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華
“互聯網+”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分析
丁玉華
(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初級中學,江蘇高郵225600)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逐漸邁進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被應用在各個行業領域,在我國教育領域也得到了基層廣大師生的普遍應用,互聯網與課堂教學的相互融合是適應當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互聯網+”;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分析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很多教育教學新思路以及新途徑。為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將“互聯網+”與物理課程教學結合起來,更好地完善教育教學體系。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明確表示:要使學生經過探究以及思考分析方法,培養初中生創新思維和實踐力。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工作中,如果物理實驗課全部根據其課程標準落實,首先就需要有充足的時間,但物理課時較少,難以實現教學目標。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部分實驗項目是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驗證的,例如,牛頓第一定律、分子間的斥力和引力等物理微觀實驗。諸如此類的實驗項目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引導學生們在腦海中構建理想模型,以此更加深入地學習物理知識,培養他們學習物理課學習興趣。
全國各地的中學校園配備的師資力量良莠不齊,城市、農村以及地域之間均存在各個方面的差異,在初中物理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物理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較低,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始終得不到整體提升。
初中物理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之間存在個性化差異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即便有些教師運用的分層次教學法,也會由于課時較少的緣故難以針對學生們的薄弱之處進行授課講解,從而造成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始終停滯不前。
在初中教育階段,授課教師可充分利用當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多樣化課堂教學手段向學生們呈現教學資源。例如,在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對于一些無法演示的物理實驗,教師可借助虛擬實驗或者3D技術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向學生講解教材內容以及重難點知識,增強初中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物理教材內容的直觀性。初中生可按照物理教師的具體教學流程完成系統化的知識學習,并且在學習結束后可以查看自己完成任務的進展以及其他同學們的任務完成情況,針對存在的不同之處可通過互聯網在線探討學習,提升教學質量。
“互聯網+”理念下,初中物理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相互融合,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教學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例如,在進行《機械效率》相關內容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大多是借助相應的實驗操作確定滑輪組的大致高度以及速度,因此處理操作實驗中存在各方面誤差。而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以視頻演示的手段,向同學們直觀呈現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提升對物理等量關系的比較,讓學生對繩子段數的了解更加準確,并對這部分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不僅可以使同學們更加直觀地了解物理實驗,更能有效解決課時占比較少的問題,培養初中生的物理實驗精神,真正激發他們的物理學科創新思維。
在“互聯網+”理念下,采取構建虛擬的物理實驗室的形式,解決物理課程的相關難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與認識存在于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例如,體驗重力加速度或者觀看虛擬的科技展覽。物理教師可讓學生們佩戴VR眼鏡體驗上述物理現象。虛擬物理實驗室打破了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讓看似具有極強抽象性的物理知識變得形象而生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促進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物理學習環境。
初中物理教師可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充分利用物理教材內容搭建物理課程的學習平臺,提升教學質量。在搭建平臺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準備最新的教學案例以及課堂教學知識內容;其次,為有效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可在學習平臺中向學生展現不同類型的多媒體課件,讓他們有多種選擇;最后,可在學習平臺中為學生布設具有一定特色的功能,增強初中生的物理綜合能力。通過創建物理課程的知識平臺,讓學生在平臺中掌握知識,并對所學知識進行分類匯總,構建自己的物理知識體系,同時也有效減輕了初中物理教師承擔的教學壓力,從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創建物理課程知識平臺,可通過兄弟單位、遠程交流或者觀看視頻等形式參考借鑒其他中學的物理課程教學模式、物理教師的教案,查閱相關教學材料等。實現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素材的資源共享,學習其他物理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更新課堂教學模式,形成終身學習的思想理念,逐漸縮短與其他區域中學的物理課程教學差距,切實提升初中物理教師專業教學水平,提升學校教師隊伍的層次,從而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創建物理知識的網絡教學平臺,為初中生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物理知識的平臺,促進初中生與學習平臺間的互動。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補充課堂教學內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重點教學內容的記憶,不斷復習鞏固所學物理知識。學生也可以結合自身的物理學科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學習,切實做到查漏補缺。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實驗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并且初中生本身思維非常活躍,有著較強的動手能力,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注重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加強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但是很多時候物理實驗因為受到種種原因的限制,導致不能真正地讓學生進行親自動手操作,只能由教師動手為學生展示,而這樣的實驗演示教學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虛擬仿真實驗開展實驗教學,這需要初中物理教師對于將要開展的物理實驗操作有清楚的認知,并且還要判斷什么樣的實驗通過仿真實驗才會有更強的教學效果,哪些實驗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踐教學效果更強。當確定用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方式后,在課前教師應該通過網絡平臺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探討,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明確實驗教學目標,同時還要制定完善的實驗教學過程,如實驗要求、實驗的步驟,以及在實驗教學當中注重哪些事項,進而將這些內容制作成微課的形式分享給學生。家長應該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監督管理當中,讓學生對微課內容進行觀看,進而為課堂的虛擬仿真實驗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課堂操作過程當中,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分享虛擬仿真實驗,通過提問的方式明確學生自主預習的效果,詢問學生在預習當中存在哪些問題,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為學生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小組的每個學生負責不同的分工,有的學生負責記錄,有的學生負責監督,有的學生負責主要的虛擬仿真操作,還有的學生負責小組發言和補充發言,并且每個小組的學生分工都要實行輪流制,使得學生在仿真實驗操作中進而發揮自己的作用和價值。
教師應該積極地關注每個小組的實際操作過程,并對其做出正確的指導。當學生完成虛擬實驗之后,應該由小組的發言人對于小組的實驗結論進行總結發言,最終由教師對每個小組發言人的發言進行補充和完善,使得學生深入地理解物理的概念和規律。并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照相機錄制學生的整個操作過程,進而將其制作視頻的方式為學生進行展示,使得學生增加對實驗學習的記憶和理解,并且還要將整個教學內容視頻分享到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隨時下載觀看,進而鞏固課堂學習到的內容。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在實驗當中不足之處,進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開展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要注重課堂的教學評價環節。通過合理的方式對于教學活動以及教學的結果測量、分析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當中,注重遵循發展性的評價原則,以此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并且還要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不要只注重評價結果,要注重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做出全面的評價,可以將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質性評價變得更重要,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地探索質性評價的正確方式和標準,并且要通過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的結合方式,通過互相的結合補充,才能使得學生的評價更全面。基于互聯網的背景下,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當中會有更多的工具,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中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量化的評價,還要為學生制作成長檔案袋,對學生做出一些質性的評價。這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制作學生的電子成長檔案袋,由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到對學生的質性評價中。
在評價中,還要將自主評價和他人互相評價相結合。對初中物理教學進行評價的過程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對自己和對其他的同學分別作出評價。因為對實際的教學作出評價并不是為了能夠分辨真的好壞與名次,而是為了讓學生積極地發現自身的優勢,以及在學習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使得學生通過評價明確自己的真實學習情況。因此在學生互評和自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確這一思想觀點,使得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更加真實具體。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大數據會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析,進而對學生一天的學習表現做出更科學合理的評價和展示。在評價過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做出認真的反思,進而讓學生做出正確的自主評價,在自主評價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錄音、筆記等各種方式,將這些自主評價放入學生的成長檔案當中。學生進行互評的過程當中,因為學生之間接觸的時間很長,所以對于同伴的了解更加深入,因此在評價的過程當中會更加全面具體,并且還說出教師不知道的一面,使得教師對于每位學生有更全面的了解。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得教師更加了解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利于幫助教師開展針對性的教學。
物理學科作為探索物體運動規律以及不同物質的結構特點的一門自然學科,內容涉獵極其廣泛,其中包含的知識也較抽象。學生在初中教學剛剛開始接觸物理知識,對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較吃力,經常需要通過大量的教學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和觀察,才能充分理解物理知識的原理以及物體間的變化規律。而“互聯網+”教學理念的出現,讓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師們能借助互聯網搜集與本節物理實驗教學內容一致的各種教學視頻,從而可以讓學生直觀、全面地觀看物理實驗的整個操作流程,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中的暫停、回放以及反復觀看的功能,讓學生能夠更加仔細精準地觀看稍縱即逝的物理變化過程。通過這種即隨機又便捷的“互聯網+”教學模式,將抽象的物理實驗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初中生在強烈的視覺感官沖擊以及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對物理學科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在親身感受物理實驗的過程中認知更加深刻,以此深入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
初中物理知識一門具有較強抽象性的自然學科,需要根據各個章節教學內容的特點,秉承“理論聯系實際”的課堂教學觀念,采取多樣化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以此讓學生快速學習并掌握具體的教學內容。其實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顯著提升初中生們的物理學習成績,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學生只學會了生搬硬套,在遇到變化過的題型或者具有一定綜合性的題型時仍舊不會作答,這嚴重限制了初中生學習思維的發展。充分運用“互聯網+”教學理念下的教學優勢,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讓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學課堂充滿生機活力。“互聯網+”和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的相互結合,通過網絡媒體的教學平臺,在線視頻、視頻回放以及虛擬實驗等優質的共享教學資源進行初中物理知識教學,有效拓寬了初中物理教師的課堂教學渠道。首先,“互聯網+”教學模式具備極強的教學優勢,匯集視頻、音頻、圖像、文字為一體,為初中生們帶來嶄新的物理視聽盛宴,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重難點內容,同時不斷優化自身的物理知識結構,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其次,采取“互聯網+”教學模式,能夠創設出交互式的課堂教學情境,為教師和同學們之間搭建溝通交流的橋梁。通過有效的交流溝通,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對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進行相應調整,以此提升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水平。
網絡平臺的信息涉獵面非常廣,囊括了海量的信息內容和知識,同時還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和便捷性,讓“教”和“學”打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通過互聯網針對性地查閱自己所需的以及感興趣的課程學習資源,讓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不再局限于圖書館或者課堂等固定的區域。只要學生擁有想要學習知識的欲望,就可以通過互聯網便捷地搜索到所需的學習資源,從而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和眼界,豐富初中生自己的知識積累。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課程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的相互結合,是順應當前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初中教育階段的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通過現代化的“互聯網+”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改善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當中存在的弊端,以此提成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G632
A
1002-7661(2022)03-0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