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晴文
摘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銀行業在外貿經營過程中向國際化邁進,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中我國商業銀行所占有的業務正每年以4%的速率遞增。但是由于我國本土銀行參與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起步年限較晚,因此在國際外匯融資活動中缺乏風險的管控經驗,使得我國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中存在一定的商業風險。文章首先探討了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中存在融資風險的具體種類,進而分析了造成我國銀行在國際貿易中存在外匯融資風險的主要問題。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完善我國銀行外匯融資風險的防控措施,希望借此為降低我國銀行在外匯融資活動中的風險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國際貿易;銀行;外匯融資;風險防控;措施
我國銀行參與國際貿易外匯融資活動最早可以追溯于20世紀80年代,在該時期我國商業銀行開始呈規模化地參與國際貿易融資活動,但是由于我國銀行參與國際貿易融資活動的年限較晚,因此在外匯風險的管理工作中存在著較為片面的判斷,造成業務往來中存在大量的信用貸款,給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一、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中存在融資風險的種類
(一)來自于匯率及兌換的風險
國際經濟貿易環境下經濟市場的匯率波動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外貿風險,這主要源于外貿匯率是作為銀行對外貿易的重要參考指標,銀行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如果銀行的外貿匯率不發生任何的變化,那么這預示著銀行在外匯融資過程中不存在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關系,就不會使銀行在外匯融資中發生風險。但是銀行在國際市場中匯率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由于匯率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多變性,所以銀行的外貿匯率變化必然會對貨幣的兌換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導致銀行在外匯融資過程中面臨發展上的風險。國際經濟貿易環境下經濟市場中的貨幣兌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外貿風險,由于國家與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導致國家在經濟交易過程中存在的貨幣種類、會計制度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因此如果銀行要在國際市場上實現正常交易,必然需要采用全新的外匯方式進行結算,同時在結算過程中還需要使用本幣進行記賬。如果銀行在國際市場上進行交易的過程中,不存在同一貨幣進行兌換交易,那么也不會出現外貿風險。但是銀行在國際市場外匯融資過程中貨幣兌換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也是保證銀行外匯交易成功的重要性因素。
(二)來自于銀行內部的風險
通常銀行在參與國際貿易融資活動中,都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但是我國多數銀行在參與國際貿易融資活動中,卻忽略了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的重要性。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銀行貸款人的貸款資格并未受到銀行的嚴格審核,進而使得部分貸款人的相關信息不被銀行及時了解;二是我國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缺乏風險防控保障機制,往往只是采用最為簡單的抵押和擔保形式,進行國際貿易融資活動,甚至在貸款工作中還存在一物多主的情況;三是我國銀行在經營中并未建立與國際貿易活動相匹配的貸款監督體系,因此在實際的國際貿易工作中,無法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進行有效的監督,使得部分不具備貸款資格的貸款人獲得貸款,給銀行的融資業務造成極大的風險。
(三)來自于進出口商的信用風險
銀行在參與國際貿易融資活動過程中,沒有嚴格根據合同的規定履行自身業務,使得銀行所具備的融資目標無法全部完成,而這一現象就給相關提供融資服務的銀行帶來了極大的商業信用風險。我國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活動中存在的信用風險主要出現在進出口商這一環節中,例如,多數外貿公司在通過銀行開設戶頭辦理貸款融資業務時,往往選用在同一銀行開設多個戶頭的方式進行貸款辦理,這就使得銀行在評估外貿公司信用度時存在時間誤差;進出口商在外貿工作中長期占用商業銀行的短期貿易融資資金,導致銀行的內部資金無法進行高效流動。
二、我國銀行在國際貿易中造成外匯融資風險的主要原因
(一)銀行在外匯融資中缺乏高素質的融資業務人才
我國銀行在外匯融資中缺乏高素質的融資業務人才,由于我國銀行在國際貿易外匯融資活動中起步年限較晚,這就使得我國對這方面的人才較為缺乏,給銀行在外匯融資活動開展中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同時我國多數銀行中精通國際貿易融資活動的人才多聚集于管理層,這也導致銀行在開展國際貿易外匯融資活動中缺少了與客戶之間的有效溝通,損失了一些有關于客戶的營銷渠道。
(二)銀行在外匯融資中的相關融資業務法律不完善
我國銀行在開展外匯融資活動中,沒有相關的法律及標準對其支撐,例如我國金融法律上有關于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處理方式及專業術語并沒有得到國內學者的一致認可,甚至金融法律上沒有規定銀行在抵押業務中對貨物選擇及貨物單據的使用權利,這就使得我國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中存在著較大的商業風險。
(三)銀行在外匯融資中的內部管理防范體系不健全
我國銀行在外匯融資中內部管理防控體系不健全,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技術對外匯融資業務中的每個流程進行監督,這就造成銀行多個部門在運作過程中無法有效融合,缺乏統一的管理,不能實現資源的共享化交流,給銀行的外匯融資活動造成了較大的風險。
(四)銀行在國際貿易中缺少對外匯融資風險的認知
我國銀行在開展日常業務的過程中,普遍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規模普及度較低,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中也逐漸加深了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認知,但是銀行在國際貿易外匯融資活動中,對優化信貸資產質量及增加銀行盈利能力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夠。銀行內部只有少數高層管理人員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有所認知,但是絕大多數管理人員都不具備實際的外匯融資管理經驗,例如多數銀行對融資匯押的理解較為單純,進而在國際貿易外匯融資業務中缺乏足夠的警惕性,忽略了融資業務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三、國際貿易中防范銀行外匯融資風險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制度
通過完善我國銀行當前的信貸資產證券化體系,就可以對需要擔保的企業進行資產證券化管理,從而由外部第三方提供信用擔保,這就將原本屬于銀行所承擔的風險轉嫁給第三方,減少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中所承擔的信用風險,有效規避資金擔保過程中的擔保風險。在建立信貸資產證券化體系的過程中,銀行需要積極籌建有效的企業資產證券化擔保渠道和形式,發展商業性的擔保途徑,加強外貿行業自律及監督管理的保障機制。同時在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管理的過程中,銀行還需采用內部信用逐步增級手段,如采用第一、二級的資產管理結構,設置保護區域,逐步減少相關外貿企業對銀行信貸的依賴度。
(二)銀行需配備完善的會計及信用評估制度
我國財政部門應當聯合地方銀行出臺相對應的會計法規,幫助銀行完善內部會計制度及稅收制度,確保銀行在擔保融資和真實出售的過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會計處理方式對不同類型的資產進行合理轉移,并對復雜資產的轉移作出明確規定,確保外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外匯融資得以順利實現。此外銀行還需定期對客戶的信用度進行審核,并將審核結果交由信用交易機構進行監督,例如銀行需要將進出口商所出口的商品進行把關,若所出口商品的資金額度超過企業所承受的范圍,銀行就需要加大對企業的信用征集,避免由于信用審核疏忽為銀行帶來擔保風險。銀行還應當對客戶的還款能力進行嚴格審核,對于客戶的真實經營狀況及資產數額,來確定客戶是否具備打包放款的標準。若客戶在貸款的過程中由于自身原因而違反協議中的相關規定,那么銀行還有權采取違約權,終止對客戶的資金支持,并及時追回相應的借款。
(三)加強外匯融資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銀行在防范國際貿易中的外匯融資風險時,還應當加強相關外匯融資人才的培養工作,通過從外匯融資公司、信托公司、商業機構等金融公司提拔優秀的外匯融資人才,并高薪聘請外匯融資方面相關的金融監管機構主管及國際專家,對銀行內部的外匯融資人才進行培訓和指導,提高銀行內部對國際貿易外匯融資活動中的外匯融資處理能力,滿足銀行外匯融資發展中的需求。地方政府也應當適時開展規范化的外匯融資試點活動,嚴格監管銀行外匯融資運作流程,為銀行的國際貿易外匯融資活動提供相應的觀摩學習機會。同時我國銀行也應當時刻緊隨國際外匯融資的發展,加強與國際上經濟發達國家進行外貿往來和技術交流活動,并引進外匯融資過程中先進的管理經驗,優化銀行現有的融資渠道和資本結構,提高銀行的資金流通效率。
(四)制定科學的短期與長期風險防范體系
銀行在外匯融資過程中為了預防外匯風險,可以通過短期措施來減少銀行外匯融資過程中的外匯風險。這就需要銀行在外匯融資中首先調整結算時間,并預測未來外匯市場上所會出現的外匯變化,這樣銀行就可以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進而提升自身的適應能力。同時銀行還需要加強對市場中外匯匯率的關注力度,準確預測出市場外匯變化的情況,然后銀行通過推遲或者是提前結算時間,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選擇最佳的時間進行結算來有效的規避外匯風險;同時銀行還可以在外匯融資的過程中,結合當下市場中的具體情況,對銀行所出售的產品價格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保障銀行在外匯融資過程中降低外匯風險帶來的損失,交易雙方也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價格款項制度,為商品確定基本價格,這樣雙方就可以在外匯貿易中共同承擔風險,進而保證交易的安全性;銀行也可以通過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外匯結算,但是目前我國的金融衍生工具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我國政府需要大力發展相應的金融衍生工具,通過外匯期權、外匯貿易等相應的措施應對當下多元化的結算方式,為銀行在市場中的外匯融資奠基堅實的基礎;銀行在外匯融資過程中防范外匯風險的中長期措施,主要需要從銀行外匯融資過程中的內部財務進行入手,通過加強內部財務管理進而提高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銀行首先需要加強對經濟市場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通過選擇針對性的市場來規避銀行在外匯融資過程中的外匯風險,同時銀行還需要結合日前的匯率及貨幣的變化情況,來選擇具有貨幣升值空間的市場,并對市場進行實時的監督和管理。銀行還需要立足于當前市場的需求,在外匯融資的過程中,積極的引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科技,提高銀行產品的創新力度和個性化優勢。除此之外,銀行需要樹立現代化的管理理念進行外匯融資,提高銀行外匯融資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力度和自身生產效率,這樣銀行即使在經濟貿易中出現匯率風險,也可以減輕匯率風險對銀行生產中的沖擊力。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勢頭的進一步擴大,我國銀行需要在發展中正確認識國際貿易外匯融資活動中存在的分析,進而采用科學合理的防范措施進行風險規避,并積極學習外匯融資活動中的經驗,保障我國銀行在開展國際貿易中的各項業務得以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田方立.淺析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發展中的風險及對策[J].科學與財富,2020(11):37.
[2]孫浩鈞,羅雅湞,蔡綺雯,等.國際金融動蕩環境下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分析[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6):36.
[3]尹悅.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及風險防范[J].市場周刊·理論版,2019(26):141-142.
[4]董文娟.外匯業務風險知多少——貿易融資業務審計案例[J].中國內部審計,2020(04):77-79.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鐵嶺市中心支行)
358550058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