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拼音,寫詞語。(4分)
1.我以為蒙著一層bō li(? )的表里面一定放著xī shuài(? ),可轉念一想,父親說:“那擺來擺去的是蝎子的尾巴。”于是我想:那chǒu è(? )而kǒng bù(? )的東西怎么能放到表里呢?多危險啊!
2.在科學的lǐng yù(? ),沒有sī kōng jiàn guàn(? ? )的事情,只要我們細心地觀察,哪怕小小的qiū yǐn(? ),jiàn wēi zhī zhù(? ? ?),我們也能發現問題。
二、把成語補充完整,根據語境選詞填空。(6分)
(? )馬觀花 自愧(? )如 聲淚(? )下
不以為(? ) 過猶不(? ) 赴(? )蹈火
1.我們讀書應該認認真真,決不能(? ? )。
2.他嘴上雖然沒有說不對,心里卻(? ? )。
3.他不知怎么了,講故事時(? ? )。
三、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中寫了三個事例,這三個事例的寫法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后寫解決問題。
B.《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說,作者是美國的艾薩克·阿西莫夫。
C.邊讀書邊思考,用旁批或筆記把心得寫下來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
D.趙孟頫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書法家,《三門記》是其代表作之一。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10分)
1.請根據中心觀點的提示,引用名句,完成練習。
(1)當我以“讀書”為中心觀點進行闡述時,我想引用_____________的名言,_____________。
(2)當我以“奉獻”為中心觀點進行闡述時,我想引用_____________ ? ?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改為反問句)
3.這位醫生想,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么關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仿寫句子)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百思不得其解。
4.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釋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課文內容填空。(14分)
1.《表里的生物》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本文講的是“我”小時候以為能_____________的都是? ? ? ? ? ? ? ? ? ? ? ? ? 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_____________極為好奇,并信服了父親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窮則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禮記》)
4.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5.茍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茍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淮南子》)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時照我還?
7.春色滿園關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口語交際。(6分)
六(5)班舉行了“電腦時代需不需要練字”的辯論會,下面給出了正方觀點,請你寫出反方觀點。
正方:電腦時代需要練字。首先,練字可以提高個人素質。寫字是人特有的技能,是大腦思維的延伸和表達,能鍛煉大腦。其次,寫一手好字是一種藝術,可以延續中國的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一定要繼承并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能讓它流失。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閱讀天地。(27分)
(一)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8分)
第一次上學
◎葉廣芩
第一次上學,是件永生難忘的事。就我自己來說,許多情景至今仍清晰如昨:
我使用的第一個花書包,是母親買了二尺紅底白花布為我縫制的;第一個鉛筆盒,上面有“木蘭從軍”的圖案,是姐姐送的;第一塊石板,是我到文具店自己挑的……①那些很一般的東西,在我看來卻莊嚴而神圣得無與倫比。
我所就讀的北京方家胡同小學,是一所很老的學校,老舍先生曾經在那兒當過校長。學校的東邊是女二中,南邊是二十一中,北邊就是著名的國子監。方家胡同小學的教學是相當嚴格、相當不錯的。我們家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讓我去讀,大概就是看中了它的古老和嚴格。
記得還沒開學,我們家的老七就怪聲怪氣地對我說:“哈,您要上學啦,要上學啦……”②
他的意思很明白,進了學校就是馬上了籠頭,牛上了軛,就要老老實實受管制了,再不能水下房上,再不能天馬行空。后來我也明白,進了學校,就要負起一份責任,挑起一副擔子,就要認真地在人生的道路上邁步走了。
第一天上學,是母親送的我。母親牽著我的手,和我一同走在幽長的胡同里,我不明白第一天上學為什么還要人送。母親的手在學校的門口將我松開,我在母親的目光里向教室走去。記得當時我一邊走一邊回頭看母親,母親站在早晨的陽光里,穿著旗袍,向我揮手,鼓勵我自己走進去……③
很美好,很有意境的畫面,成了永恒的一瞬,深深地嵌在我的腦海里。
(選自《陜西日報》2017年9月22日,有改動)
1.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恰當的詞語填在括號里。(4分)
(1)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同類的東西。(? ? )
(2)(說話、唱歌等)聲音、語氣或腔調古怪難聽。(? ? )
2.作者回憶了第一次上學的哪些情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中三處省略號的作用分別是什么?把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3分)
A.表示重復內容的省略? B.表示語意未盡
C.表示列舉的省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完成練習。(4分)
(1)“很有意境的畫面”指的是什么?用“? ”畫出來。(1分)
(2)句子中的“嵌”字可以換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比較而言,用“嵌”字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調查訪問是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之一。請你對自己的父母進行訪問,了解他們送你上學時,你的做法和心情,整理成一段文字和大家交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短文,回答問題。(9分)
懷疑與學問(節選)
◎顧頡剛
我們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
古今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選自《通俗論集》)
1.引用孟子的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為了證明中心論點選擇了哪個事例作為論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說理?哪些是反面說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天空。(30分)
題目:再見了老師(或同學)
提示:六年的小學生活中,有許多往事歷歷在目,有許多心里的話想要傾吐。請你選擇一件事或幾件事,圍繞一個中心,訴說你畢業前夕的心里話。
359850190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