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玉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高級中學 751100)
雖然大多數高中化學教師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也已經開始努力朝新課程所要求的方向發展,但是由于教師長時期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等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再加上本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導致他們更加注重化學實驗的講解,而忽視學生本身對化學實驗的理解能力,學生往往只是機械且被動的記錄化學實驗報告,這樣也就發揮不出化學實驗教學的真正價值.
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落實實驗教學.這些教師認為學生的化學動手能力較弱,再加上有的實驗儀器和實驗用品比較昂貴,甚至有的化學實驗存在著一定的安全性等等原因,導致他們沒有給予學生動手操作化學實驗的機會,學生有時候連最典型的化學實驗都沒有機會動手完成,學生只能通過化學教材上來了解化學實驗,而這樣的化學實驗教學對學生的化學成長并沒有帶來什么幫助.
由于高中階段的教學任務較重,教師往往就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化學實驗結果,他們認為學生掌握了最終的實驗結果之后也就可以完整地消化整個化學實驗,忽視了學生在操作實驗過程中的各種表現.而這樣的化學實驗教學,就導致了學生的化學觀察能力以及化學操作能力等等都得不到很好的培養,甚至于部分學生都是提前寫好了自己的化學實驗報告,他們對于其中的實驗步驟并沒有過多的分析,對整個的實驗過程并沒有做出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們的化學實踐技能也就不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化學實驗情景的創設,可以很好地激發出學生的化學興趣.當學生能夠產生出較為強烈的興趣之后,他們也就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中.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化學實驗情景來開展實驗教學.
比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氧化還原反應的問題情景:“同學們,你們之前都學過哪幾種類型的化學反應呢?”這時候,有的學生可能就會舉手回答:“有化合反應、置換反應.”其他學生緊接著就會繼續補充:“還有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其次,教師就可以繼續提問:“那么你們能舉出這四個反應的典型例子嗎?”以此引導學生回顧這四種反應類型的特征.最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三氧化二鐵與一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且繼續提問:“那么這個反應屬于這四種中的哪一個呢?”以此來引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這時候,學生就已經對氧化還原反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再次鞏固之前的所學化學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出學生對接下來化學實驗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高中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劃分實驗小組來展開實驗教學.教師可以仔細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化學基礎以及心理特點,再對學生進行分組,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自己所需要負責完成的化學任務以及表現自己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小組之間相互監督、合作完成化學實驗,而且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交流化學學習經驗的機會.
比如,在學習“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合理的方式進行分組,提前準備好學生可能會用到的實驗儀器和實驗用品,像試管、膠頭滴管、氯化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等等,并且設置探究目標:探究如何檢驗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如何實現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兩者之間的轉換.這時候,教師就需要退出化學實驗課堂的主導位置,將主動權交到這些化學實驗小組的手中.等到各個實驗小組結束了實驗之后,教師可以選擇某一個小組分享他們的實驗步驟以及實驗結果.當該小組在分享的過程中出現了某些錯誤時,教師也不要急于指正,而是要認真聽完并且給予鼓勵之后,再來指正,以此來有效避免學生對化學實驗產生出負面情緒.教師通過這樣的化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實際操作完成化學實驗,對學生深刻理解本節課內容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
生活實踐是化學知識的產生來源,同樣也是化學知識的最終歸宿.但是很少有學生會發現這一點,反而還會認為化學實驗與自己的現實生活很遙遠,而這樣的理念對學生的化學成長是沒有積極作用的.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向學生講解某個化學實驗的原理;也可以將生活實踐融入到化學實驗中.這樣的化學實驗教學,不但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化學視野,而且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化學實踐意識,以此促使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比如,在學習“原電池”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所學習過的原電池形成條件,以此來幫助學生鞏固這部分內容.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項課后作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自制一個原電池,以此來讓學生再次感受探究科學的方法.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可以通過網絡查找一些對自己有用的資料進行模仿,或者是根據教材上對原電池的描述進行創新.”以此來讓學生的制作思路變得更加明確.最后,教師可以在下一節課開始之前,留出一部分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分享自己制作的原電池,還可以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運用化學語言的能力.教師通過這樣的化學實驗教學,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化學學習資源,而且還可以很好地打開學生的化學視野,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化學發展.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在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當前,學生在操作實驗、觀察實驗時,往往只是模仿教師,未能進行深度思考,導致實驗學習效果較差.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當針對各個實驗步驟、不同的實驗現象,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思考問題,學生能夠透過實驗現象發掘本質規律,從而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物質的量”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加強學生對“物質的量濃度計算公式”等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實驗的各個環節,教師可以提出“配置溶液需要使用哪些器材?”“配置溶液之前要計算哪些數據?”“在溶解氯化鈉時,為什么要用玻璃棒攪拌?”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另外,教師要讓學生及時提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如“為什么第一次往燒杯中加水時,要少于所需配置溶液的量呢?”這樣,學生在操作實驗時,就會主動聯系理論知識、發散思維.
在引導學生實驗時,高中化學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交流、互動的機會,以促使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投屏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展示各小組操作實驗的過程,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當學生親自操作實驗時,教師可以綜合使用手機、多媒體等設備,拍攝學生操作實驗的過程,并通過投影設備展現拍攝畫面,以此來達到分享實驗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油脂”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肥皂的制取”實驗教學,組織學生實踐探究.在分組實驗過程中,學生親自完成“往燒杯中加蒸餾水并加熱”、“往蒸發皿中加入植物油”等實驗步驟,逐步完成實驗任務.當學生操作時,教師可以使用手機進行拍攝,并通過手機與多媒體連接,將“學生操作實驗”的過程實時傳輸到屏幕上,供其他學生參考、學習.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再次播放錄像內容,為學生自評、互評提供依據.通過自評與互評,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重點內容、記住實驗注意事項,如“利用水蒸氣來加熱蒸發皿”、“在加熱植物油、乙醇、NaOH溶液混合物時,要不斷攪拌”等.
一般而言,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往往指定實驗項目,引導學生完成固定的實驗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完全按照教師指令,進行實驗操作.這種模式能夠加深學生對課內實驗項目的認識,但是難以激發學生創造力,未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將創新精神滲透到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適當開展科學創新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新平臺.結合課內實驗,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設計其他的實驗,分析實驗的可行性和價值,這樣更能增強學科素養.
比如,在學習“氨”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氨的制取和性質”實驗學習,使學生借助實驗理解“氨極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等知識.在開展課內實驗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設計新的實驗或者創新實驗步驟,如“氣密性檢查的不同方式”.“導管末端浸水法”是“氨制取”實驗中檢查氣密性的常用方法,這種方法存在“水會浸濕導管末端”的弊端.由于氨極易溶于水,所以這種方法容易影響實驗結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此方面創新,幫助學生運用“滴定管抽氣法”、“滴定管壓水法”等其他的氣密性檢查方法設計新的實驗.另外,教師還可以舉辦以“創新”為主題的比賽活動,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設計實驗、展現奇妙現象,如“神奇的焰色反應”、“可防風的酒精燈”、“安全自動的沉浮式儲氣瓶”等,以此培養學生創新、發展的意識.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的實驗教學不應該只是強調學生親身動手操作完成化學實驗,更應該注重學生化學觀察能力、探究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培養.因此,高中化學教師要善于轉變自身的實驗教學理念,端正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學習態度,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可以成長為當前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