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壯翔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 214231)
數學邏輯思維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抽象概念,一般在小學階段容易形成雛形,到了高中階段之后,數學邏輯思維基本就定型了,對于高中學生來說,進行數學邏輯思維培養,難度還是比較大的.然而難度雖然大,也并不是不可以實現的,只要高中數學教師找對方法,肯下功夫,耐心培養每一個學生,那么一定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數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根據有關調查發現,對于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越是處于低齡階段越容易培養,尤其是小學階段,是學生們數學邏輯思維的形成期,因此在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學生邏輯思維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小學開始提倡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然而當學生年齡大了之后,數學邏輯思維基本定型,尤其是過了初中,來到高中階段,數學邏輯思維已經基本定型了,非常難以改變,這對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由于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從小形成,到了高中之后將很難再培養,學生想要改變以往的數學思維方式,培養出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來,這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情,同時也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一件事情.但是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極大,各種學科任務堆滿了學生的所有時間,學生很難抽出更多時間來去針對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只能是在數學課上,依靠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鍛煉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這對數學教師的要求極大.
高中的數學教師是工作量大,強度高,甚至一名教師至少帶兩個班級,這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牽制了數學教師的精力,而且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教師擁有充分的教學技巧,還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進行定性培養,這對于數學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即便數學教師擁有滿腔熱血,對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也稍顯力不從心.
傳統的數學教育大多是填鴨式的教育,數學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們在臺下聽,數學教師通過這種枯燥的模式,強行將大量的數學知識塞入到了學生的記憶里面.這種模式對于應試教育雖然有一定的幫助,能夠有效的獲得較高的數學考試成績,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將數學這種需要動腦的科目變成了死記硬背的科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發展.想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就要打破傳統數學教育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遇到很多問題,遇到問題之后,學生們就會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思考,在這種自我思考的模式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比如,高一數學上冊第1章第1課是《集合的概念與表示》,集合在整個高中數學之中還是比較簡單的,對于這部分內容,教師完全可以先讓學生們自學,研究集合相關內容,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研究過程中有問題教師及時做好引導解答.由于在小學以及初中,學生們接受的大多是傳統的填鴨式數學教學,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動性,教師需要在集合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集合的概念,并通過對集合概念的理解,完成課后習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激勵性引導,通過引導加激勵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周四學完之后,教師進行查漏補缺,利于學生攝入知識點,而且還能夠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們收獲更多知識.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重在想,只有學生想的越多,才能夠越發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書本上的數學問題難度普遍偏低一些,當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書本上的數學問題就對學生沒有太大的壓力了.學生們會做書本上的數學問題,并不代表學生們的數學學好了,即便是一些練習冊上的數學問題難度也不是很大.想要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強,會做的題更多,就需要給學生提供更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只有學生天天思考難題,才能夠有利于數學思維的培養,而且當學生會做難題之后,在做簡單的數學題的時候,就會顯得格外輕松了.數學難題有很多的,尤其是數學高考題,對于沒有經過總復習的學生來說,數學高考題及其的困難,時常讓學生們思考一下數學高考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數學邏輯思維.
比如,高一數學下冊第15章《概率》,概率這部分內容是非常考驗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而且概率問題有簡單也有難,簡單的概率問題是非常容易做出來的,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夠做出來,但是難的概率問題,那則是相當的難,即便是在高考中,數學的概率問題都是極其難的一個內容,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概率相關知識設置高階題目,引導學生思考概率之間蘊含的邏輯問題.循序漸進逐步升級難度,并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主尋求問題解決方案,當學生們解答出來之后,再逐步給學生們增加問題的難度,讓學生們進行不停的深入思考,讓學生們不斷的鞏固自己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有研究表明,學生們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很多低齡段的教育之中,教師會經常跟學生們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然而高中生的年齡已經較大了,數學教師不適合跟他們進行游戲,但是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另一種手段跟學生進行類似于游戲的教學模式,數學教師可以增強課堂上的互動環節,讓學生們積極回答問題,勇于發言,這樣的話,在互動因素的刺激之下,會更加有效的提升學生們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想要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面進行有效互動,需要數學教師在前期做足了鋪墊,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數學教師培養出來了學生們自學能力,在上課之前,學生們先在課下進行了自學,或者是課堂前半段學生們進行自學,課堂后半段教師進行講課.只有充分掌握了將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堂上學生才能夠跟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
比如,高三數學第12章《數列》,這一章的內容也是高考常考的內容,在學這一章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在課前自學,或者在課堂的前半段讓學生進行自學,在課堂的后半段教師進行講解.當學生自學了之后,有了充足的知識積累,數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就可以加快講課速度.而且在講課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故意設計幾個錯誤內容,當學生們在自學之后,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能夠聽到數學教師講課之中的錯誤.聽到數學教師錯誤的學生一般都會愿意表現自己,指出數學教師的錯誤來.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為了能夠找到數學教師的錯誤,學生們會積極的聽數學教師講課,而且在聽數學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們還會分析教師有沒有講錯,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們便可以有效的提升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了.
問題導入教學是啟發學生思考的一個有效的途徑,通過問題導入對于學生的幫助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是通過問題導入可以為學生的思考指明方向,提醒學生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去思考,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會盲目;另一個面,通過問題導入,可以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尤其是一環扣一環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一層一層的深入,進而來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那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去設置問題導入,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呢?一是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串聯起來,設置成一連串的問題,并且這些問題之間有很好的銜接;二是在問題導入時,教師可以適當的指點,尤其當學生迷茫時,可以提供幾個思考時注意的地方,讓學生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數學是幾何和代數的總稱,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要把數字和圖形緊密的聯系起來.在傳統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思維較為死板,更多關注的是文字和數字,對于圖形的運用較少.為充分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就要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觀念,在教學中充分的運用數學模型,通過數學模型,更好的促進學生思維的進步.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一是要充分的運用周圍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二是教師要善于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圖形,用圖形來更加形象的展示數學的特點.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數學模型,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由抽象變為具象,有助于他們的思考.
思維的培養比知識的掌握更加重要,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僅是和諧的師生關系,還包括教師精心營造的濃厚和學習環境以及良好的學習條件等,首先,和諧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教師或是其他學生積極的交流,從而來擴展自己的思維寬度;濃厚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靜心思考,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良好的教學條件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升自己的邏輯辯證能力.因此,在今后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高中生思維模式逐漸模式化,已經度過了培養數學邏輯思維的最佳年齡,但是只要數學教師有信心,采用科學的教學模式,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培養,那么即便學生的年齡大了,也能夠培養出有效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來,從而提高數學成績,在高考中獲得理想的分數,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