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彥
(江蘇省宜興中學 214299)
傳統模式下,教師展開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目的在于應對“應試”教育,此種教學模式的應用無法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物理知識,針對強化學生物理邏輯思維能力而言,也無法起到推動作用.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細膩化處理教學內容,除可幫助學生掌握及應用物理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外,還可有助于學生物理思維的形成.本文即圍繞高中物理細膩化處理教學內容策略展開探討.
高中物理教學活動,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時多存在如下兩方面問題,首先為知識點僅簡單羅列.知識點作為學生展開物理學習活動的主要內容,針對學生物理能力提升而言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簡單羅列物理知識點,未對知識點加以分析及整合,教師借助此種知識點羅列方式,不僅無法使學生對知識點形成深層次記憶,也不利于學生物理知識體系的構成.學生難以展開系統化學習,影響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其次為教師在處理實驗內容時存在問題.物理實驗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項重要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重視物理實驗內容的講述.然而,部分教師在展開物理實驗講述時,多僅以書本內容為參考,照本宣科,使得學生物理學習興趣降低,高中物理為一門較為枯燥的學習科目,因此在教學此科目時,物理教師應重視學生物理興趣的調動.教師教學實驗技術要領時,應同學生積極地展開溝通及交流,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加以了解,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建議.
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細膩化方式處理教學內容的重要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其一,可與新課改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相適應,分析傳統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發現.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及所秉持的教育理念較為落后,為導致學生物理學科學習效率難以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重視自身傳統教學理念的轉變,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予以充分尊重,教師主導作用也應充分發揮,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其二,滿足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具體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細膩化處理教學內容優勢除體現于學生物理學科學習興趣的激發外,還可有效提升學生物理綜合能力.其三,可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并對教學實踐所提出的需求充分滿足.分析傳統教學模式對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教學效率的提升形成一定制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可借助科學合理教學策略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教學內容的細膩化處理,幫助學生對于物理難點知識、物理重點知識形成正確且全面的理解,還可實現學生物理知識靈活應用能力的提升,此也為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
物理課堂活動中,學生一項主要的學習任務即為物理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應重視物理理論知識的細膩化處理,推動學生物理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在物理課程講述前,應分析教學情況、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在教學任務引導下,針對每節課所涉及的物理規律及概念等知識加以總結歸納,隨后,結合實際教學情況細膩化處理本節課中所提及的物理知識,結合已細分的物理概念完成此節課物理知識概念圖的繪制,如教師在講述“質點”中的“位移”內容時,可將質點位移概念作為出發點,向學生展開課堂提問,質點位移概念是什么?路程與位移是相同的概念嗎?如若不是兩者的主要區別是什么?隨后,教師再針對所涉及物理知識展開層次化處理.借此可幫助學生逐層加深對物理位移概念的理解,還可有效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刪減非必要的教學環節.
學生物理技能訓練主要即指,教師在物理實驗過程中,應將學生物理技能的強化作為重點,提高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為此,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需做到如下幾點:首先為對物理技能要領加以細化.簡言之即為,教師引導學生展開物理實驗時,應重視學生獨立展開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針對物理實驗而言,展開物理實驗的重要準備任務即為細化物理實驗,即指細分物理實驗步驟,借此對實驗節奏加以掌握,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正確實驗程序加以理解.如教師引導學生使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時,第一項操作技能即為,引導學生如何正確打開開關.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實驗技能薄弱,產生小車軌道偏移等現象,針對此現象,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小車、重錘及紙帶三者相連,除此之外,還應將計時器組裝方式向學生講解,為學生獨立完成物理實驗提供指導.
教師在物理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教學方式眾多,而傳統物理教學模式下,教師僅將物理習題解答技巧作為重點教學內容,針對物理方法教學并未加以足夠重視,使得學生難以掌握舉一反三的解題方式,物理思維固化,對學生物理能力的提升形成阻礙.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重視物理教學方法的細膩化處理,推動學生物理思維的形成.首先,教師應了解物理方法分類情況、使用順序、使用步驟.其次,講解物理方法,促使學生可將所掌握物理方法同所掌握知識結合.如教師講述“平拋運動”教學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運動規律教學內容時,物理教師并未對合力分解過程、平拋運動速度等加以講解,多將平拋運動中所產生的來自水平、豎直方向的力的分解作為重點.此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僅認知需要分解合力,卻并未掌握合力分解方式.由此可見,教師需重視物理方法教學的細膩化處理.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借助繪圖方式完成重力及初速度矢量的表示,隨后展開分組探討.教師借助細膩化處理分解方式,可幫助學生對合力分解方式加以掌握,提高學生物理方法應用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細膩化處理教學過程主要可從如下幾方面展開,其一為將思維過程、教學過程二者有機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應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外,還應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作為重點.以某種程度而言,教學過程為明線,思維過程為暗線,僅有將二者有機融合,方可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力”此部分內容時,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學生學習思路為依據,完成課堂問題的設計,鼓勵并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教師可先將力的合成部分內容向學生講述,幫助學生對于力的合成加以分析.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力與力間的關系加以探究.再次,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四邊形”關系加以驗證.最后,引導學生獲得結論.學生在此過程中,自身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得以強化,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其二為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完善.教師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應重視傳統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教學內容設計時,應以學生學習基礎、認知規律為基礎,重視教學內容的優化,將教學過程展開細膩化處理,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時,還應對教學內容層次性加以保障,促使學習過程中,學生邏輯能力、思維能力可得以同步提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力的合成”此部分知識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完成如下問題的設計:首先,教師可在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其次,教師應以教學情境為依托引入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加以了解;再次,教師應幫助學生對學習方法加以掌握,對力的合成內容加以了解;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展開課堂總結活動,借此對傳統教學模式加以轉變,促使學生可積極主動參與至此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活動的展開打下基礎.
其三為信息技術在細膩化教學中的應用.物理學習的重要內容即為物理實驗,此也為推動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的重要教學手段.實際上,實驗通常受空間、時間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力不從心之處,特別是物質的微觀結構方面,無法借助實驗的方式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難以對此部分物理知識加以理解.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的應用可對此方面缺陷加以彌補,將靜態的知識轉變為動態的知識,將微觀的知識轉變為宏觀.此外,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集文字、音頻、視頻等于一體的優勢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教師在向學生描述電荷的定向移動、揭示原子核的聚變及裂變、模擬小球的碰撞等部分知識時,在空間、時間方面,實驗均存在一定不足,因此,便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彌補所存在的缺陷之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可有機融合上述兩種手段,則虛擬的物理模型、真實的實驗均可牢記于學生腦海中,提高學生物理知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物理學習能力.
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學的一項重要構成環節即為細膩化的課堂講解.因高中階段所涉及的物理知識具備較高難度,學生在課前多會展開自主學習及課前預習活動,但教師的課堂講解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借助課堂講解細膩化程度的提升,可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顯著改善.因受我國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均以考試要求為依據,組織并設計教學內容,針對考試中的冷門知識點則采取直接忽略的態度,此除會導致學生針對知識理解產生偏差外,還會對學生學習態度產生影響,從而降低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為依據,將知識點向學生全面且仔細的講解并強調物理重點知識,幫助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發展過程及物理理論發展過程形成全面了解.教師在例題講解過程中也不可僅重視例題步驟的講述.而是應向學生闡明解題原因,促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學生所學知識難度較高,難以確定具體學習方案時,教師需成為學生的學習引導者,幫助學生克服物理學習難點,掌握物理學習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物理學科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創新課堂教學理念,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尤為重要.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可借助細膩化處理物理知識、物理技能訓練及物理方法教學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物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