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蘭
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守心”“靜心”與“安心”。
首先,“教育為人生”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目標回歸。教師的“教育理解與格局”是決定專業成長高度、溫度與效度的關鍵因素。青年教師往往把專業成長的“彼岸”窄化、薄化、淡化,具化為可感、可視、可得的實績結果。誠然,公開教學的磨礪、課題論文的琢磨、參賽獎次的獲取等,都促進著教師的“專業成長”。但教師職業的真正價值是什么?專業成長的目標歸宿是什么?這些特別需要年輕的他們將之作為核心命題去參悟、去明晰、去堅守。“教育為人生”是葉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智慧凝結,它引領著我們把自己的教育生命回歸到兒童生命成長的長河中去。我們的專業生活服務的是學生一生的發展。擁有“教育為人生”之理解與格局的青年教師,往往能守住自己的心,他們的視野無比遼闊,心胸無比開闊,專業行動無比有力,成長發展指向“成為一名真正的好教師”的溫暖且美好的“彼岸”。
其次,“教書育人真本領”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容回歸。回憶自己的成長,特別受益于師范學校嚴格的專業訓練,特別受益于導師連續數年的跟蹤聽課,特別受益于教研組老教師家常有效的隨時教研,特別受益于“真本領”的習得……當下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似乎有更完備的“鍛鑄”系統:理論的“注入”、素養的“培訓”、考核的“具細”……年輕的他們仿佛流水線上的一個個物件等著“各種知識條目裝進去”。系統培養,無可厚非,關鍵是“培養什么”“在哪里培養”“如何培養”。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沃土,一定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生活中,在服務每位學生每天的生命成長中,在教書育人的真實場域中,才能習得“教書育人”真本領。小到粉筆字的端正美觀、早讀晨會的組織、每篇教材的深入研讀,大到對執教學科的正確理解、教學體系的整體熟悉、學生學習認知規律的把握……靜下自己的心,在平凡而細碎的日常里,不斷修煉自己的師者本領,不斷提升自己的師者智慧。
最后,“安靜扎實且保持純粹”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態度回歸。除去“高學歷”“高技能”外,青年教師更需一份專業發展的“安心”。安于教育,即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這是青年教師隊伍亟須“生長出來”的精神向度;安于平凡,這是一種拒絕“平庸”但充滿力量的“三尺講臺”的堅守。耐得住寂寞,抗得住潮流,頂得住誘惑,識得了經緯,在山高水長中積聚成長的力量。專業發展的“安心”,召喚著年輕的他們以“正念”去面對成長路途中的種種“旁逸斜出”,保持一份教育人的“純粹”。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