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靜
(安徽師范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
從最早的職業教育來看,大都是通過現場學習的方式,從最早的行會控制,而后進行國家控制,并能逐步走向正規化。在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指引下,學校職業教育和產業制度為基礎的現代學徒制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滿足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成為各國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基本制度內容。特別是,德國所提出的雙元制育人模式,在很多國家的職業教育中得到了推廣,各國并結合自身的情況來開展了相應的變革。結合德國的《聯邦職業教育法》和《職業教育條例》等內容,通過明確的一系列的共同育人、校企深度合作等方式,大大提升了德國經濟發展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推出了“合作教育”、英國的“三明治”模式和瑞士的“三元制”等,都是在基于現代學徒制而提出的不同模式,并能結合本國的國情來予以政策方面的保障,加強對于教師的崗前培訓,選擇校企聯合模式,鍛煉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正是由于這種職業教育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并不是校內教育的閉門造車的方式。
我國在1980年開始嘗試推行高職院校,但依然采用傳統的學科型模式來進行職業學生的培養,但往往難以實現預期的效果。從20世紀90年代引入雙元制,并積極開展向國外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學習,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改革。在逐步發展中,隨著我國經濟實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明確了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所需形成的多元化辦學格局,特別能深入到教學改革、育人模式等方面的探索。隨著政府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并明確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方向,這樣必將激勵我國的職業教育的健康穩定發展,也有助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化發展。
相比于傳統學徒制和學校的學科型教育,現代學徒制有著自身鮮明的特色,能體現出勞動制度和職業教育相互結合,并能通過教育部正式制度的約束,有效落實相關的制度機制內容。我國當前的現代學徒制度的發展主要涉及雙主體辦學、招生與招工一體化、工學結合、專兼結合型師資等方面的內容,還有涉及相關的教學管理等內容。
一是,在開展雙主體辦學的實踐中,考慮到校企雙方締結契約的影響,并能始終堅持合作共贏且共同育人的要求,承擔教育資源的投入,應從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落實相關的標準內容,有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在專業課程教材及體系開發實踐中,應要求校企共同參與,并恪守國家的職業資格標準,在此基礎上來構建相應的教學資源庫;
二是,現代學徒制模式有著自身特點,不同于傳統的學生身份,他們在入學就應具備學徒身份,實現了入校和入廠相同步,主動滿足校企的聯合培養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結合試點院校的情況,應保障招生自主權的擴大,并能從實際崗位出發,保障招生方案的合理性,并優化相應的考核方式及錄取方式;
三是,在踐行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應加強合理化優化專業,以便更好地符合企業發展,落實校企各自在人才培訓中的責任,加強聯合開發課程及教材。實踐中,學校主要開展基礎教學工作,而企業主要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有效開展崗位技能訓練。
四是,在師資方面,應加強開展校企之間的技術骨干、專業教師的互聘互用制度,并落實開展一系列的技術研發,進而落實師傅嚴格選用的標準,開展定期化考核工作,落實具體待遇,切實有效提升教師的技術能力水平。
在全面踐行校企合作理念的過程中,一定要保障政策落實到位,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并配套相關的保障機制。但從實際的校企合作實踐來看,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范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加強。比如,在開展企業和學校的合作環節中,合作協議簽訂及落實,效果評估等工作都存在著缺乏統一管理的情況,造成統一標準評估的缺乏,難以開展高質量的評估對象的監督及獎勵工作。
考慮到校企合作的實際情況,部分企業并沒有獲得相關的成本補償,難以實現預期的收益目標,無法保障自身的經濟權益。盡管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但依然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長此以往,則會造成校企合作的實踐過程中存在著越來越消極的態度,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良性化發展,自然會造成基于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流于形式。
在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現代學徒制落實過程中,為了培養高質量的職業技能人才,企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落實人才的培養及投資回報方面,否則,在這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偏差影響,會造成企業的利益損失較為慘重。同時,在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中,大都是由學校來開展選拔工作,借助于教學任務的考核來明確人才的合格率評定,這種情況下,學校的話語權要明顯高于企業。從實踐中來看,在落實現代學徒制實踐中,存在著學校熱和企業冷的情況。為了全面保障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落實到位,可以積極嘗試校企合作下的訂單培養模式。
企業應結合實際需求來構建專業化的實訓基地,并能夠落實具體訂單培養的人數,構建工作實習班。利用訂單培養方式,有利于企業和學校落實具體的課程開發方向,有助于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通過這種訂單式的培養方案,有助于加強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也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同時,企業從實際出發,結合實際用人需求提出關于訂單培養的具體方案,助于培養大量的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隊伍。
在開展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的過程中,應滿足職業教育工作的要求,重視人才培養規律,落實企業崗位責任要求,在此基礎上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落實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保障專業課程的順利完成。在入學之后,兩年半主要是集中在學校開展一系列的專業知識講解,后半年則需要進入企業,有專業技術人員帶領,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幫助學生掌握崗位技能,從而更好地實現學校和企業一體化的育人模式。企業發展中,一定要發揮出能工巧匠、技術能手的作用,鼓勵他們參與到人才培養環節,這樣也有利于構建高素質的人才團隊,推動產業化發展??傮w來看,借助于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的模式,符合當前的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有助于企業培養更多的高質量人才。
綜上所述,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學徒制為高等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堅持校企合作的理念下,應始終堅持企業主動配合,加強校企合作,從實際出發來落實訂單培養模式,進而推動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保障構建雙師型教師團隊,全方位提升職業教育水平,推動現代學徒制的高質量發展,進而有助于職業人才的培養,也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