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
(江蘇省蘇州市長橋中心小學,江蘇 蘇州 215100)
伴隨著我國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對教育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以往的傳統教育早已無法適應現階段的社會需求,教育體系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往的傳統講授方式已逐漸轉換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在數學學科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地挖掘和創新現下的教學模式,將知識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促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進而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讓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樂趣能夠有效地激發,為學生日后的學習道路與發展奠定了良好且堅實的基礎。由此,本文將從核心素養的概念、開展數學教學的價值意義以及如何開展教學等三方面對本文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地發展,現階段教育已經從只注重成績的應試教育逐漸轉變為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素質教育,并且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深層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和關注。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道路以及其未來發展必不可缺少的必備品格和重要能力,尤其是在小學數學學科中。數學核心素養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進而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得到良好的激發,促使學生學會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進而讓其數學解決問題能力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提升,進一步為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提供堅實且有力的保障基礎。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較嚴謹、抽象、復雜的學科,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起來相對較吃力。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能夠使小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本身的特性,滲透數學學科背后的規律,使學生的思維和邏輯更加數學化。如此一來,小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生活中和實踐中便能夠清晰地明白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并將數學知識合理地轉化到平時的實踐中和生活中,進而使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良好的鍛煉和強化。
在以往傳統枯燥單調的數學課堂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一般在課堂中只講解有關考試的數學基礎理論,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并不關注,從而也就導致很多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未能得到有效的培養,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受到了一定的阻礙。而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數學教學,能夠讓小學生的數學知識不斷在此基礎上得到拓展和實踐,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實踐意識,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文化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進一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和學習能力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由于學生在課堂中長期深受以往陳舊教育理念的影響,其在學習中一直認為數學知識比較抽象且枯燥,而且學習難度系數較大。所以學生對數學學科一直都存在畏難的情緒,從而就導致其無法有效且全面地在數學課堂中獲取知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下還會影響到學生日后學習道路的發展。而核心素養和小學數學教育的結合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通過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數學教學能夠有助于讓抽象且復雜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化,從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能夠有效地降低,促使學生的畏難情緒可以在此過程中得到緩解,進一步讓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可以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得到全面構建。
一直以來,大多數數學教師在課堂中開展教學活動時都是將自己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按照自己的喜愛開展有關的教學活動,從而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地聽取教師“吩咐”,造成其在數學課堂中沒有參與感,進而也不會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去學習有關的數學知識。由此,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就應該摒棄以往無趣且枯燥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模式,遵循新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手段,基于核心素養視角出發,將學生當作課堂的主要領導者,讓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充分地在教育過程中得以顯現。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新穎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引導和帶領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需要在一旁進行輔助學生學習即可。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權利才可以更好地回歸于其本身,進而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感才能夠得到有效地增強,進一步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得到良好且全面的開展。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大多以教材內容為背景,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思維的認知不夠全面。而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開展數學教學,則是以提高小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為基礎,使學生能夠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的教學,教師往往需要將學生放置到課堂的主體中,并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中進行思考,而不單單是在課堂中進行講解和分析。這樣的教學模式更符合現代核心素質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傳統教育中為解決問題而創設問題的困擾,從而既方便數學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還有助于小學生領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時,其實大多數小學生對三角形都具有一定的認知,但是他們所謂的認知是較籠統的。對于他們而言,三角形無非就是具有三個邊和三個角的圖形。為了使小學生能夠清晰地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與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通過實踐、操作以及觀察,理解三角形具備的概念和特性。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平時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存在三角形的身影呢?那三角形又有什么特征呢?通過學生的觀察,他們不難發現,自行車、屋頂、橋梁等地方都有三角形,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的特征,學生便可以迅速發現三角形具有的穩定性。這種在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的數學教學,不同于傳統的理論與講授相結合的教學,教師能夠從實際的情況中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學生更立體化地吸收三角形的知識,很大程度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較復雜的學科,小學生學習起來較吃力,如果長期使用傳統且枯燥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反感和厭惡的不良情緒。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創設相關的游戲教學,并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與有趣的游戲相結合,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數學小游戲。通過運用游戲而進行教學的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增進溝通和了解,還能使學生在游戲營造的愉快氛圍中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下提高了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完二年級的《表內乘法》后,教師可以整理一些小游戲鞏固學生的計算能力,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經常玩兒到的“大魚吃小魚”。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們準備一些形狀、顏色和大小都相同的1-9 的數字卡片,每張卡片都可以準備4 張,共計36 張,隨后由2 人一組,數字朝下,并將數字卡片打亂,兩人輪流抓卡片,以“先乘后加”的方式進行計算,最后以計算正確且得數最大的同學得到這6 張卡片,如果兩人都對且得到的數是相同的,就各得自己的三張卡片,如果一方錯誤,則錯誤的一方不得卡片,正確的一方得6 張卡片,如果雙方都錯了,那這6張卡片則作廢,就這樣直到所有的卡片都用完。這樣的數字游戲,既鞏固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還使學生在游戲的愉快氛圍中進行了數學知識的溫習,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得到良好培養,從而促使高質量數學課堂可以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得到有效建立。
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音視頻以及信息化的各類特性,如果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相結合,然后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開展數學教學,能夠很好地規避傳統教育帶來的弊端。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采取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豐富當下的教學內容。而且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知識儲蓄量,以及直觀生動的畫面沖擊,不僅能夠拓展小學生的視野,還能夠將原本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轉化得更直觀,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數學應有的難度,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吸收,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認識完長方形和正方形后,在學習《周長是多少》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剪輯一個田徑競走運動的相關動畫,參賽人物是小明和小紅,小紅走的是長方形的路線,而小明走的是正方形的路線,他們各自圍繞自己的路線走了一圈,比賽誰走得快?但是,小紅卻說,這不公平,她走的路線比小明走的路線長。這個動畫播放完畢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做裁判,看這個路線的要求合理嗎?又是哪位參賽的運動員走得遠?這樣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元化情景,并利用人物和動畫的模式吸引學生的視線,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視覺和思維得到更好地沖擊,還能夠將原本較抽象的圖形問題更直觀化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為學生創設了良好且愉悅的學習氛圍,強化了學生在基礎的知識上更加通透地掌握和理解數學,進而讓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得到飛速的發展。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單純地教好數學、學好數學,教師還需要以核心素養為前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品質、思維意識等。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的改革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學者的關注以及各教育行業的重視。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更加應該改變傳統教育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充分地挖掘現代教學題材中的人文精神,并將人文教育與現代教材相結合,使人文素養滲透入小學生的精神涵養中,進而達到豐富小學生人文精神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現階段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學習《圓》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導入一些有關于“天圓地方”的傳說,并將地球的模型帶入教室,讓學生觀察一下生活的美麗地球,感受地球具備的魅力,進而使學生明白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學會保護地球、愛惜地球等良好的品德精神。另外,在涉及圓周率的教學時,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普及一些關于圓周率的故事和人物。比如,我國著名的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他是第一個將圓周率小數點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的,直到十六世紀以后,才由外國的數學家打破了這一紀錄。由此可見,將數學知識與各學科知識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人類智慧的魅力,有效地提升了數學的價值和形象,實現了真正的素質教學。
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比較粗暴且直觀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好壞都會直觀地進行講解,而這種直觀化會讓小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不利于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學習深層次的數學知識。由此,針對這一情況,首先教師應該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對評價制度進行全面的優化和創新,用更加符合學生內心特征的語言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讓以往單一的訓斥評價可以逐步轉變為激勵性的語言評價,進而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可以得到有效的樹立和獲取,并且激勵性的語言評價更加有助于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想要學習的熱情,讓其可以從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除此之外,有效的學習評價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自身學習中的不足以及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讓其可以更好地尋求辦法解決自己的學習問題,進一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可以在此基礎上獲得有效的強化。
應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數學教師應注重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教學的開展,并根據教學的情況適時地創新相應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思考能力、計算能力、思維邏輯、人文素養都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更好地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還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從而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為小學生將來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