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光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迅速,但相比于中間業務已經非常成熟的外資企業來說,我國的中間業務發展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及提升空間。文章通過搜集我國境內上市銀行(36家)公開數據,分析我國上市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發現中間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間業務;發展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及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外資銀行不斷涌入中國市場,打破了金融市場的平衡,商業銀行的盈利空間日益縮小,依靠傳統業務已經不能滿足其自身發展的需要。對中國的上市銀行來說,這不僅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為了改變現狀,提升我國上市銀行的競爭力,中間業務成為應對資本充足率壓力、豐富收入來源、爭奪客戶資源及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抓手。
一、我國上市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
(一)中間業務發展類型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國境內A股上市銀行已經達到36家,其中包括大型股份制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9家、城市商業銀行18家、農村商業銀行3家。從業務類別上看, 我國中間業務主要包括:銀行卡業務、支付結算類、擔保承諾、代理委托、交易類、投資銀行業務、基金托管業務和咨詢顧問類等其他業務。從總體來看,銀行卡業務、代理委托業務及清算與結算業務的收入是手續費及傭金的主要組成部分, 托管等新業務占比較低。從六個大型股份制銀行來看,銀行卡業務和代理委托業務收入是最高的。
(二)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
根據2019年的數據,在6家大型股份制銀行中,整體來看,中間業務占營業收入平均比重為15.75%。其中交通銀行2019年占比最高,達到20.51%。工商銀行2019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556.00億元,位居第一。郵儲銀行2019年手續費及傭金同比增長最快多,達到18.73%。在九大股份制銀行中,2019年中間業務占營業收入平均比重為22.73%,其中,民生銀行占比最高達28.98%。招商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最高,達到728.66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占營業收入平均比重超過了其他銀行,在發展中間業務發展做了突出的貢獻,而大型股份制銀行雖然規模大,但起的作用卻不是很大。
(三)中間業務占總資產比
在中間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中,可以看到股份制商業銀行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接下來分析總資產占比情況,中間業務占總資產比也是衡量中間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根據2019年的數據,在大型股份制銀行中,中間業務占總資產平均比重為0.41%,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建設銀行,達到0.54%。在九大股份制銀行中,2019年中間業務占總資產平均比重為0.67%,其中招商銀行占比最高達0.98%。在18家城市商業銀行中,中間業務占總資產平均比重為0.22%,最高的為寧波銀行,為0.59%。從3家農商行來看,中間業務占總資產平均比重0.13%,占比最高的為渝農商行。從整體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占總資產平均比重最高,其中招商銀行在所有銀行中的比重最高。再就是平安銀行和民生銀行,在發展中間業務方面的成績高于大部分銀行。
二、我國上市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產品種類少且創新能力不足
據調查,外資銀行中間業務品種已經超過1000多種,而目前我國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的產品不到300種,而且大部分產品是不創造盈利收入的,也就是免費的,并且真正在銀行業務中使用的也就幾十個左右,這直接導致了消費者及銀行對中間業務的不重視。在統計的36家上市銀行中,大部分銀行只有銀行卡業務及代理委托以及清算與結算業務,技術含量普遍不高,大部分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可經營的產品種類較少,創新也缺乏積極性。類似于托管擔保及投資銀行等新興業務,很多銀行都沒有涉及。當出現外商客戶想要辦理或者咨詢保理業務、遠期結售匯等業務時,產品種類的限制就會使得國內銀行失去客戶,還會降低銀行在消費者心中的信賴度。
(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率低
整體來看,根據2019年的數據,在統計的36家銀行中,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平均比重為22.72%。其中大型股份制銀行平均占比為15.75%,股份制銀行平均比重為22.73%,城市商業銀行平均比重為9.05%,農商行平均比重為4.88%。而早在2002年,外資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就超過了30%,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部分外資銀行已經達到了70%~80%甚至更高。就總資產占比而言,中間業務收入占總資產平均比重為0.36%。其中大型股份制銀行平均占比為0.41%,股份制銀行平均比重為0.67%,城市商業銀行平均比重為0.22%,農商行平均比重為0.13%。外資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資產比重大約為2%,相比較之下,我國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率遠低于外資。
(三)缺乏經驗和管理,規模效應較弱
我國上市銀行中間業務相對外資起步較晚,經驗不足,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初也并沒有引起金融監管部門的足夠重視,缺乏對中間業務的監督與管理。所以到目前為止,完善的監管體系也沒有建立起來。同時,法律方面也有所欠缺,只有幾個對中間業務做了個別規定,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國內銀行在發展中間業務方面規模不一,有些銀行發展速度較快,有的銀行增長速度卻為負值,這說明我國上市銀行在發展中間方面缺乏較為清晰的發展戰略和管理體制。而外資銀行中間業務規模巨大,擁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先進的經營理念及成熟的風險管控措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
三、促進上市銀行中間業務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開發本土客戶資源,發揮本土信息優勢
中間業務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信息的獲取,及時獲得可靠行業信息和客戶信息能夠更迅速地了解市場動態,制定高效的對策分析。雖然信息不對稱是每個國家金融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對于在國內發展的外資銀行來說,他們在獲取有效信息方面渠道狹窄,對我國市場的不熟悉導致反應速度慢,在適應市場需求和本土化方面比不上國內的上市銀行。我國銀行掌握了大部分的客戶資源和客戶需求,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客戶制定不同的方案,滿足大部分客戶的基本理財需要。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還不是特別久,對于我國居民的消費偏好還不太熟悉,尤其在信息傳播方面,國內銀行和眾多的金融機構合作,掌握著眾多個人及企業的信用、資金流狀況,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潛在客戶的投資需求,做到比外資更早的了解客戶、引導客戶以及開發客戶,更有利于中間業務的發展。
(二)制定統一標準,強化風險意識
商業銀行職能部門設置上專門設置中間業務部門,制定行內中間業務統一標準。中間業務的管理不能將職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門,而是應該制定統一的管理標準,使得產品交易處在一個嚴格的內部監管系統之下,這樣不僅有利于上市銀行開展業務,也方便監管人員對銀行相關業務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現場或者非現場的檢查。統一的管理能夠在政策落實過程中節省大量的時間,提高辦事效率。分散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資源的重復利用,不利于實現單一鏈條管理的協調優勢。加強業務員和客戶的風險意識,在銷售產品時不僅要向客戶說明產品的定價、期限及預期收益,還要詳細地解釋可能存在的所有風險,做到銷售合理化,收費透明化,風險提示化,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以此來強化居民對金融機構的監督。對存在的不合規的銷售行為,如:夸大預期收益,弱化市場風險等行為,相關部門要嚴厲打擊。中間業務收益大部分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出來,所以對于發展中間業務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需要銀行密切關注,發現任何可疑之處,都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備,從源頭上遏制非法行為,確保合規經營。
(三)強化中間業務定價管理,提升中間業務盈利能力
商業銀行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實行差別化定價,根據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信用等級、財產狀況等指標,將客戶分為不同的等級,以此來提供的不同的產品推薦及收費標準。同時,在對中間業務的宣傳方面,不斷讓客戶對中間業務有更多深入的了解,產品銷售出去要安排專業人員對客戶進行指導,培養客戶對中間業務的接受能力,提高消費者對中間業務產品的興趣。只有客戶體會到中間業務的優勢所在,銀行的營業能力才會不斷增強。
(四)積極鼓勵中間業務產品創新
上市銀行應該著重發展高質量高收益的中間業務,拓寬創新的思維界限,尤其是發展投資理財、托管類、擔保承諾、網上銀行及投資銀行等業務,對不同產品進行創新組合,加快電子化進程,使得產品創新的深度及廣度不斷提高。在產品研發方面,加大對產品創新的技術支持及資金支持,完善對研究人員的獎勵機制。更重要的是,產品創新以市場的發展為引導,通過研究和分析基本把握市場的潛在需要及發展勢態,同時對顧客的消費偏好要有一定的認知,盡可能做到創新出來的產品符合客戶的實際需求。
同時發展中間業務要提升銀行的服務水平,所以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服務意識,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和工作熱情是很有必要的。銀行應該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外資銀行的服務細節,培養他們的專業服務能力,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建立客戶投訴機制,將服務水平與業績直接掛鉤。
參考文獻:
[1]孫靜怡.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及策略[J].河北企業,2019(12):105-106.
[2]解衍,金環.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8(24):76
[3]陳紫菱,貝淑華,新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競力提升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9(05):110-112.
[4]任杰.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中的短板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8(02):127-128.
[5]李建永.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淺析——基于2015~2017年樣本銀行年報數據[J].科技經濟導刊,2018(35):234.
*基金項目: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我國貧困地區金融扶貧資源配置的‘內卷化’困境及破解路徑研究”(18YBA221)。
(作者單位:交通銀行湖南省分行)
291650170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