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英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215400)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的教育工作大多數以知識傳輸為主,高中生往往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上,物理課堂全部由教師主導,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阻礙了高中生各項學習能力的發展.對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擺脫傳統教育理念的弊端影響,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造性,引導他們進行深度學習,為能力和水平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路徑,從而促使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呢?
在高中物理教學體系中,了解階段最終的教學目標就是促使高中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主的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擺脫教師占據主體地位的教學現狀,倡導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他們在學習中自己提問、自己回答,更加系統地明確自己可以學到什么.在了解階段,學生以掌握初步教學的知識經驗為學習目標,接受新鮮的物理現象、物理概念、物理實驗或者是物理公式等內容,對其具有初步的印象與了解.
首先,高中物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從教育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推動者.因為,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都強調教師應該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課堂主體還給學生,進而促使他們更加自主的掌握知識,積累經驗.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更需要擁有充足的自由與空間進行自我探索與自我研究.在相對獨立的空間內,學生的高階思維及物理綜合能力都能夠得到鍛煉與培養.對此,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明確教學主題,針對學習內容的特點和規律,總結一個趣味性較強的探究話題,吸引學生主動探究,鼓勵學生結合以往的知識經驗基礎合理科學地開展探究工作.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導學生將生活與物理知識相聯系,從而放手讓高中生在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上對學習路徑進行規劃,讓他們明確自身應該采取怎樣的學習方法,應該怎樣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解釋.在有效的生活教學情境中,學生既能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識同生活緊密聯系的程度,進而提升自己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發現能力,培養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高中物理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上營造深度學習的氛圍,促使學生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進行批判性的探究學習.其一,教師應該開展各種各樣的交流活動,例如開展辯論賽或者探討會等等,改變以往物理課程過于枯燥和單一的氛圍,引導學生分享自身的想法和見解,從而讓高中生進行思想和觀念的碰撞,以此形成全新的知識體系.其二,教師可以創設真實的物理問題,借助生活中的重大新聞、事件等等,將學生的深度學習融入到一種特殊的情境中,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真實的物理問題聯系生活,使得學生可以腳踏實地.
在高中物理教育體系中,分析階段最終的教育目標就是在學生獲得相應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對學習知識進行整體的分析,以此不斷提問自己:“我能學會什么?我要學會什么?”從而建立一個不同于其他人的知識體系,為后續的知識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分析階段,學生突破僅僅掌握知識層面,躍居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層面,通過對已有的知識體系進行整合、運用,學生才能逐步明確整個學習流程及學習路徑,基于自身知識基礎與能力基礎,嘗試著去挑戰自己、豐富自己的思維.
首先,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借助實驗教學的手段,幫助學生自主的生成教學問題,從而在親自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散物理思維能力,拓展知識視野.例如借助“靜電感應實驗”,提問學生:“何為電荷守恒定律?”以此讓高中生以該問題為中心,進行深度的學習,并制定可以解決該問題的學習路徑,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諸多問題或者產生諸多疑惑,主動記錄下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額疑惑或者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策略逐步擊破,這就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調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基礎,實現分析問題、提升能力的目標.
其次,高中物理教師還應該掌握學生動態生成的學習資源,耐心地引導并追問他們,促使其動態化地解決問題.對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加強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預設問題、意外問題等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追問學生對某項知識的了解程度,從而在互動和交流的過程中,與學生之間進行心對心的溝通,以此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高中生借助自身的物理思維,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差異化教學及引導,對于不同學習水平層次的學生的動態學習狀況及時進行掌握和總結,盡可能地促使每個學習層次的學生能夠挑戰適應自己能力水平的難點問題,給予學生強大的學習自信心去參與課堂互動,敢于在課堂中質疑權威、質疑教師、質疑同學,勇敢地抒發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在高中物理教育體系中,應用階段的最終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的學習真實發生,不再將學生的學習工作停留在現成的結論記憶上,而是激發他們的推理能力,利用學生對知識原本的理解,促使他們敢于質疑,借此在質疑、辨析和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或者利用舊知識將其與新學習情景進行遷移推理,在不斷應用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首先,高中物理教師應該為多個知識構建一個固定的聯系,從而加強學生對不同知識的記憶能力.因為,只有學生具有較為充足的感性認知,才能確保他們理解并區分不同的知識.
其次,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強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高中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解決現實問題,從而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對此,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設置或選擇恰當的問題,有計劃、有目標的進行解決問題的訓練工作,或者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的學習要走出教室,從而解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理問題,以此深化他們對物理知識的表面理解,進行物理本質與規律的學習.學習最深層次的目的在于通過學習掌握相關知識與能力,理解現實生活中物理現象,感受世界的無窮魅力與物理規律的奧秘,進而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人生價值觀.
在高中物理教育體系中,內化階段的最終教育目標就是促使學生在學習的最后可以做好反思與總結工作,了解自身實際的學習能力.同時,內化階段還更加強調學生應該進行自我提問,例如提問自己:“我還有哪些疑惑和不足呢?”從而針對性的進行調整.反思與總結階段是學生真正能夠有效提升、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階段,也是學生從被動式學習過渡到主動式學習的重要階段.通過不斷的自省與反思,學生也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與缺點,深度了解自我能力,從而杜絕“眼高手低”“妄自菲薄”等系列現象的發生.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游刃有余地做到合理分配時間,逐個突擊難點問題,提升整體學習質量.
首先,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過程的梳理工作,幫助他們建立個人學習檔案.高中生應該對自身學習所產生的的結果、成績等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進行適當的反思,例如找出自己某道題為什么出現錯誤的原因等等.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其個人學習檔案進行梳理匯總,明晰不同學生的特點,針對不同學生常出現的問題進行特定化處理,重點關注學生在知識能力薄弱處的動態表現,以達到引導學生主動規避失誤的目的,要求學生提高專注力及耐心,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
其次,高中物理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借助個人學習檔案,進行深度學習.其一,建立資格系統的物理知識庫,將每個單元或主題的知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再次記憶.通過具有邏輯的思維導圖,學生能夠迅速把握每一章節學習的重點及難點.其二,記錄反思錯題集,從而針對性的查缺補漏.對于學生而言,錯題集的建立與整理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整理錯題集時,學生可以按照單元主題式進行梳理,隨后再補充綜合性錯題部分.
總而言之,經過上述闡述和分析可以得知,學生只有了解自身現有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制定有效的學習路徑,站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上進行深度學習,就可以促進自身進行有效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和水平.對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應該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他們制定不同的學習路徑,從而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例如在了解階段,深度學習知識經驗;在分析階段,深度擴展物理思維;在應用階段,深度利用知識表征等等,引導高中生有層次的學習物理知識,促進物理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