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俠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何正俠
(甘肅省積石山縣高關初級中學,甘肅積石山731700)
初中期間的學生正是處在青春期階段,心理比較敏感,需要被重視的同時也對本身的要求較高,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這一階段是學生形成世界觀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對于情感認知的主要時期。所以,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學生的想法。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動,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也較廣泛,把情感注入初中語文的教學當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品德修養,還能夠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本文筆者就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發展現狀以及教學應用展開研究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概述,能夠對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供參考價值。
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應用分析
在初中時期,學生的感情比較豐富、敏感。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當中,在教學方式上要運用多變化的教學模式,使在教學當中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把學生引導到角色當中去,把情感教育注入教學當中,以此滿足情感教育的教學目的。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語文老師要重視學生的情感,然后引領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人生,進而在語文的學習中明白事理。因此,老師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情感體驗中學習語文,以此提升學習效率以及質量。本文以初中語文為主要內容,分析了如何把情感教育落實到實際的教學當中,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以及效率。
眾所周知,情感是一種心理反應,是一個人針對外界因素影響的感官情緒,人的情感基本表現包含喜、怒、哀、樂等。在心理學上來分析,學生在學習中的效率以及行動,情感因素的影響有著十分重要的效果。所以,初中語文老師在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當中,要有效運用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具有技巧性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大提高。在初中語文的教學當中,語文老師應該運用較理論的方法以及教學模式,把自身的意愿情感因素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感知,進而提升語文的教學水平。語文這項學科自身就是具有情感因素的科目,所以,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教育方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針對語文的學習認知,還能夠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以此對學習語文產生興趣。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當中,情感教育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重視的是學生的情感、情緒、信念、態度等因素,以此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個人的精神發展。在初中階段語文的教學當中,情感教育主要包括三個階段。第一,要運用基本的情感進行溝通。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要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溝通方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需要提前了解各種各樣的交流方式,進而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第二,語文老師要和學生們近距離接觸,以便增強基本的溝通練習。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正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環節,需要較長時間的培養。初中語文老師在實施情感教育的同時,也要遵守“心口一致”的基本原則,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也能夠推動情感教育的有效發展。第三,這一階段的教育是為了鞏固情感教育,也是為了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率。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夠讓學生提高語文的學習空間,不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還能夠提高語文的教學水平。因此,情感教育在初中階段的教學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情感教育是一種較科學的教育理念,也是當下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初中語文在初中階段的教育十分重要,不過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因此,運用情感教育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為了全面提高初中語文教育水平,更進一步促進情感教育的深度發展,語文老師的審美水平必須全面提高,加強語文老師的情感認知。在當下,不可否認的是,初中階段語文老師的情感認知能力還有待加強。為了保證情感教育的有效落實,語文老師必須具有較高的審美素養。可是在實際教學當中,一部分語文老師在情感教育的工作中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也對情感教育脈絡和知識體系很難把控,所以也無法推動情感教育的深入發展。因為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壓力以及課時壓力的影響下,由于受時間的影響,很難關注素養方面的提高,也不重視教學方式的變更和創新等。這些因素都影響了情感教育的有效發展。
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教學中,主要的情感認同主體和感受主體是學生本身。如果學生在情感教育中欠缺深度認知,或學生對情感教育欠缺高度認同,即使語文老師的授課再好,課堂內容布置得再緊湊,學生的語文素養也無法真正提高。在當下時期,語文老師在情感教育教學中更多的是以主觀性的教育為主,不注重學生的認知實踐,對課程內容的特點也不夠重視,盲目地進行倡導的情感教育。而且在情感教育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也較欠缺,這些因素的產生都對情感教育的發展有著直接影響。事實證明,在初中語文的情感教育中,老師應把學生擺在主體位置上,應該結合學生的語文差異和不同程度的語文認知等因素,合理有效地提高情感教育工作。
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教學方式的創新能夠高效地提高情感教育的科學實施,教學模式的創新離不開科學實踐。初中語文的教學中,語文老師作為主要的引導者,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特征,把控學生的認知程度,積極有效地創新教育模式,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滲透,促使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可是在現階段,會有一部分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授課中依據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認知不夠重視,對教學模式不夠注重創新,把知識“填鴨式”地灌輸給學生。這樣較傳統且枯燥的教學模式,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造成影響,因此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程度。
眾所周知,興趣對于學生提高學習是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初中階段語文課利用情感教育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從中感覺到情感認知,激發出學生對于語文科目的學習興趣,運用探索的思維對其提出疑問,能夠有效地解決語文課堂上的各種難題。只有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學生才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主動地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從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的有效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認知程度以及加強語言運用。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較重,學生很難走出校園,探索社會環境。運用情感教育進行初中語文的教學,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的情感發生較大改變,也能夠使學生產生出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而且通過情感教育模式,不但能夠提升教學的直觀性以及高效性,還能夠使學生們建立多樣化的思維能力,合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當中運用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在一個較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就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把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這樣不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運用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促使學生的情感認知迅速發展,漸漸養成較好的學習態度以及習慣,這樣就能夠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使其學習效率得到較高的提升。
在進行展開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前,語文老師應該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掌握好教學的方向,以免造成盲目地教學。所以,語文老師要把情感教育合理有效地注入教學中去,進而使得教學目標具有情感性,確定可行的語文教學目的,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料進行有針對性的語文情感教育工作。在對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要從多方面明確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首先語文老師要對要教學的語文教材內容進行全面了解,對教材中的思想情感充分感知,深層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教學情感內容,并且利用有關的情感教育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有效引導學生們展開有針對性的情感認知。此外,語文老師還要對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以及掌握,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明確語文教學的重點,以此合理地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課文的主要思想情感,培養學習形成較好的思想觀念。
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我愛這土地》的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對這首詩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以及內容要充分地了解,把這首詩的思想情感融入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以感悟詩歌中的思想情感作為學習目標,進而能夠體會到作者的表達情感。《我愛這土地》這首詩詞當中蘊含了作者艾青對于祖國的愛意和對侵略者的恨意,這是一篇具有愛國主義思想情感的詩歌。確定了這首詩歌教學目標的同時,語文老師要在情感方面進行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讓學生們體會到詩歌的情感意境,在詩歌的語句當中體會作者對于祖國深沉的愛,讓學生們的情感思想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格比較叛逆,性情也處在不穩定階段,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語文老師也要重視這一時期學生的心性方面的情感教育,利用詩歌中的情感內容,讓學生了解與思考,然后漸漸地引導學生們從中體會思想情感,而不是把情感強行灌輸給學生們。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們放松心情體會詩歌內容的情感,還能夠從中培養學生的心性。
初中語文的教材中有很多優秀的文章,每篇文章蘊含的情感都不同,由于受課文局限性的影響因素,對其文章作者的介紹并不詳細。所以,語文老師需要對其有關的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擴展與延伸,以此對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加以豐富。這樣不但能夠擴展學生們的學習領域,還使學生能夠高效地理解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語文老師可以提前利用互聯網收集有關資料,之后把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總結,把總結好的資料制作成電子文件,便于以后教學的時候引用與參考。
例如在初中教材課文《沁園春·雪》的教學中,這首詩詞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在1936年2月創作的。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情感教育,語文老師可以利用有關書籍或互聯網,搜索與《沁園春·雪》相關的創作背景和毛澤東的人生經歷等,進而能夠擴展詩詞中的情感教育內容,讓學生們利用創作背景,對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體會。另外,語文老師還可以把這些收集的資料進行編制,制作成電子文件,在授課之前發給學生們,以此方便學生們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們的知識范圍得到有效提高,能夠讓學生們初步認識詩詞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經歷,進而能夠激發學生們的情感共鳴,為后期的學習打下較好的情感基礎。
在情感教育中語文老師運用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語文老師如果依然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灌輸式”地向學生灌輸課程內容,這會使學生們無法真正體會課本中的思想情感。所以,初中語文老師如果想在當下教學當中有效地注入情感教育,就要轉換教學模式,對傳統的教學有效創新,使其教學模式多元化,以此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1.利用情感教育模式,營造教學氣氛
在現階段新課改的影響下,初中語文的教學不止教育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的美好情感,進而使學生內心的情感豐富,使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從現階段語文教學中的狀況分析,教學模式較單一,在課堂上以老師為主體。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情感。所以,語文老師要從教學氛圍開始,利用情境教學引導學生融入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學氛圍當中,讓學生們真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也為今后的教學打造較好的學習環境。
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敬業與樂業》的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先從學生的生活角度著手,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比如“牛頓或居里夫人這么偉大的科學家,他們是為什么而感覺到開心的呢?在他們的身上有著什么樣的精神和品質?”利用提出問題的引導,使學生能夠隨著問題融入教學情境當中,以此體現作者文章中的敬業和樂業的深層意義以及蘊含的情感。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情感的了解,還能夠使教學氛圍具有活躍性。
2.運用合作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情感內容的討論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是具有創新性和有效的方式,它利用的是以合作方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相互合作及一起探討文章中的知識與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語文老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方法的時候要注意合理分配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也要注意,還要確定合作學習的主要內容。
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這篇文章主要是圍繞菲利普夫妻針對勒的態度變化,其中包含了很多故事情節,對人物性格與形象也描繪得很細致。老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進行分配合作小組,讓學生們探討,相互交流自身對人物的看法以及意見,讓學生們通過有關故事情節,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同時讓學生將自己對人物的情感表達出來,以此實現有效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階段語文的教學中注入情感教育具有較高的教育意義。情感教育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情感豐富,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還能夠高效地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所以,初中語文老師要重視情感教育方式,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1] 喬路路.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旅游(高爾夫旅行),2018(12):266.
[2] 趙霞.新課程標準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華少年,2016(09):98-99.
C41
A
1002-7661(2022)12-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