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雪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興城 125105
課堂是學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陣地,如何克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成為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急需徹底的課堂革命來改善現狀[1]。針對學生對于高效率課堂的追求和課堂教學質量不完全平衡之間存在的矛盾,高職船舶結構課程應有效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其在學習場地、課程內容、教與學身份等諸多領域的運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船舶結構課程的課堂效率。
“課堂革命”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提出革新,革新傳統的知識和教師各個方面存在的局限[2]。通過課堂革命,實現將“課堂”從知識主體轉化成生活主體;將學生從學習主體延展到生活主體、精神主體;教學空間從教室拓展到各個空間、各個領域,實現從有限擴展到無限;將培養目標從能力培養上升到人格和精神的培養[3]。
課堂教學體現出了其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價值屬性,高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形成良性循環。所以我們這里所提到的“課堂革命”并不是取消課堂教學,而是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出革新。要提高課堂效率應該多注重各種形態、各種層面的課堂教學,這里不僅指在課堂形態上的改變,更加有意義的是教育學生從思維和觀念上徹底改變,所以要實現這個目標,要在智慧職教的背景下,積極開發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運用互聯網技術有效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無論課堂教學怎樣改革和革命,大方向都要以學生為中心[4]。這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指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到的作用是導向作用,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方向,教師不再是一個單獨的講解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對整個課堂進行總體的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而學生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學生由以往教學中的聽眾變成了主動參與課堂、主動學習的人,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探索新的知識。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就要求把學生未來的發展作為任何時期開展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參與者[5]。要實現這點,就必須要求教師在課前分析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針對每一層次的學生制訂出差異化教學計劃,在講授課程、學習評價等各個環節體現出對于學生需求的關注和差異化教學方法,制訂適合學生全面發展和素質培養、知識體系建立的個性化教學計劃,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要求任課教師將傳統的“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傳統的關注教師的教學質量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積極為學生建立更多的學習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都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去,激發學生去主動提出問題,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通過各種教與學的模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尤其是實踐動手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傳統的多媒體技術已經充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現階段需要越來越多地采用現代的信息化技術,將其充分運用到課堂中去。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等,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和內容,將適合的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合到一起。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教師講授的模式,而是轉移到學生自主學習上。那么學生學習的具體知識不應該只局限在傳統的教材中,而是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自己所要學習的知識,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擴大知識接觸面,解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所以“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要弱化傳統教材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更多的內容、更多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和學習平臺,使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局限于教材,雖然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寬于教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的“講授”,而是要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生活里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課堂不只是教與學的過程,更是學生利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過程。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在完成教與學的過程之后,更要注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要設計科學全面的教學評價手段。科學的教學評價手段要求教師真正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判斷教學成果,也就是不僅僅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因為只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才能真正體現出學生未來終生學習的能力,所以教學效果評價力求多元、全面、科學。除了教師的評價以外,還要包括學生互評等評價方式。
改變船舶結構課程的課堂組織形式,加強軟硬件設施的建設,改變傳統教室的形態,將船舶結構教學引入到真實的情境或環境中去,可以到實訓車間或廠房內進行教學。在實訓車間內教學時引入企業理念,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實訓車間實行分區教學,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室進行情景式教學。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船舶結構、船舶建造工藝等多門專業課中發揮了較強的優勢,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這種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組織形式,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到一起,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船舶結構是在模塊設置的基礎上由以往的船舶結構與識圖分化出來的專業課,對傳統的專業課程進行了有效的重新構建,創建了模塊化的課程體系。課程在設置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崗位職業能力,將傳統的基本知識、技能能力進行模塊化設計,將職業能力特別是工作崗位的技能設置為課程里的具體模塊。這里的模塊化是將項目或者任務中的實際情況考慮到課程設計過程中去,將項目或任務分化為相對獨立的顆粒化項目或任務,它們之間又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這種課程設置模式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內容的改革要在保證專業體系的前提下,充分體現出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性和先進性。那么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企業專家,對典型的項目或任務進行分解,在設計過程中要遵照由簡到繁、由單一到復雜的原則,將真實的工作任務重新分解再整合,從而形成船舶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課堂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有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情景式教學、項目式教學、任務式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存在著必然的聯系。船舶結構課程需要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利用智慧教室、翻轉課堂、云班課等現代的教學手段,對傳統教學進行進一步的改革,進而提高船舶結構課程的教學質量。
綜上,“課堂革命”的提出,正當其時、意義重大,它既體現了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也可以對我國現階段課程改革進行方向引領。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基于此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針對船舶結構課程,提出了基于課堂革命背景下的船舶結構課程改革探究這一議題,對船舶結構課程課堂改革進行了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