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健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軌道交通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自2008年教育部在首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口號后,各類高職技能大賽迅速發展,并趨于制度化、規范化,賽項設置與產業發展緊密銜接。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受到越來越多院校和企業以及社會的重視。職業技能競賽從校企合作、教學互動以及學生個性化發展三個層面推進了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提供了學生施展才華的平臺,以及培養“工匠精神”的沃土,不僅使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更深入人心,也深刻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職業教育觀念,增強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外動力。
“賽教融合”模式中的“賽”是指各類各級學生技能競賽活動,通過“賽”的環節,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敖獭笔侵附逃虒W,通過“教”的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技術技能水平。“賽教融合”是通過職業技能大賽把生產工作實際、職業技能培訓以及技術革新緊密結合起來;將學生創新素質的養成與精湛技能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對傳統的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與改革創新,使職業教育呈現出“以賽促教,賽教融合”的良好態勢。
首先,職業技能大賽有助于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大賽多方位、多層次展示了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以能力為本的辦學特點、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式,以及強化技能、重視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了以往大眾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其次,職業技能大賽有助于推動職業院校創新辦學理念和形式。大賽能夠評判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作為參賽選手的學生個體的形象和整體風采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學成果的最直接體現。第三,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加強校企合作,促進雙方共贏。大賽為企業提供了選人、聘人的好機會;企業現場選人、聘人的需求,也為職業院校教學改革注入了動力和活力。
目前,高職院校的職業技能大賽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呈現穩中有變、常規化的良好局面,但其覆面小,參賽規模不大,與教學往往出現“兩張皮”的情況,對教學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廣度。
很多學校硬件條件有限,只能保證參賽學生的實踐操作機會;有些學校的實訓設備不能及時更新換代,跟不上技術的進步。部分硬件條件較好的院校存在軟件和設備只有等到一年一度備賽的時候才被極少數參賽選手練習使用,造成了實訓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費。
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大多從師范院校畢業或獲取研究生學位后通過招聘考試直接加入教師隊伍,缺乏行業實踐經驗,這造成他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分偏重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脫軌,理論與實踐融合不夠,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亟待提高。
以全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大賽汽車營銷比賽項目為例,由于該項目綜合性強的特點,對參賽選手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不僅要掌握汽車電商、汽車金融、策劃能力等專業知識,還要具備汽車銷售行業的前沿技能。因此,該賽項非常貼近企業實際,反映出社會對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這種條件下培養的學生會很難滿足技能大賽的要求,也更難滿足行業和企業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職業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關鍵特征就在于其辦學模式,即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更是把職業教育提高到了戰略規劃部署的頂層設計層面[2]。但在實踐層面,校企合作多停留在淺層次資源的互換,合作不夠深入,效能尚未凸顯。另外校企合作的關系比較松散,對于企業利益的補償機制尚不健全,院校不能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目前多數職業院校參加職業技能大賽,都是集中一小部分精英學生,采取封閉式訓練的方式,為了比賽奪名次、出成績而參賽。要把備賽的主陣地遷移到課堂上來,將個別學生參賽備賽的封閉訓練轉變為全員參與的開放式練習,把提升參賽學生的競賽水平與提升所有學生的職業能力結合起來。借助學院參加汽車營銷大賽時采購的運華軟件和大眾邁騰轎車,建設汽車營銷專業的實訓基地和教學研究基地,發揮基地優勢,使有限的備賽資源轉變為教學資源,覆蓋到更多的學生群體。由此,建立起常規化、可持續的以賽促教融合機制,推動大賽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促進大賽標準轉化為教學評價標準。
職業院校教師隊伍“雙師”化是大勢所趨,應鼓勵教師積極評定“雙師型”教師,可以將“雙師”的評定和職業技術職稱的評聘有機結合起來。另外,要定期安排教師“走出去”,到企業進行不少于3個月的頂崗實習鍛煉,提升實踐經驗和技能水平;同時也要將企業技術人才“請進來”,例如邀請4S店的銷售冠軍到校授課或開展專業講座,并對教師進行技能指導。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可以成立汽車營銷教研小組,將比賽要求、評分細則以及參賽選手的表現及時反饋到教學環節,再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帶回小組集中探討,形成共同探索將大賽項目向日常教學轉化的良好氛圍。
汽車營銷賽項的比賽內容主要由汽車營銷基本技能、汽車銷售綜合技能和汽車營銷策劃三個子賽項構成,可以按照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將比賽內容、規則以及評判標準進行歸納整理,融入現有的專業課程中,并重新劃分各門課程的課程邊界,重新定位和細化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職業技能大賽是檢驗學生綜合素質的試金石,也可以促進教師反思教學過程,把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或引用競賽的模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興趣。最后,可以參考職業技能大賽形成性的考核方式,改變以往“一考定終身”的結果式評價方式,采取多元化、立體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注重過程考核。
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需要企業和行業的共同參與。以汽車營銷比賽項目為例,其競賽內容和標準與實際崗位職業需求一致,也代表了職業技能的最新標準與規范。要建立起與企業長期的合作關系,可以通過走訪、座談等形式直接了解企業對實習生和畢業生的滿意度,掌握企業的用人需求,并及時調整教學,使得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和適用性;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把課堂搬到4S店里,讓銷售冠軍直接參與課堂教學;定期安排低年級學生進行短期見習、高年級學生長期實習,逐步落實推進汽車營銷專業的見習和實習制度,讓學生對汽車營銷工作有更直觀更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采用訂單班或基地班等合作辦學以及現代學徒制等模式。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職業院校根據企業用人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校企在深度合作中相互磨合,互利共贏,優勢互補,實現多方共贏。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遵循“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原則,是全面推進職業院校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企業和社會輸送高質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通過職業技能大賽這個風向標,及時跟進新技術、吸收新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改革專業課程,職業院校才能更好地與企業和社會接軌,培養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