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博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5
近年來,得益于互聯網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在對傳統媒體產生強烈沖擊的同時,也重構了媒體格局與受眾的閱讀習慣。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次年,教育部在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會上強調“要占陣地,充分發揮教育融媒育人功能,把教育融媒體建設和思政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種種跡象表明媒體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高職院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以融媒體發展為契機,依據自身實際所需加快建構思政育人全新格局,改善現階段育人效果“感知不深、愛之不切”的困境,有效提升思政育人能力與宣傳教育實力,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所處信息環境瞬息萬變,以新媒體為代表的傳播力量對傳統思政教育方式產生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影響。一方面,網絡自媒體的快速發展讓教育主客體關系發生了根本改變。成長在網絡環境中的新一代大學生不再是單向信息的接受者,虛擬開放的網絡空間為學生展現自我主張、表達個性觀點提供了途徑,面對良莠不齊且海量磅礴的多源信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短時間內成為話題的熱點、事件的焦點,在多種平臺間盡情汲取迎合自我的內容,在悄無聲息中構建自我的價值觀[1]。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現有的思政育人手段正逐漸喪失主動權與主導權,已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需求。傳統思政課堂受到教育形式的束縛,在課堂上無法與學生個性化思想產生共鳴。一些高職院校精力打造的媒介育人平臺缺少與學生的雙向互動,單方面的思政教育在實際上沒能受到學生的青睞,難以持續發揮思政育人功能,影響了高職院校思政引領能力的有效發揮。
媒體融合發展是大環境的戰略要求,更是現實所需。盡管建設過程挑戰重重,但融合趨勢已勢不可擋。高職院校若能抓住機遇,借助融媒體發展實現思政教育守正創新,對新時代思政育人體系建設影響深遠。融媒體發展思維打破了原有媒體“故步自封”“惡性競爭”的弊端,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自優點進行有效整合,具有“資源通融、內容互融、傳播共融”的優勢[2]。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而言,是應對信息時代思政教育發展的高效手段,其成效可謂一舉多得。在育人載體上,高職院校依據學生媒介使用特點,全力推動校園教育融媒體向縱深發展,可為思政教育擴展優質育人渠道,營造符合學生需求的育人環境。在育人效果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做人的工作,在有形教育之外引入傳播性能強、傳播效果佳的無形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全時、全面的思想引領,助力思政育人方法不過時、育人力度不衰減。
伴隨互聯網的全面普及,新媒體以制作便捷、傳播迅速、覆蓋面廣等特點,成為了新時期高職院校宣傳教育的重點突破口。各高職院校正以新媒體平臺為發力點,積極創建了一系列思政教育產品,卻在建設過程中顯現出平臺發展失衡的現象。首先,部分高職院校一味追求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將宣傳手段的提升全部聚焦到新媒體平臺增量建設,網絡思政作品層見疊出、屢見不鮮,但平臺的建設沒有根據高職學生自身特點進行個性規劃,平臺數量的激增未能促成質量的提升,各端口傳播優勢未能真正發揮,彼此之間沒有實現優勢互補。其次,受新媒體強勁發展的影響,高職院校原有的傳統媒體發展速度嚴重滯緩,沒能抓住時機與新媒體共同提優創新,原本擁有的權威性與公信力等傳播優勢逐步喪失,各類傳統主流媒介正在失去育人影響力,甚至逐漸淡出學生視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橫向上實現了數量的相加,在深度上未能實現優勢的相融。
現階段,媒體發展已進入“內容為王”的傳播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提升核心仍在于內容的好壞。尤其是原創、獨創內容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唯有創造有價值且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才能真正提升傳播效果與育人能力。高職院校教育者要清楚思政育人水準的提升,不能只追求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內容的建設才是重中之重。就目前而言,大多數高職校園媒體思政內容的生產能力明顯不足,創作思維也受到局限,傳播的內容單調乏味缺少活力。這集中表現在所呈現的內容大多只是照本宣科,將第一課堂教學內容簡單移位至媒體平臺進行說教式教育,未能有效利用媒體傳播優勢彌補課堂教學劣勢,媒體平臺成為了課堂教學的附屬品,自身教育能力難以真正發揮。各別平臺的發展缺乏完備的規劃,在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照貓畫虎,將各類媒體中與思政教育有關的內容進行疊加式傳播,致使各平臺風格同質化現象嚴重,大量雷同的內容機械式傳播,學生關注積極性不高、參與熱情不夠,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引領缺乏實質成效。
校園融媒體高效發展需要在建設初期就明確發展方向與建設目標,高職院校受自身條件、學生素養等方面的限制,融媒體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媒體融合的推動力急需加強。大部分高職院校融合機制尚未建成、融合思路尚不統一,各級、各部所管理的媒體平臺多數處于各自為陣、多頭管理的環境中[3],相互之間功能重疊、定位模糊,自身的建設水平也體現出良莠不齊的現象。不少平臺的建設者媒體融合意識不充分,仍然沿用“小作坊”的工作模式、用傳統性的理念運營宣傳教育陣地,導致不同載體貌合神離、合而不融,育人力量實力不均、各自為戰,既不能形成各級搭配的育人合力,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統一口徑與強有力的話語權。教育力量在形式上實現了“有”,在實質效果上仍然“無”。
校園融媒體思政教育的發展需要打牢各項基礎才能實現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在融媒體建設中往往陷入人才與專業的兩難境遇。一是校園宣傳工作人員大多只從事新聞報道類工作,對思政教育、媒體思政化發展缺乏專業性思維與專業性指導,所運營的平臺在形式上種類多樣、專業性較強,但缺少思政教育建設。二是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所掌握的媒體平臺又缺少媒體思維與技術支撐,在傳播形式上缺少新技術、新設備的投入與應用,平臺制作能力不成氣候與專業媒體差距過大,內容優勢在傳播過程中受到制約,難以產生廣泛影響。在思維層面對時事熱點反應滯后,無法及時針對輿情風向進行思想引領與宣傳教育。各領域專業人員并未實現通力合作,技術資源與教育資源未能有效共享,嚴重制約了思政育人的交匯發展。
融媒體視域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并不是互相取代和消亡的關系,而是要互為補充、共融發展。高職院校需要正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依據不同平臺自身傳播屬性,在精準的規劃下完善內部發展規劃,引導各類平臺、各級平臺高質量發展。要充分認知平臺的發展應注重對現有功能的再應用,而不是功能的再發明。盡管新媒體的快捷性、易讀性,讓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習慣越發追求短小精煉,但傳統媒體穩定嚴謹、深度專業的傳播特性依然是思政教育宣傳主流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在新時期應從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等方面入手,對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進行精確化、科學化調整,實現兩類媒體“一次采集、多種載體、多元傳播”的融合效果,同步提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競爭力,堅定不移地推動校園媒體走向均衡發展。
融媒體時代,全新的媒體傳播環境對現有思政教育格局提出了全新要求,傳統思政教育內容已無法適應全媒體發展的多方位要求,高職院校利用融媒體開展思政教育需從思維層面立足“大思政”教育模式[4],及時拓寬思路、更新觀念,對原有的教育內容進行破舊立新,在傳播內容上體現實效性與時效性。其一,在內容形式上不能局限于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個廣闊的領域,學生接受信息的每個方面都會對思想意識形成產生重要影響,思政教育應因人而異、因時而變,依據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弱、實踐能力強的特點,將教育元素融入到文化建設、生活美學、日常生活等各項領域,利用融媒體打造豐富的思政教育環境,切實提高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其二,要在內容生產上突破思想束縛。融媒體環境下,輿論更自由,傳播空間更開放,傳播者隱秘無形,面對難以掌控的外界輿論環境,思政教育內容不能獨善其身、自言自語,應把握時機針對熱點話題、新鮮事件,以正確的政治方向與價值取向,主動發聲,實時引導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效利用融媒體增強思政教育時效性,營造潛移默化且影響深遠的育人環境。
融媒體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一種理念創新。高職院校融媒體思政育人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在科學的理論指導與強有力的監管機制下,才能真正實現從形式上的“合”到本質上的“融”。首先,要在宏觀層面圍繞新做法、新要求制定完整的融合方案,引導各級平臺聚眾合力,在組織構架上應設置類似中央廚房式的校園融媒體中心,從整體上為校級媒體、院級媒體及其他媒體的互融協作提供便利,推動校園媒體資源共享、發展共融。其次,要強化對各類平臺的監督監管,適時評估各平臺的內容生產與育人效果,對功能重疊、發展滯緩的平臺予以廢除整合,加快平臺的轉型提質。鼓勵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思政作品生產,依據新媒體平臺“碎片化”瀏覽習慣,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思政短視頻教育形式。建立創意各有所依,功用各有所長的融合分工機制,實現融媒體各平臺立體建設,矩陣發展[5]。
融媒體發展不僅對媒介使用者提出了全新要求,在受眾層面也需提高對信息的判斷力與理解能力。面對融媒體環境中變幻莫測的輿論導向,高職院校提升思政育人效果需要雙管齊下,同時提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媒介素養[6]。首先,要對校園媒體工作人員結構進行優化改革。組建融媒體思政育人專職教師隊伍,聘請專業思政工作者為媒介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對傳播內容進行精確把關,保障融媒體思政教育變換的是形式而不是本質。在使用技術層面,應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選擇性地加強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掌握與應用。可通過定期邀請專業媒體從業者對校內宣傳工作者進行媒體思維、寫作能力、技術運用等方面的培訓,提升校園傳播平臺的運營實力。其次,要引導學生合理運用媒體資源完善和發展自我。注重培養全體學生正確理解信息的能力,尤其要提升學生群體對負面信息的判斷力與免疫力。通過選拔、培養等方式挖掘學生群體宣傳教育兼職人員,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與政治覺悟,借助學生語境、學生喜好引導廣大學生主動接受、積極傳播正確信息的素養,從傳播、接受兩個方面同時提升教育效果。
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困難逐步加深,既要面對形式上的新變化,又要在內容上符合學生所需。全新的媒體融合發展思維,為高職院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媒體教育路徑。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積極整合校園媒體力量,建設校園融媒體育人長效機制,在新時期牢牢把握主流思想陣地,助力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