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刊特約記者 時櫻
近年來,遼寧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運營公司”)圍繞打造“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的管理型、服務型、科技型國內一流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企業”的核心目標,應用“數字+運營”推進“收費運營、養護管理、路網運行監測和應急指揮調度、清障救援、安全生產管理”五大管理能力,已構建完成“1個中心+2個平臺+N個子系統”數字化平臺基本架構,賦能遼寧全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提質升級。
遼寧省目前開通運營高速公路4348公里,收費站295個,服務區74對。運營公司通過數字化技術改造全省高速路網運行監測系統,“云端+本地”兩套路網監測平臺并行。融合物聯網技術,建設視頻7964路、門架704套、情報板910塊、雷達225處、流調設備470套,實現重點路段、設施、場所等特殊事件自動感知和設備運行狀態監測,有效范圍內事件檢測準確率90%以上、設備總在線率達到99.5%以上。
依托收費門架數據、收費站車道數據、路面巡查數據、視頻監測數據、檢測數據,以及第三方數據打通了業務壁壘,數據輔助決策、數據評價效果模型基本形成。數據賦能道路通行效率、災害風險等特性,結合仿真模型及特定算法,對節假日、重大活動、極端天氣等特殊時段進行通行研判,推薦車輛分流策略,輔助路網通暢保障決策。
運營公司全力打造智慧便捷、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收費運行服務體系。建立收費綜合管理系統,實現運營、監測、分析、稽核等管理需求;利用精準畫像技術對綠色通道及集裝箱車輛實施信用管理,預約免檢率分別達到90%和95%;構建精確逃費模型,通過數據篩查、異常預警等功能,實現智能精準打逃;利用ETC門架實現用戶發行信息無感修正,ETC車道通過率達到98.5%;實現線上ETC發行、充值、發票開具、賬戶提醒,以及全省車道ETC、微信、支付寶、銀聯等聚合支付方式全覆蓋;依托“互聯網+”,打造基于移動終端的“指尖出行”服務,試點應用匝道自由流、智能機器人等輔助收費新技術,逐步推廣“云收費”,推動聯網收費向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運營公司建立了日常養護管理、橋隧管理、構造物監測、輔助決策信息化管理平臺,并將養護技術標準、作業流程鑲嵌平臺中,實現工單派發、作業管理、質量控制、計量支付全過程無紙化、痕跡化管理,提高養護效率。通過BIM+GIS技術,建立了道路、橋梁、隧道土建和機電設備全壽命周期養護電子檔案,對海量養護數據進行清洗、應用,輔助養護決策,提高養護資金使用效率。開發應用AI智巡提升病害采集分析能力,實現重點橋梁、隧道、附屬設施的狀態實時感知、精確預警、自動發布的管理模式;構建除雪、防汛災害防控一張圖,實現物資儲備、資源分布科學調配,人機料消耗自動核算,降低養護成本、提高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應對能力。
車輛救援服務平臺可實現事故或者故障車輛快速查詢附近5公里內救援資源,啟動一路多方快速聯動救援模式,打通了從車主發起施救作業到費用支付完整鏈路。在大流量的錦州段試點護欄上設置報警二維碼,實現施救定位快速準確。96199服務熱線和“遼寧高速通”新媒體矩陣具有路況和ETC兩大“剛需”業務模塊,實時解答用戶咨詢,信息發布方式多元化、發布內容優質化、發布流程規范化?!斑|寧高速通”新媒體服務矩陣用戶總數突破1200萬,平均日活數接近15萬,96199熱線日均接聽話務能力可達到30萬路,客戶服務滿意率達到99.6%。傳統的情報板全省統一布設智慧誘導平臺,完成聯網聯控和智慧誘導,實現出行信息統一實時發布。
遼寧高速數字化轉型、賦能運營管理工作初顯成效,面向未來,運營公司將繼續深入場景,打造高速公路數字化轉型標桿,推動智慧公路建設,鑄就立體化大交通發展的“數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