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
摘要:白內障是眼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中老年患者發病率較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會逐漸上升。臨床對白內障患者的治療以手術為最佳,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手術治療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醫學及患者的要求,近年來臨床將1.8mmC-MICS(同軸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引進到了白內障患者手術治療中,臨床效果非常滿意。
關鍵詞:1.8mm同軸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白內障;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76.1?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3--01
白內障是由于晶狀體蛋白質發生變性不能將光線有效投射到視網膜形成圖像而導致患者以視力模糊為主要癥狀的眼部疾病。白內障的發生大多為中老年患者,發病的狀況不統一,有單側發病、雙側發病,也可能單眼先發病,然后發展成雙眼發病。有先天性白內障和后天性白內障之分,后天性白內障的發病率較高,病發原因與機體免疫異常、輻射、外傷或中毒等多種因素有關,先天性白內障由遺傳或天生發育不良所導致[1]。白內障屬于一種復雜性眼部疾病,發病后除了單純白內障病變外還可能伴有多種病變發生,如合并青光眼、近視、虹膜松弛綜合征等多種狀況。傳統手術治療已經不能滿足臨床及患者需求,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1.8mmC-MICS被廣泛應用到臨床手術治療中,而且取得了顯著效果,下面我們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白內障手術技術的研究進展分析
白內障是影響患者視力的一種眼部疾病,由于視力模糊導致患者正常生活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最早的白內障治療方法是針撥術,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白內障囊內摘除術被逐漸應用到臨床治療中,也成為了傳統意義的治療方法,由于技術有限所以患者術后的不良狀況很多,療效欠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得到了廣泛使用,而且現在有很多醫療條件不是很優越的地區依然采用此種方法治療。隨著飛秒激光技術在醫學技術中的應用,提升了臨床超聲乳化技術的應用效果,并將早期微創切口3.2mm的長度逐漸發展到2.4mm,隨著醫療科技的飛速發展,患者需求的不斷提高,醫學界又將2.4mm的微切口發展到了2.2mm,直到今天,我們在白內障治療中使用的是1.8mmC-MICS,切口逐漸在變小,而手術技術和效果越來越好。
2.單純白內障患者1.8mmC-MICS研究分析
單純白內障患者的病情比較單一,主要癥狀就是晶體渾濁導致視力模糊。單純白內障患者不會存在其他眼部病癥,所以治療后患者對視力的恢復期盼值更高,要求更高。我們將1.8mmC-MICS治療方式應用到患者治療中,可以通過微小切口進行透明角膜切開,然后逐步進行手術操作,在手術中灌注的套管、抽吸針頭等均較傳統手術器械縮小了很多倍,操作越來越精細、精準、方便且安全,而且前房的穩定性更好,對其他部位的創傷性更小,因此,提高了患者術后的治療效果,而且增強了患者的舒適度,到達患者的要求并獲得患者的滿意[2]。
3.白內障合并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患者應用1.8mmC-MICS研究分析
白內障合并其他病癥在臨床診斷中比較常見,其中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就是一種合并癥,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臨床以超聲乳化術結合玻璃體切割術綜合治療,并在術后取人工晶體置入操作,這樣可以提高整體治療效果。超聲乳化術我們采用1.8mmC-MICS進行治療,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相比,采用1.8mmC-MICS治療后可以不用對微切口進行縫合,也可以減少滲漏,而且手術操作的時間大大縮短,術后并發癥明顯降低,不僅操作方便而且恢復較快,均體現了采用1.8mmC-MICS的優勢。
4.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應用1.8mmC-MICS研究分析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在臨床較為多見,白內障若得不到有效、及時治療可導致青光眼的發生,而青光眼不能及時有效治療也可發生白內障,兩種病情有緊密聯系。利用1.8mmC-MICS進行治療,可以對患者的白內障病情、青光眼病情同時進行處理,而且術后恢復良好,不良并發癥也很少。另外,采取1.8mmC-MICS治療,通過一次手術便可解決兩種病情癥狀,對患者來說是一大安慰,可以避免再次手術帶來的痛苦[3]。
5.白內障合并虹膜松弛綜合征患者應用1.8mmC-MICS研究分析
虹膜松弛綜合征指的是患者通過白內障手術治療后發生的不良并發癥,常見的就是瞳孔縮小、虹膜松弛,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利用1.8mmC-MICS進行治療,可以利用微小切口進行操作,對眼部其他組織創傷性很小,不會影響虹膜發生脫垂狀況,進而減少了發生虹膜松弛的現象,從而避免了虹膜松弛綜合征的發生。
6.白內障合并高度近視患者應用1.8mmC-MICS分析
高度近視患者瞳孔較大、前方較深、眼軸過長、視網膜視物能力差等等都是較為明顯的癥狀,同時合并白內障變增加了臨床治療的困難。傳統手術治療后易發生并發癥,在采用1.8mmC-MICS的研究中發現,由于切口較小,對手術環境的創傷小,從而保證了手術環境的穩定性[4],進而減少了視網膜脫離的不良狀況,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而且恢復效果較好,得到了廣泛認可。
7.結束語
總之,白內障患者治療中應用1.8mmC-MICS方式進行治療,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視力,而且對于復雜性合并白內障疾病也有明顯療效,同時具有切口小、創傷性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良好康復等效果,臨床可以加大對1.8mmC-MICS技術的深入探究,并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葉宏權,韓宇,湯靜,等.同軸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控制術中虹膜松弛綜合征的療效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7,37(05):462-465.
[2]李善善,崔巍.1.8 mm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合青光眼小梁切除術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5,15(05):832-835.
[3]方曉珊,方妙娟,黃伯健,等.微創前后節聯合手術和傳統切口前后節聯合手術治療黃斑前膜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9):133-134.
[4]李帥飛,陳彬川,李佳佳.1.8 mm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聯合玻璃體切割術的應用[J].眼科新進展,2017,37(01):59-64.
15955005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