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穎合
(北京藝迅佳韻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沈從文作為優秀的文學專家,在他的作品中詮釋了自身對于生命的解讀以及認識。在閱讀沈從文小說作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中獲取作家對于生命內涵的理解,并根據自身的生活實際,探索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如何保持正確的生命觀念。為了進一步加深對沈從文小說作品的理解,下面主要就其在小說創作中所詮釋的生命意識體現進行深入剖析。
在沈從文的小說作品中,對于生命與生活予以了不同的概念。在他的心中,對于生命的定義更具有一定的廣闊性,其主張生命講求前進、動能,要有一定的堅韌和力量特性。并主張在生命的整個過程中,要講求自然、維護尊嚴,展現生命的永恒以及獨特的魅力。而他自己在生命的感知與體驗中,也始終強調自我生命意識的發揮,在《水云》等各個作品當中都詮釋了自己對于生命的認知,追求那種純粹、自然、真誠的生命價值觀念。而在生活這一概念上,沈從文所描述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基礎性,通常是基于生物需求而展開的相關活動。在他看來,金錢等物質條件對于生活來講則是必需品,而對于生命角度而言,則具有一定的不必要性。通過分析沈從文對于生命與生活的不同解讀,可以發現其在思想觀念上更加講求對生命整個境界的升華,追求更加理想的狀態,展現獨特的生命觀念以及理想價值。
沈從文在小說中完成了從人性到神性的轉變,實現了對生命狀態的深度解讀。眾所周知,人性比較繁雜,所包含的要素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具體涉及情感、意志、道德、倫理等多個層面。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情感是復雜的,對于生命的詮釋也具有顯著的差異。自私、墮落等一些不良的因素,常常會給人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困擾,這導致其在生命品格的彰顯上也呈現出一定的問題。而在沈從文所創作的小說作品中,逐漸開始將生命體現由人性到神性進行轉變。以《王嫂》這一小說作品為例,沈從文筆下的王嫂,其命運十分凄慘,人生經歷十分苦澀。女兒難產,丈夫去世,身邊只有一個年幼的兒子。但是她為了保障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表現出堅毅的品格,認真做工,最終得到了雇主的賞識。從她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看到作為一個人身上所具有的堅毅品質,可以說這一生命品格是十分純粹的,甚至趨于神化。
沈從文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主張從生命的角度出發,分析鄉下人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將自己理想中的生命觀念以及對于生命的美好追求,通過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縱觀沈從文的人生經歷,可謂十分波折,但是隨著社會經歷的豐富,以及面對更加復雜的社會環境,他對于人生的追求以及理想有了很大調整。從開始追求成為將軍,到后來希望能夠以一個鄉下人的狀態去生活。從開始期望繁華的城市,逐漸轉變為對于湘西鄉下生活環境的向往。通過對其思想觀念、生活觀念的轉變加以分析,可以了解到沈從文在生命觀念上更加追求自然、和諧、自由。再加上受到民族、地域、文化等要素的影響,沈從文的生命觀念以及對生命含義的解讀在不斷地發生改變,更加追求積極向上、健康美好的生命意識。
通過分析沈從文的小說作品,可以發現其在生命意識的價值追求上,具體體現在愛與美的層面,也是整個生命價值觀念的本質。在沈從文的文學作品中,強調要追尋愛與生命的永恒,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以熱情洋溢的姿態對待生命與生活,保留愛情與生命的純粹。在《王嫂》這一作品中,所描述的形象,以及《邊城》里塑造的翠翠形象,都詮釋了作者對于純粹愛情的向往。同時,在美這一方面的體現上也比較顯著。作者筆下的形象展現出美好的生命態度,通過對其形象行為與品格的分析,都可以從中獲取作者在創作人物形象時所詮釋的生命觀,以及對美好生命與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通過解讀沈從文的小說作品,可以發現其在生命意識的價值追求上,還體現在剛與柔有效結合的生命意識層面。在沈從文所創作的人物形象中,無論是水手還是船夫,其所呈現的堅毅品質都比較突出,展現了生命的剛性與力量。以《虎雛再遇記》為例,其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具有愛抱打不平的優秀品質。雖然他僅18 歲,但是在與敵人作戰方面的能力十分突出,展現了生命的力量與活力。同時,在柔性方面所呈現的生命特性也尤為突出。比如《邊城》中的翠翠,無論是在性格還是品質上都十分符合柔性的生命特色,既善良又純粹,同時性格上也十分溫柔,且表現出一定的韌性。
沈從文在生命意識的價值追求上,更加關注淳樸與自然,這是他終極的生命理想。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是對于自然風貌的描述,還是對人文習俗的解讀,抑或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與分析,無時無刻不展現出淳樸與自然的生命觀念這一意識的形成,這與沈從文接受儒家文化以及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密不可分。同時,淳樸與自然也是沈從文在追求人生理想道路上的終極目標,他希望能夠回歸自然,展現淳樸而健康的生命品格,渴望平凡而富有魅力的生活。通過分析沈從文的《邊城》,可以發現其對湘西社會的解讀,展現出了自己對于淳樸生活狀態的追求。
在沈從文《邊城》這一作品中,關于生命意識的詮釋,具體體現在民俗視角下。可以將其總結歸納為以下幾個層面:1.通過對賽龍舟活動的描寫,展現了生命的美好。在《邊城》中所描繪的茶峒小鎮中,人們對于民俗活動十分重視。在端午節,人們積極地參與到賽龍舟活動當中,一些有力量的湘西男子在賽龍舟這一活動中,拼盡全力展現了人們淳樸自然的生活狀態,也讓人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2.在對歌活動中也具體詮釋了對于生命的熱愛。男女之間通過對歌的形式詮釋自己的情感,也是選擇婚戀的主要方式,展現了愛情的浪漫之處。3.喪葬這一活動的解讀進一步詮釋了湘西人們對于生命的尊重,對于自然的敬畏,通過喪葬活動來表達自己對于已故親人的懷念。
在《邊城》這一作品中,從思想觀念的角度出發,可以明確沈從文筆下對于生命意識的有效解讀。首先,在生死這一觀念上,《邊城》中的人們在封建社會環境下,無法維護自身的生命權益,對于生命以及生死充滿了無奈。通過沈從文的創作與描寫,將人生中的悲慘以及對于生活的無奈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其次,在人性方面,《邊城》中所詮釋的生命意識具體可以總結為健康美好,所刻畫的形象都十分純潔,擁有著善良的品格,人們之間的相處也比較和諧。對于沈從文來講,這樣的生活狀態是令他十分向往的。同時,在生命力量的體現上也更加追求原始。通過對湘西農村生活的描述,以及對翠翠等人物形象的刻畫,展現了生命的力量以及堅毅的品格。這一意識是值得現代人學習和敬仰的,同時也是沈從文所追求的。
通過解讀《邊城》中生命意識的體現,可以發現沈從文在人物情感的描述上,進一步展現了生命的色彩與內涵。首先,在人格與品行方面,通過對《邊城》人物形象以及淳樸品質的刻畫,展現了作者本身對于生命意識的認知,將優秀的湘西農村人民品德素養更加生動地刻畫出來。并主張在繁雜的社會環境下,要追求優良的生命品質,塑造良好的品格素養,將善良正直、堅毅勇敢的品行有效地展現出來。同時在愛情表達上,沈從文追求更加純粹自然的情感,主張要對愛情忠誠,展現愛情的浪漫與偉大。
沈從文的小說作品對于愛情故事的描述十分豐富,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詮釋了沈從文對于愛情的觀念認知,以及對美好純粹愛情與生命觀念的向往與追求。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作者以愛情故事為基調,進一步詮釋了生命的本質色彩。他筆下的愛情故事,所涉及的人物形象以及展現的愛情經歷,都具有一定的豐富性以及展現出了浪漫的色彩。《邊城》中所刻畫的翠翠形象,在性格的體現上,既具有一定的柔美特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堅韌品質。其身上所具有的自然與純粹的優良品質,值得當下人們學習。在社會復雜以及誘惑多元的生活環境下,我們要重點關注對于情感的精準認知,要對愛情忠誠,始終保持善良純粹,維護愛情的自然。不僅如此,還要在愛情體驗的過程中,感受作者對于生命的追求,展現優良的生命品質。對待生命要更加堅韌執著,只有這樣才能夠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展現生命的境界與力量。通過閱讀沈從文的《龍朱》《菜園》《月下小景》《神巫之愛》等著作,都可以看到其對于愛情觀念的詮釋,并且圍繞愛情的基調就生命的內涵以及維度進行了有效拓展與延伸。
圍繞沈從文小說作品展開分析,可以發現他通過敘事功能的進一步強化,將生命內涵以及所具備的精彩有效地彰顯出來。在他的作品中,所創設的故事是浪漫的,且具有一定的傳奇色彩。通過想象這一技巧的運用,構建了更加真實而生動的情景。將現實生活中的湘西世界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其對湘西自然淳樸生活環境的追求,以及對鄉土的思念。通過想象手法的運用,它將湘西生活環境以及相關的景色更加生動地描繪出來,如“屹立拔峰、竹木青翠、水深而清”等,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通過想象與情景的構建,能夠讓人們感受到湘西農村環境下人們生活狀態的自然淳樸,也能夠感受到當地所呈現的民俗特色。通過想象將生命神化,增強整個故事的傳奇色彩。同時,在沈從文的作品中,抒情也是主要的敘事手法。通過這一方法的運用,能夠將沈從文對于鄉土情懷的濃烈情感有效地詮釋出來,通過抒情來表達自己對于家鄉的思念。并采用批判的方式,就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進行深入批判。通過城市與湘西農村的對比,來凸顯湘西人們身上所具備的淳樸自然的品質,以及他對湘西農村生活的追求。
縱觀沈從文的小說作品,可以發現其所構建的湘西世界具有一定的純粹性和自然性,在此程度上進一步純化了作者對于生命的理想與追求。在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中展現了比較自然且淳樸的生活色彩,表達了自己對于湘西農民善良品格的贊美,以及自身對于湘西農村生活環境的追求。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沈從文所構建的湘西世界在人性與神性方面有著比較深刻而形象地展示。他所創造的人物形象雖然生活艱苦,人生經歷充滿磨難,但是對于生命的認知是比較積極的。在歷經困難之后并未消極,而是勇敢地面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克服困境,展現了生命的堅毅。同時,在他所創造的文學作品中,展現出了對于生命終極理想的追求。也就是說要展現生命的永恒,彰顯生命的自然,并通過體驗美學與詩化哲學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于美的追求以及和諧生活的向往之情。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沈從文的小說創作中,關于生命意識的詮釋十分豐富而精彩,且展現了作者對于生命觀念的獨特認識。但是在對作品深入分析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沈從文雖然對于當時社會環境不滿以及對于不良社會現象給予批判,但是在自身生命以及生活狀態轉變的過程中,仍然充滿了無奈與焦慮。也就是說,在他的作品中關于生命意識的表現雖然比較深刻,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歷史環境的局限。對此,我們需要以辯證的眼光加以看待與解讀,深入分析其在作品中所詮釋的天人合一、剛柔并濟等生命思想內涵。并從健康、純粹、天真、善良等角度出發,對沈從文筆下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背景進行深度解析。
依前文所述,沈從文的文學創作在生命內涵的解讀與詮釋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和影響。他的文學作品展現了對生命真善美的解讀,以及對于自身在生命理想方面的希望。通過對沈從文小說作品生命意識體現的有效分析,圍繞《邊城》這一作品,分別從民族、思想觀念、人物情感等多個角度出發,就生命意識的體現加以剖析。然后深入分析生命意識,詮釋背后所呈現的美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