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 張蕾 李瑞杰 馬榮芳 劉月霞 馬麗



摘要:目的:探究病區藥品進行規范化管理對臨床護士用藥錯誤不良事件發生減少及提高護理安全工作質量的影響。方法:此次參加研究的40名基層護理人員,隨機分組,分別為研究組(采用規范化藥品管理)和對照組(采用傳統藥品管理),各20人,比對兩組最終不良事件和護理質量。結果:兩組不良事件相比較,數據對比可知研究組發生率偏低,P<0.05;兩組護理質量相比較,數據對比可知研究組各項評分偏高,P<0.05。結論:在既往傳統藥品管理基礎上加入規范化的管理理念,其應用效果更顯著。
關鍵詞:病區藥品;規范化管理;不良事件;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 R97?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3--01
病區藥品包括日常疾病用藥、麻醉用藥以及搶救用藥等,在實際工作中藥品管理一般由科室護理人員負責,部分護理人員不具備專業的藥品安全意識,科室藥品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管理不嚴、用藥錯誤等不良事件的發生【1】。選取我院內科病區的40名基層護理人員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探究病區藥品進行規范化管理對臨床護士用藥錯誤不良事件發生減少及提高護理安全工作質量的影響。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參加研究的40名基層護理人員,選取時間段為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隨機分組,分別為研究組(采用規范化藥品管理)和對照組(采用傳統藥品管理),每組研究人員20人,其中研究組人員男女比例:16/4,平均年齡:(26.2±1.1)歲,對照組男女比例:17/3,平均年齡:(27.1±0.6)歲。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各項資料,P>0.05,滿足對比要求。所有研究對象在該時間段未外派學習或請假。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藥品管理,不進行其他干預。
研究組:采用規范化藥品管理,具體如下:⑴成立專門的藥品管理小組:小組組長由本科室護士長擔任,其余小組成員需要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強的護理責任心,小組成員主要工作是對科室所有藥品進行定期檢查,檢查時間為每周五早晨,檢查內容包括效期和批號,針對具體問題制定個性化的整改措施,對科室藥品使用、擺放、儲存等情況進行動態化監督。⑵加強日常培訓:科室定期進行藥品管理相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管理制度、用藥安全、藥品儲存方式等,讓護理人員真正意識到藥品管理的重要性,樹立其高尚的職業操守和責任心;完善科室常用藥和急救藥品說明書,使護理人員可以從手機中進行查詢。⑶合理儲存:要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藥品儲存,說明書上規定的冷處,一般要求儲存溫度在2到10攝氏度之間,陰涼處,一般要求溫度低于20攝氏度,藥品管理小組需要定期檢查療區藥品的儲存情況和冰箱儲存記錄。⑷藥品擺放:要根據藥品的用途、種類以及定位進行擺放,科室經常使用的藥物可放到方便拿取的位置,使用較少的藥物可放在里側;根據藥物用途區分擺放,在不同藥物上貼上標簽,嚴格按照近效期到遠效期順序擺放,于每日早交班時,進行效期和外包裝檢查,特殊藥品還要核對數量批號和使用記錄。
1.3觀察指標
⑴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收集兩組研究對象出現不良事件的次數和例數(管理不善、藥品丟失、藥品過期、標簽模糊、特殊藥品未專人管理、藥品數量不符、批號不符),計算總發生率,發生率百分比越低越好。⑵使用科室自制的護理質量量表收集兩個研究組的最終護理質量評分,分值越高越能說明規范化藥品管理政策實施的意義。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不良事件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護理質量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中,若兩組數據之間p值小于0.05,則代表兩個研究組在以上方面,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不良事件
兩組不良事件相比較,數據對比可知研究組發生率偏低,P<0.05,見表1。
2.2比對兩組護理質量
兩組護理質量相比較,數據對比可知研究組各項評分偏高,P<0.05,見表2。
3.討論
藥品管理安全與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任何一項管理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較嚴重的不良事件,病區內藥品種類繁多、患者用藥量大,在日常工作中,護理人員沒有認識到藥品管理的必要性,除特殊藥品外其他藥品沒有專人進行管理,藥品的清領和補給沒有完善的記錄,新藥投入到臨床后舊藥未及時回收,藥品系統庫存數量與實際數量不符,科室領導人員在藥品管理方面未起到監察作用,藥品交接制度不完善,特殊藥品使用未登記。
綜上所述,在既往傳統藥品管理基礎上加入規范化的管理理念,其臨床效果更顯著,值得在藥品管理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海玲,劉英,周義錄.基于藥品儲存管理與用藥安全的藥學專業學習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21):3751-3754.
262550052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