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帆
摘要:國企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難以適應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隨著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推進,國企的改革受到黨中央高度關注,有必要去探索適合我國國有企業的前進道路。文章概述了國有企業資產運作的方式,詳述了其中的困難,提出能與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中企業運作相契合的策略。
關鍵詞:國企改革;資本運作
一、國有企業資本運作概述
資本運作是指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通過流動、兼并重組等多種方式,對企業目前持有的各種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并進行有效運作,以此來做到增值最大化的一種管理模式。
二、國企改革中國有企業資本運作困境
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能優良地發展,有助于維持社會安定、提高百姓生活質量、降低恩格爾系數。因此,要擺正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位置,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轉型。
國有企業的發展中產生各種問題,主要有:第一是盲目追求外來技術,沒有結合實際的不斷引進,導致資金壓力過大;第二是籌資來源方式單一,企業債務負擔沉重;第三是國有企業當前有著一家獨大的情況,市場很難擁有應有的活力。第四是由于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滯后,難以適應當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這些問題,現提出下列國有企業改革措施:
(一)發展資本市場,擺脫資本困境
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重、效率低,資本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從企業資本結構來看,債務資本占比較高,會導致企業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對現金流影響較大。因此,優化企業資本的基本思路是改變企業現有資本結構,降低企業債務率。目前,公司權益資本主要通過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形成。完備的資本市場不但拓展了資金來源的途徑,而且可以通過建立規范、統一的市場,促進資本的有序流動和資產的重組優化。同時,通過建設和不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有的放矢地充實企業資本金,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
(二)實行托管管理走出困境
企業托管管理是指企業資產所有者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期限內,將企業資產的部分或全部管理權、處置權以合同的方式托付給其他法人或個人運行,因此產生所有者、受托者、生產者和經營者之間的相互營利和約束關系。企業創新實踐的產物就是企業托管。1995年4月,海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海南經濟特區企業國有資產條例》,其中規定,“企業國有資產委托管理”是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將公司企業國有資產委托其他企業承包經營,受托企業承擔保值增值責任。最近幾年來,一些技術及規模相當,外部條件相似的國有企業經營情況卻相差巨大,部分國有企業的虧損持續發生。一些虧損企業通過內部改革創新,扭虧為盈,重新煥發生機。這說明經營管理模式的改進對經營效果的提升有著巨大的影響。企業托管管理就是這種有益嘗試的路徑之一。在產權不變的前提下,通過托管經營引入先進的管理機制,提升管理效率,促進國有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三)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最近這幾年,有關方面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益的要求,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企業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外資等非公有制資本,在實現產權多元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啟動了三個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范項目,覆蓋中央企業和部分地方國有企業,實現了七個重要領域的全覆蓋,包括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行業,向我國延伸的還有一些經濟相對集中的重要行業。除試點示范項目外,許多國有企業還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具有戰略協同效應的民營資本和外資,優化所有制結構,提高治理能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過對各類所有制資本的實質性混合,充分發揮了非公有制資本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中的“催化劑”作用,產生了“化學效應”體制機制一體化、相互促進的“反作用”,實現了資本的“形式混合”與制度的“精神混合”的統一。隨著國企混業改革穩步推進,企業法人治理進一步完善,民間資本和外資作為戰略投資和產業投資進入國企,有效解決了過去“一股獨大”的問題。
(四)組建國有企業發展聯盟,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由于身處不同發展時期、所在區域的差異導致企業在運營手段、技術質量、市場等方面迥異。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只有互相合作,才能提高產品優質化、多元化的發展水平,滿足市場需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存活下來。通過構建橫向聯盟,企業實現相互學習,優勢互補。企業聯盟不僅能夠實現資源共享,而且能夠防止重復開發,運用合理的規劃實現市場精準定位,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國企改革中國有企業資本運作策略
(一)持續完善國有企業現代化管理制度
國有企業應圍繞現行的公司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和創新,改變目前的經營觀念,讓企業整體構造得到改良重組,可以通過改革股份制度等的方式來改變當前的企業制度。要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就必須依據當前的市場經濟,以完善公司法人制度作為基礎,將產權分明、責任制度分明、合理管理為基本要求,不斷健全完善國有企業的內部制度,進而提高國有企業發展質量,不斷強化國有經濟活力。
(二)對國有企業資本進行可持續的優化
在對國有企業資本進行可持續的優化時,應當堅實貫徹劉鶴副總理提出的九字方針“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將其落到實處。
“建制度”是中央強化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建設的必需條件,對規范市場秩序、加大規則引導、穩定市場預期具有重大意義;持續改善市場體系是加大資本市場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志。制度越固定,預期就越穩定,越能激發市場活力。
“不干預”是深化放開管理服務改革,激發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保障市場正常運行的基礎需求。市場主體依據法律法規、行業自律規則和公司章程的要求進行業務發展,應該遵循市場原則,由市場主體依法決定;主要監管部門要依法做好監督工作,進一步注重科學監督和有效監督,同時不干預不等于放任自流,要依法遵規地辦事。
“零容忍”既是監管執法的態度,也是加強法治建設、加強監督威懾、全面凈化市場生態的重要保證。登記制度改革后,將依法開放“前端”,釋放市場主體自主選擇和決策的活力。同時,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后端”處罰力度。新《證券法》集中體現了資本市場30年來改革發展的成果,細化了對各類主體違法違規行為的描述和懲戒措施,顯著提高了違法違規成本。下一步要加快刑法修改,出臺相關實施辦法,做到“零容忍”。
(三)充分激發人力資本的活力
對于任何企業的發展來講,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資源,國有企業也不例外。在推動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人才不僅承擔著提高企業工作效率的任務,同時也是企業形象的主要展示,更代表著一個企業發展的實力。對此可綜合運用績效考核方式,針對不同崗位的員工設置符合崗位發展的考評辦法,以獎懲結合的方式提升人才的工作效率;可運用輪崗制方法,讓人才到企業內部不同的崗位進行輪崗體驗,這樣人才在做好自身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還能夠更多的了解企業,從而尋找到最匹配自身潛力的崗位。比如對于很多國企單位來講,其就會采用輪崗的方式,讓人員在商務、辦公室、技術員等崗位進行輪崗,不僅能夠增加人員對企業的認知,還能夠幫助人員從公司角度出發進行本職工作的優化,可謂是一舉多得。除此之外,可為員工安排多方位的培訓,比如針對企業文化、專業工作、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培訓,不僅能夠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同時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助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四、結語
改革是推動我國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我國各大改革措施的推動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步伐日益加快,讓企業煥發了全新的能量。然而,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國有企業依然還有部分問題,有待改善。例如,在資本運作中,存在不完備的資本市場的問題,使得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有所下降。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詳述,并提出改進的方式,國有企業要以創新的方式和模式提高資本運營水平。
參考文獻:
[1]紀佳.淺析國有企業資本運作[J].商情,2011(17):102.
[2]孫林.堅持發展導向,深化國企改革——電力多經企業改革的成敗啟示[J].商訊,2020(33):118-119.
[3]葛小玲.國有企業資本運作與融資現狀及其應對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10):113-114.
[4]張峰.國有企業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風險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02):94-95.
[5]李霈晴,謝睿星.國有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運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中石化集團為例[J].財務與會計,2018(06):35-36.
[6]吳萍萍.國企改革中國有企業資本運作策略初探[J].南方企業家,2018(02):72-74.
(作者單位:中電科技集團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
384950190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