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興華
(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江安實驗學校 226534)
在新時代的教育改革與創新中,教師應對初中生物實驗課堂進行有效的教學調整,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過程,在生物實驗中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突破以往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模式,將學生引入到初中生物實驗課堂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課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實驗教學的開展質量關乎著學生的學習思維,對學生而言有著較為重要的學習意義.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采用刻板的教學方式,將初中學生局限在實驗設備、材料以及內容上,無法將實踐內容與知識理論相結合.甚至受到部分技術因素的影響,學生很難直觀的了解到生物實驗的各類現象,許多經典的生物實驗操作也無法開展.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信息技術逐漸走入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并廣泛的應用到了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教育中.實驗教學對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習不言而喻,教師應重視實現教學的效果與質量,給予學生更多的課堂實驗方式與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理論分析能力.但是,在現階段的初中生物實驗課堂內,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在生物課程中觸摸到實驗儀器進行操作,大部分學生只能在一旁進行觀察與分析,無法根據儀器的內容進行操作檢驗.因此,教師應展開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將生物實驗的現象以及過程具體、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打破以往書本當中的教學限制,使學生能將實驗理論轉化成為自身的知識經驗.信息技術教學可以通過文字、圖片等方式,抓住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自己觀察到的學習內容與相關視頻結合,體驗不一樣的初中生物實驗課堂,從而促進初中學生的生活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
傳統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中無法理解實驗內容,在初中的生物實驗課堂當中,某一些現象并不是隨時顯現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條件才能顯示.這一情況導致學生無法對其過程進行實驗記錄與觀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因此,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展開實驗過程的拍攝,并將拍攝記錄的過程制作成視頻模式,在實驗課程中播放使學生進行觀察記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更能保障生物實驗課堂的有效開展,縮短了教學時間的同時,提高了初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這種可視化的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發揮了其最大程度的教學優勢,彌補了以往時間與空間限制的不足之處.這類視頻可以也可以在課程結束后發放到學生的手中,在學生遇到困難問題時進行翻閱查看,了解實驗結束后的現象,加深初中學生的學習印象.
我國的各科教學模式采用的是集體授課,每節課有規定的時間以及規定的內容.而生物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理論知識,更要利用生物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然而大部分教師受到課堂時間因素的限制,無法將教學內容全部滲透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導致了課堂中的生物實驗教學的內容較為單一籠統,無法結合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豐富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生物實驗課堂,不斷挖掘實驗中存在的豐富基礎知識理論,利用信息技術的多元化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思維,真正的從學生角度出發,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程度,促進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課堂教學時間較低,學生無法深層次了解實驗內容.實驗是初中生物課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起到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在現階段教師若要開展高效的生物實驗課堂,就需要壓縮其他的教學環節時間,這樣一來開展生物實驗課堂教學意義下降,影響了整個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起到相應的幫助.其次,是部分實驗內容無法開展.由于學校以及班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無法更新生物實驗中的基礎設施,學生在生物課堂中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阻礙了每個班級實驗小組的發展與進步.
微課是適應時代發展所創設的全新教學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根本源頭處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論的認知與理解.教師應意識到微課教學的重要性,在生物實驗課堂中緊跟時代的變化與發展,將微課教學融入到初中生物實驗課堂當中.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生物課堂的動手操作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在帶領學生探索生物基礎知識理論時,不僅要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更要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學習能力,在實驗探究與研發當中落實新課程與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微課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學特點,學生能在全新的視頻、文字以及圖片當中,學習到更多有關于生物實驗的基礎知識理論,利用短小精悍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解決課堂中沉悶的教學氛圍.這種教學方式能有效的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給予學生更多直觀的學習生物實驗現象的機會,提高初中生物課堂的靈活性以及科學性,突破以往時間以及空間的學習限制.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在現階段的生物實驗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在課程中有效的區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降低了生物實驗課堂的教學效率.此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彌補這一問題,利用微課教學中的視頻形式,將實驗內容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帶領學生在小組中共同探究并分析實驗現象最后得出結論.微課視頻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能將生物實驗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總結與歸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生物實驗課程當中,大大的提高了生物實驗課堂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學質量.
其次,微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在傳統的教學生物實驗教學當中,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以及參與程度,在課堂中更注重知識講解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參與到微課視頻制作當中,部分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另一部分學生展示視頻錄制,使學生能通過這種微課形式提高獨立思考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植物體的組成”這一課時當中,教師利用微課展開生物實驗教學.在課程開啟前教師利用顯微鏡以及綠色開花植物進行實驗展示,在課程開啟時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在學生初步了解植物體的結構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微課視頻,利用顯微鏡觀察自己手中的開花植物,并在觀察實驗后進行簡單的記錄與描寫,將植物體中的各個器官組成以及結構功能進行繪畫.
在初中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復習是重要的課堂組成部分,教師應重視在生物實驗內展開復習教學.在以往的生物實驗課堂教學中,教師受到課堂時間與空間限制,無法組織學生展開高效的生物實驗操作,將實驗這一環節省略不管,甚至部分教師將這一教學時間進行壓縮進行敷衍式的講解.這種教學情況使學生對生物實驗的重視程度逐漸下降,最后只能學習到生物基礎知識理論,無法將其結合運用的生活當中.教師應改變這一教學弊端,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展開有效的實驗教學,并在實驗過后引導學生對其內容進行鞏固與復習.教師此時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在課后的復習效率以及復習質量.教師可以將在課程中錄制的實驗視頻發放到學生的手中,在課后觀看時喚醒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記憶,通過課程的回放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直觀的了解自己在實驗中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及時的糾正實驗中出現的錯誤現象,將學生的知識理論與應用實踐能力相結合,順利完成教師制定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展開課后復習實驗,在小組中共同探討生物實驗的原理與現象,將各個實驗步驟分開復習,最后在小組中進行資源整合,減少復習實驗的時間,增加學習生物實驗理論的趣味性.
例如,在“地面上的植物”這一課時當中,教師在課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植物,并向學生介紹自己熟悉植物的根、莖、花燈部位.教師利用植物的切片內容進行實驗,使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并將其進行簡單的歸類.在課后的實驗中,教師創設小組合作學習,將收集材料、資料的任務進行分派,并將課程實驗的視頻發送到學生的手中使學生進行觀察,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論掌握能力,更要教會學生更多實驗的技巧與方法,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體驗.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教師利用口述或是黑板書寫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無法直觀的將實驗內容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導致學生對生物實驗學習的興趣一再降低,最后產生了較為強烈的負面情緒.教師應從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反思與總結,找出自身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生物實驗課堂當中,使學生參與到實驗設計當中,培養初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邏輯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將教材中的內容、材料以及原理進行更新,使學生深層次的了解生物實驗的含義,提升初中學生的設計實驗能力.同時,教師在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時,應注意多媒體利用的時機以及實驗素材的選擇要恰到好處.生物實驗教學存在著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程度的邏輯思維,教師應在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時,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突破更多的實驗難題,將抽象化的實驗內容轉變成為具象化的內容.
例如,在“人體的組成”這一課時當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使學生了解人體的組成,并在視頻的觀看下說一說“人從外部形態上分為哪幾個部分?”引發學生激烈的討論與探究.在講解心肺的結構時,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實驗設計當中,利用水瓶制作模擬實驗展示呼吸以及吸氣的過程,學生在觀察中了解人體的呼吸系統.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實驗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初中生物中存在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