豬屠宰前的檢疫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這方面大型養殖場要更有優勢,因為養殖規模較大,在進行集中檢疫時會更加方便;對于小型養殖場或者散戶來說,屠宰前的檢疫工作更加煩瑣。生豬在進場前要經過嚴格的檢疫工作才可以進行屠宰,具體為以下幾方面:①屠宰場每天都會進場大量的生豬進行屠宰,這些生豬來源于不同的養殖場、農戶和地區,其來源不能直接確定;若是在屠宰場進行檢疫工作時發現有問題的生豬,尋找其來源并不容易,同時也容易造成其他健康豬被感染,給檢疫工作造成困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對于散戶養殖的生豬檢疫,可以由散戶養殖人員向檢疫部門報告,申請檢疫人員上門檢疫,若是涉及地區較多,數量較少,也可以集中到指定地點進行檢疫工作,保證生豬在進入屠宰場之前就完成檢疫并且合格。②為了保證所有生豬在屠宰前都進行過檢疫工作,不存在“不經檢疫就屠宰” 的現象,檢疫人員要完成24h 輪班值班制度,保證任何時間都有檢疫人員對將要進場的生豬進行檢疫工作。③檢疫人員要做好生豬屠宰前的登記工作,確保沒有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生豬進入屠宰場的同時[1],在檢疫結束后也要做好“產地檢疫合格證明” 的回收工作。
在生豬進場前,檢疫工作非常重要,必須按照相關流程進行檢疫工作,保證進場生豬健康。當運送生豬的車輛到達指定檢疫地點時,首先要由檢疫人員檢查這批次生豬的產地檢疫證明和運送生豬的交通工具的消毒證明,其次對生豬進行群體和個體檢查,保證生豬沒有患病。在進行群體檢查時,要將所有的生豬圈放在固定地點進行觀察,主要是觀察以下兩部分:①觀察生豬靜態情況,要觀察生豬地站立或者臥倒時姿勢有無問題,觀察生豬的精神是否活躍,營養是否良好;②觀察生豬動態行為,在生豬活動時觀察其行走是否正常,是否可以正常飲食飲水。在群體觀察時,若是發現患病豬或者精神萎靡、行為緩慢等疑似患病個體,要挑選并進行處理。個體檢查就是對每一頭生豬,尤其是疑似患病豬進行檢查,主要檢查兩方面:①觀察疑似患病豬的行為狀態、皮膚是否有破潰,呼吸是否正常,分泌物有無問題等;②進行觸摸檢查,主要是感受生豬的體溫是否上升、心跳速度是否正常等。通過對待宰生豬的檢查,將生豬分為4種,分別是準宰、急宰、緩宰和禁宰。對于患病豬,要進行集中隔離,并做好標記和登記,最后進行其他處理。
生豬屠宰過后還要再次進行檢疫,宰后檢疫主要是為了檢驗出一些臨床癥狀不明顯的病豬和一些處于潛伏期還沒有發病的病豬,防止這部分肉類進入市場,危害消費者的安全。宰后檢疫主要分為感官檢查和解剖檢查兩種,對于檢疫合格的要加蓋驗訖印章,出具合格證明;對于檢疫不合格的,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宰后檢疫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部分:①頭蹄檢查。頭部檢查主要是觀察頭部皮膚有無病變,兩側的淋巴咽喉等位置是否有炭疽和寄生蟲卵;蹄部檢查主要是看皮膚有無外傷和破潰等病變。②內臟檢查。內臟檢查主要是查看內臟是否有病變等,同時要拆除腎上腺和甲狀腺;要著重檢查淋巴結,查看淋巴結是否有出血、壞死等問題,對于病變淋巴結要進行摘除處理。③胴體檢查。胴體檢查分為4 種,分別是皮膚檢疫、肌肉檢疫、旋毛蟲檢疫和肉孢子蟲檢疫。皮膚檢疫主要是檢查是否有不正常出血,傳染病導致的出血一般是滲入皮膚內層的,刀刮不會消失,普通出血是在皮膚淺表層,刀刮會消失。肌肉檢查主要是查看肌肉的色澤和彈性等,同時也要觀察是否做到放血干凈,肌肉中是否有寄生幼蟲。旋毛蟲檢查是檢查肌纖維表面是否有灰白色小點,若是有則需要進入實驗室進行檢查。肉孢子蟲的檢查,也是查看肌肉纖維間是否有白色顆粒狀物質,檢查方式和旋毛蟲一樣。
檢疫之后,產品合格即蓋上驗訖印章,出具合格證明,這部分豬肉就可以流向市場出售。屠宰場要做好記錄,將“產品檢驗合格證明” 和“產地檢驗合格證明” 放在一起,同時標記好豬耳標號碼,進行合理存放。對于檢疫不合格的豬,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把宰后檢疫摘除的腎上腺、甲狀腺和淋巴結等一起處理。如一些患有疾病的豬不能被食用,但是可以煉制工業用油,既可以利用其經濟價值,也不會產生浪費和危害。
檢疫人員是保證市面上豬肉健康的防線。檢疫人員對檢疫工作的重視程度,深刻認知和職業素養等都會影響檢疫質量和肉品的安全。因此,檢疫人員的職業素質水平提升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定期安排相關的培訓來提升檢疫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除去培訓之外,還要進行相應的考核,通過考核取得崗位資格后才能上崗工作。在員工上崗之后也要進行嚴格的監督,對于一些工作懈怠,存在不良作風的人員要嚴肅處理,保證檢疫隊伍的高素質。最后要做好責任落實工作,每位檢疫人員要對自己檢疫過后的產品負責,若是在市場上出現不合格肉類,要追究責任到個人[2]。
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市面上的豬肉的檢疫力度,就要加強對檢疫工作的指導,可以由政府部門進行統一領導,其他部門進行配合,分配任務,明確責任,加強對市面上的豬肉及相關產品進行檢查,對一些不合格的產品以及攤販進行整治。對于一些群眾反映出來的問題,相關部門要及時處理,做好豬肉市場的管理工作,保證豬肉和豬肉產品的質量,保證消費者的健康。
生豬屠宰場的規范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證生豬的檢疫質量,減少甚至杜絕檢疫不合格的產品進入市場。要做好屠宰場規范管理,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①屠宰場要有專門的實驗室。檢疫人員在對生豬進行檢疫時會發現一些疑似患病豬,為了更好地確定該豬是否患病,就要進一步進行實驗室檢驗,因此需要專門的實驗室,幫助檢疫人員確定豬是否患病,保證檢疫質量和效率。②實驗室管理規范。實驗室選址應盡量遠離屠宰車間,避免被患病豬污染,導致結果不準確;同時,實驗室不準除檢疫人員外的人進入,以此保證檢驗結果不會被篡改或者是出現別的問題;實驗室內的排放管道要單獨安排,實驗室內的儀器要按照規定進行消毒處理;實驗產生的廢棄物要集中處理,防止污染,也阻止疾病的傳播。③實驗人員管理。實驗人員在進行實驗時,要熟練掌握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對實驗流程要熟知,要穿戴好防護服和防護器具,實驗所用的器具要消毒,實驗后,使用過的物品要集中銷毀,可以二次利用的要高溫消毒處理,以此來保證實驗人員的安全。
市面上很多的黑心商家為了增加營收,不顧及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出售注水肉或者病死豬肉制品,對于這種情況要加強監管,若是發現此類問題要依法進行處理,收繳的不合格產品也要及時處理,防止再次流向市場。具體措施如下。
(1)政府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相互協作,開展聯合執法,如各地經貿委、商委應與工商、質檢以及公安等部門,積極展開合作,通過聯合執法集中整治私屠濫宰、制售注水肉等不法行為。特別是針對城鄉結構部等管理薄弱環節,應進行重點整治,加大整治力度,杜絕死角。
(2)建立完善的舉報獎勵制度,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對私屠濫宰、制售注水肉等不法行為進行全面監督,同時積極參與到整治工作中來,堅決取締私屠濫宰場點,堅決打擊制售注水肉等不法行為。
(3)應對私屠濫宰以及制售注水肉的違法人員追求其相關責任,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對其進行司法處理,且必要時,應追究刑事責任,嚴禁以罰代刑。而且,必須層層落實生豬檢疫管理職責,實施責任追究制度,嚴懲工作不力、消極應付、失職瀆職人員。
生豬屠宰檢疫工作涉及的部門很多,為了更好地保證檢疫工作的開展,就要明確各部門之間的責任和權力,各部門負責自己的任務,若是出現問題要針對性問責;這樣做也可以保證檢疫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保證檢疫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生豬檢疫的費用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制定統一的標準,各部門和單位要貫徹落實,不能存在亂收費的現象[3]。
宰前和宰后檢疫都需要監督單位加強監督,對于市場上出售的生豬,監督單位要檢查其資格證明和檢疫證明。對于一些肉類的出售點,監管單位要檢查肉類的來源和檢疫證明等,保證肉類健康合格。若是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一些不明來源或是不符合規范的肉類,要取締出售點,并且清查肉類來源和渠道,對不法分子進行打擊。
綜上所述,想要做好生豬屠宰檢疫工作,在屠宰之前要做好生豬宰前檢疫工作,并對發現的病豬進行處理;在屠宰完成后要對生豬產品進行檢疫,查看是否有一些癥狀不明顯的病豬被屠宰,保證肉質的安全;加強對市面上的豬肉和豬肉制品的檢查,杜絕一切來源不明的肉類和沒有經過檢疫證明的肉類售賣;注意屠宰場的管理和保持合格的屠宰環境,保證屠宰環節不會造成肉類污染和疾病傳播,以此來保證肉類食品健康,保障消費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