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發友
(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外科學教研室,安徽 蕪湖 241000)
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五育并舉”教育體系,有著豐富的時代內涵。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是新時代“五育并舉”教育體系的五個重要方面,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資源,是指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根本遵循[1]。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旗幟鮮明地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五育并舉”成為新時代教育的標志性特征。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馮建軍教授較為系統地梳理了“五育”的融通性,其中在德育方面,他指出,全面發展,德育為先,就是要把德育滲透在全面發展教育之中,為其他各育定向、鑄魂,以德定才智、以德健體魂、以德悅美、以德塑造勞動品格[2]。
在我國醫學院校中,臨床醫學生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出醫學知識功底扎實、臨床實踐經驗豐富且具備高尚情操、高度職業責任感及使命感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因此,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專業課程及臨床實踐全過程,不斷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培養他們高尚的醫德情操,建立醫者仁心、尚德濟世、大醫精誠、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等以德為先的思想[3]。然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自成體系,脫離于專業教學而存在,教學內容多為抽象化的概念和理論,對于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生而言,學習此類課程較為枯燥乏味,教學質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醫學院校在開展臨床醫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將醫德教育融入專業教育,讓學生在專業課堂上潛移默化地接受醫德教育的熏陶,從而培養學生愛崗敬業、救死扶傷的價值觀念。
本科醫學生實習階段是他們即將走入工作崗位或進一步深造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定位人生航向、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消除學生對于未來就業迷惘、增強職業自信的重要時期。當前,在臨床實習帶教過程中,有些臨床指導老師沒有正確認識到價值引領之于實習同學的重要價值和作用,沒有正確處理好專業知識和醫德教育之間的關系,往往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培訓,而不夠在意實習同學的價值觀念的引導,以至于學生只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醫學生未來會走上醫生崗位,理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能夠始終秉持救死扶傷的理念,而這需要指導老師在日常帶教過程中融入和貫徹醫德教育,以醫德教育和專業課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會做出有損醫德的事情,這就對我們的臨床指導教師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德教育的融入要靠教師落實和實施,臨床指導老師是具體實施的關鍵環節,他們要具備德育教育的意識和身體力行的榜樣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4]。
在“五育并舉”視野下,本科醫學生臨床實習過程中融入醫德教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實踐與探索。
臨床指導老師教育理念學習。“五育并舉”背景下培養德才兼備醫學人才,臨床指導老師需要展現出綜合能力,學校及醫院應逐步以提高臨床指導老師的思想政治素養為出發點,選擇多種方式予以施行。例如,在全院范圍內舉辦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題的學術報告會或是開展各種講座,讓臨床指導教師主動了解國際形勢,進一步增強思政意識,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五育并舉”知識競賽的方式增強教師的責任感。通過臨床指導老師立德樹人理念的強化,自覺對內形成符合新時代特征的教育觀念,對外化作教學行動,建立專業教學與醫德教育相融合的自覺行動。深入挖掘醫德教育元素和資源。臨床指導老師在實習生帶教過程中,結合臨床案例,深入挖掘醫德教育元素和資源,實現潛移默化的醫德教育。可以與當前社會的一些新聞實事或歷史上經典的故事相結合,更加注重醫學生素質培養,使其更富有使命感,以及對醫療工作的熱忱,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溫暖、機遇對學生進行全面科普,增強對國家的熱愛之情與民族自豪感,從而逐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拓展醫德教育空間,改變教學評價模式。醫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大量的時間用于臨床技能的學習,實施醫德教育的時間相對有限,可以結合微課或是網絡課堂的途徑進行醫德教育。例如,臨床指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當下時事熱點進行線上討論,打破醫德教育的空間限制,或者邀請醫德高尚的人員進行公開演講,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從而幫助學生堅定職業信念,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敬老院服務活動,增強醫學生的責任使命感,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在臨床實習的醫學生醫德教育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深造學習。本科醫學生雖然經過學校的教學知識,學習了系統化的醫德理論,對于醫德原則以及規范化的知識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在進行臨床實踐后,各個科室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因其醫德醫風的規范化也有著一定的差異,要求醫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集合科室的具體特點以及實際情況來進行醫德原則以及規范化的學習,使醫學生有較為現代化的醫德知識理論,對醫學知識有更為廣泛的掌握。臨床實習醫院還要建立相應的醫德醫風實習制度,確保在實習過程中醫德教育可以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因為臨床的實習生因生理以及心理等特點,社會經驗較為缺乏,思想行為較為單純,如果沒有嚴格的制度來進行監督管理,很可能出現醫德醫風發展的偏差,醫德實踐也只是作為形式化,學生沒有一定的實際成果收獲。醫院還要加強對帶教教師的醫德醫風提升。帶教教師有著一定的示范性以及表率作用,帶教教師不僅是醫療相關技能的示范者,也是醫德具體實踐的示范者。醫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各科室都要有較強的醫學技術以及較為優良的醫德品質。臨床實習醫院還要加強對學生醫德實踐的環境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創造,創造良好的醫德實踐條件,帶教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凈化醫院以及各科室中醫德醫風的正確風氣,為臨床實習醫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營造良好的醫德環境,形成正確的醫德品質。
鑒于臨床醫學生教育中醫德教育融入專業學習的重要意義,臨床指導老師需要注重日常帶教過程中融入“五育并舉”的理念[5],將立德樹人作為基本教學原則,增強同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醫德教育逐步滲透在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教學全過程,由此展現出臨床醫學生教育賦予新時代教育的特征。在“五育并舉”的教育背景下,強化“立德樹人”理念,深度探索當前教育的核心本質,構建科學合理的臨床實習生教學模式,幫助醫學生更好地積累專業知識,提升醫學技術,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愛崗敬業、責任心及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實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