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勇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2014 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 (教職成〔2014〕9號),2015 年遴選首批165 家試點單位,2017 年公布遴選第二批203 家試點單位,2018 年遴選194 家試點單位。可以看出教育部對現代學徒制的重視程度和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殷切希望,各省市也紛紛布置多批次的試點工作,現代學徒制由試點走向成熟。2019 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 (教職成廳函〔2019〕12 號),標志著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取得巨大成功,試點經驗在全國職業院校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成為最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1]。
李克強總理做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指示以后,眾多學校開展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實行現代學徒制的出發點是企業的崗位用工需求,根據崗位需求校企共同招生(招工),然后針對這些員工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畢業生考核合格后到招生(招工) 企業的對應崗位上工作[2]。這樣做的優點是學校與用人企業合為一體,培訓對象、培訓目標明確,共同開展招生、培養、使用工作。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組織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有的放矢,學生入學就是入職,知道干什么、學什么、向誰學,學習目的明確,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加強,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F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實施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能夠做到教學與崗位的零對接。
在各試點單位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時仍有很多共性,通常做法如下[3]:
1) 校企雙元發力,成立現代學徒制管理機構——現代學徒制管理委員會。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與以往的合作不同,沒有主次之分,雙方共同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務,步調和諧地完成工作。
2) 明確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制訂招工標準和招工計劃。這項工作由企業主導,相當于企業向合作委員會發出明確訂單,企業崗位是現實存在的,用人計劃和用人標準出自人力資源部門。按崗位要求招生(招工),能夠極大滿足企業需求,能夠提高企業員工的基本素質。
3) 現代學徒制管理委員會招生(招工)。招生工作是現代學徒制實施的重要環節,不僅由學校通過分數線考察學生的功底,更要按照人力資源部門的用人要求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得滿足入學條件的學生也能滿足用工要求,為“零對接”創造條件。
4) 現代學徒制管理委員會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考核標準?,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十分明確,那就是培養滿足固定企業固定崗位需要的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其人才培養方案、考核標準也不再單純出自學?;驅I系部,而是由管理委員會專門制訂。
5) 專業院系與企業組成“教師+師傅”的雙導師教學團隊。師傅是標準、是楷模,因此要選擇具有崗位技能專長、工匠精神突出的能工巧匠任師傅。除了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還要對其進行基本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職業能力,要選擇優秀教師組建教學團隊。
6) 專業院系建設實訓場所和實訓體系。在模式實施過程中,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崗位技能不再是泛指,而是具有明確的指向。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和培養方式變化,必然對實訓條件和實訓形式提出新的要求,也必然會形成新的實訓體系。
7) 教學團隊建設相關教學資源,實施教學。教與學的互動過程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教學的基礎,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滿足現代學徒制的教學資源應滿足以下三方面要求:一是量大,能夠滿足需要;二是碎片化,使用方便;三是形式創新,如工作手冊式教材或學材,起到引領學生學習的作用。
8) 現代學徒制管理委員會考核、錄用員工。學生入學已經入職,但學習期滿后,不能直接上崗,由企業方面考核使用。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在解決企業現實問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實施過程中在操作層面上出現一些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現代學徒制針對企業崗位需求,招生(招工)、培養學生,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企業的崗位發生變化。企業崗位設置由技術、工藝、產品多因素決定,只是具有相對穩定性。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例,一般培養周期為3 年,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3 年后的崗位技能、崗位本身甚至企業都會發生很大變化。二是培養的學生沒有達到要求。因為崗位指向性明顯,學生很難短時間從事其他工作,企業招工用人也受到影響。從這兩方面看,如果現代學徒制做法固化,不能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那么如何適應職業的“變化”是一個大問題[4]。
第二,現代學徒制采用“雙導師”制,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雙元培養學生,立意十分美好,但操作起來困難。分析教學團隊結構會發現,企業師傅對職業技能培養具有決定性意義,師傅的水平是學生職業技能的天花板,針對崗位選擇的師傅自身能力限制了所培養學生達到的高度。
為了解決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細節入手,尋找解決問題辦法,引入職業倉、技能池理念,并將新型信息技術融入其中,在實施的各個步驟改進創新,提出了新形勢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方案,簡稱新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新現代學徒制與原現代學徒制相比,“新”體現在三個方面: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全過程建立在互聯網之上,教學實訓以線上為主、現場為輔,創新了混合教學的應用;師傅是一個集體,是相關技能的高手之合,徒弟學習各個師傅的“高招”,學成后高于師傅,就業后能夠促進企業發展;職業倉是模式實施的起點,技能池與職業倉對應,研究推廣崗位技能是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目標,學徒培養圍繞職業能力展開[5]。
2.2.1 培養對象不同于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培養某企業需要的學生(新工人),新現代學徒制培養具有某崗位能力的學生,崗位能力來自企業所在行業的動態職業倉和技能池,學生形成能力后,企業擇優錄取。培養對象不同,教學內容自然不同。
2.2.2 培養目標不同于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培養目標是培養某企業需要的技能人才,滿足固定企業的用工需求,新現代學徒制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行業崗位能力的潛在工人,滿足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培養目標不同,人才培養方案自然不同。
2.2.3 教學團隊構成不同于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由企業崗位能手作為師傅,培養像自己一樣的能工巧匠。新現代學徒制針對技能選擇師傅,形成能力需掌握多種技能,每種技能需要一個師傅,企業師傅由團隊組成,培養出的徒弟高于師傅。師傅不同,徒弟水平自然不同。
2.2.4 教學模式不同于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多數采用手把手的教學模式,現場教學為主。新現代學徒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采用“混合式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網絡教學為主,現場教學協同。教學模式不同,實訓基地的建設和使用方式自然不同。
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適用于學歷教育和終身培訓,實施時以動態的行業職業倉為基礎,從崗位技能分析出發,以崗位能力及崗位技能發展和創新為培養目標,著力于教學團隊建設,發揮了原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所有優點,在方式、方法和效果上與原現代學徒制都有較大區別。
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不是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是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做的改進版,新現代學徒制充分利用了職業分析法和新型信息技術,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培養標準,不僅能滿足企業崗位用工需求,而且能在實施過程中提高技術技能,從而促進行業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