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潔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臨床思維是臨床工作對行為科學、自然科學、醫學科學等知識進行應用和實踐的一種思維能力,應當以患者的健康為中線,通過整合臨床癥狀、檢查資料、患者病史等信息,展開批判性的推理診斷和分析,進而形成科學、有效的診療方案。臨床實踐和思維能力是醫學生必備的專業素養,同時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點。
臨床思維以患者為中心,利用不同學科知識,對患者檢查、采集病史、實驗室檢查等,注重強調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從而及時獲取與患者情況相符的信息資料,并充分利用證據和信息,綜合分析和判斷多方面信息,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診斷,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診療方案,通過不斷地反饋、修正,最后執行和整合思維過程。臨床實踐中學生具備的臨床思維十分重要,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夠對學生的臨床實踐進行指導,以提高患者診療方案的合理性、準確性,避免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只有將臨床實踐與理論有機結合,才能夠保證臨床治療和診斷的有效性。目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臨床思維的培養首先需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調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從目前教學情況來看,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積極性不足的情況,甚至部分學生對臨床思維能力缺乏了解和正確認識,單純地認為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應在就業后開展,從而導致高職院校缺乏思維能力培養的主體性。一方面,高職院校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知識的整合能力以及培養思維能力的意識,從而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較差。另一方面,傳統教育體系對高職院校專業教學的影響較大,部分學生存在較強的依賴性,過于依賴專業教師的指導,無法形成獨立性判斷和見解,甚至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忽視了思維能力訓練和培養,導致高職院校整體培養效果較差。
目前,高職院校醫學生在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局限性。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主要涉及康復預防、診斷治療、信息整合分析等多個層面,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在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方面只注重對臨床信息的整合分析和患者診斷治療,對于預防指導、康復指導等的培養涉及較少,導致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缺乏完整性,無法掌握疾病宏觀方面的認知。
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是一個系統性過程,需要高職院校將醫學專業內容進行梳理和規劃,為學生的臨床診斷提供理論支撐。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在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存在片面性問題,過于注重對學生部分專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缺乏綜合性思維,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發展。高職院校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部分高職院校在醫學專業課程設計方面缺乏聯系性,并且不同課程在教學方面存在較強的獨立性,導致學生跨課程學習能力較弱,并且能力調動性較差,嚴重影響了學生臨床思維培養的系統性。(2)醫學臨床實踐中,部分實習教師、帶隊教師無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由于部分學生實踐能力、總結意識較差,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如部分學生臨床診斷過程往往過于依賴醫學儀器,無法憑借自身的經驗和知識進行整體性判斷,部分學生甚至出現病情誤判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
臨床醫學課程專業性較強,并且課程學習難度大,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思維能力存在差距。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無法對自身的學習情況產生較好的認識,認為自己學習只是為拿到大專文憑,不想腳踏實地的學習,不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歷。臨床專業教學課程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大部分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生熟練掌握,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于部分學生缺乏明確的目標,并且學習能力較弱,在專業課程學習方面存在一定困難,長此以往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也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
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起著傳授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并且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效果的影響較大。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呈現出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并且部分教師專業素養、職業能力、綜合素養較差。由于部分高職院校教學經費不足,無法提高醫學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高校對專業人才的引入比例較低,對人才培養和科研水平產生了不利影響。目前,高職院校在課程教學方面存在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極大地影響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導致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效果。
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教育,缺乏練習、實踐觀摩的機會,導致學生只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對技能操作存在陌生感,并且高職院校對學生模擬訓練程度不足、訓練次數較少,導致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熟練地應用到實踐操作中,不利于學生臨床思維體系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高職院校在教學中不僅需要注重學生關聯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且也需要關注學生批判思維及觀察思維的激發,以此來為醫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創造良好條件。此外,高職院校也需要增加技能培訓的時間,盡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高職院校需完善和優化實踐教學設施,通過構建實踐教學基地或者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的場所。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檢驗,進而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互聯網教學、網絡資源以及醫學軟件對高職院校臨床醫學生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方式的影響較大。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引進互聯網教學,結合學生的認知需求,整理和歸納網絡醫學資源,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構建“教育+互聯網”學習平臺,從而實現醫學教學的數字化、信息化,豐富醫學專業教學內容,營造活躍教學氛圍,開闊學生眼界。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積極鼓勵學生自覺自主地對網絡資源進行關聯性、深入性探究,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其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學習方式、學習思維與時代發展統一和協調,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模擬實驗來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并逐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邁向崗位的重要步驟,同時也是實踐、升華學生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高職院校需要規范實習管理,優化實習教學,鍛煉學生臨床問題解決能力和應對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展。
3.3.1 規范實訓查房教學
高職院校需要不定期或者定期為學生開展實訓講座,并根據學生在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實習目的、實習要求等進行詳細講解,讓醫學生了解實習流程和實習任務,以消除學生緊張的情緒,降低學生實習壓力。同時高職院校也需要將常見醫療設備、疑難病癥、常見病癥等進行系統性的講解,讓學生對臨床實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實習教學環節中,查房教學是學生近距離觀察疾病癥狀、接觸患者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需要讓醫學生了解查房實習的目的及重要性,提高學生對查房教學的專注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為學生講解臨床病癥的難點和重點,并為學生預留充分的自主關聯、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利用臨床思維關聯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查房教學中的一個病例進行詳細的探討、分析,讓學生根據臨床癥狀、疾病理論、治療方案、病情控制等內容提出問題以及診斷思路,為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和鍛煉提供空間,從而讓學生在掌握醫學理論的同時,也能夠得到操作技能的鍛煉,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
3.3.2 規范實訓考核方式
臨床醫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制定規范性、針對性的考核方式,并且考試方式需要注重反映學生實習效果,同時也需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升自身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小型醫學技能考核方式,通過觀察學生對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來制定針對性實習內容。教師需要將考核方式和考核標準落實到實習操作過程中,并為學生指導學習方向,讓學生沿著有效、正確的思路學習。此外,教師也需要注重觀察學生在病房、門診中的診斷表現、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在探究性活動中的思維體現,通過學生對學生的表現和行為進行客觀、及時的評價,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可以將實習考核指標進行劃分,如臨床判斷、思維素養、癥狀檢查、醫學面談等,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數據和標準將考核資料進行量化和結構化,保證醫學生評價的精細化、具體化,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開目的性、針對性的改進和提升。高校可以將兩種考核方式進行結合,從而詳細、全面地反映學生思維情況和實習情況,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思考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
想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完整的知識框架。由于醫學專業知識概念較多、知識繁雜、專業術語多,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通常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出現學習主動性降低的情況。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目前本人采用“提問、思考、拓展、思考”四步教學方法,不斷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培養思維能力,效果較好。例如,在進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講解時,可以先提問:該病中最主要的字眼是什么。引導學生發現該病的核心“阻塞”,再結合基礎知識和線上自學內容,思考阻塞可能存在的病因,拓展出阻塞后的臨床表現、如何證實氣道存在阻塞,最后引導學生思考該病主要的治療措施,通過這四部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科學全面的思維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培養學生臨床思維過程中,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不斷完善思維能力培養體系和制度。一方面,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對抗、團隊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將實踐與理論相關聯,為學生創設真實的醫學實踐環境,以此來提高醫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效果,提升學生崗位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創新各種教學手段,比如:見微知著、獨具慧眼、望圖識意等趣味教學形式,充分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利用順口溜等趣味性記憶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再一方面,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教師應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提升,通過實際的病例,讓學生從專業理論知識角度出發,充分結合實踐經驗,積極探索患者治療方案和路徑,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是其成為醫學人才的必備素質,同時也是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實踐教育、素養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職院校在醫學生培養教育過程中需要注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轉化和理論應用過程中提升對臨床的認知,從而形成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高職院校需要充分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精細化的培養策略,而這也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