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蕾
(大慶師范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0)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推動傳統優秀文化創新性發展,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是對其優秀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中學習時提出堅定“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確把文化自信納入“四個自信”之中。[紅色音樂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非常濃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底蘊。在當今時代,社會各界都應該正確認識到紅色音樂文化的重要作用,積極推進紅色音樂文化的發展。
一種文化,特別是地域文化,首先要有精神支撐,它是文化的內核。大慶音樂文化是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內核的音樂文化,是傳播大慶精神的重要載體,其音樂作品充分體現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為祖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對工作精益求精,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埋頭苦干的“老黃牛精神”。[對大慶音樂文化進行深入研究,重構和再造紅色音樂文化的記憶,是文化自信的體現,是對中華文明優秀傳統的繼承與創新,是對大慶紅色音樂文化資源的挖掘和保護。
大慶這所城市原來是一片荒蕪,它位于中國的東北部、黑龍江的中南部,冬季嚴寒、夏季沼澤,自然環境惡劣。1959 年,松基3 井噴出具有工業價值的油流,此時正值建國10 周年大慶前夕,因此把發現的油田地取名為“大慶油田”,大慶由此而來。大慶油田的發現,扭轉了中國石油工業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進程。為了全面開發建設大慶油田,迅速探明大慶油田儲量并對其進行石油開采試驗,1960 年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石油會戰,石油會戰是在困難的時期、困難的地區、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的,并在戰勝各種困難中取得了勝利。1963 年周恩來總理在全國人大二屆四次會議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由于大慶油田的發現和建成,中國石油已經基本自給,中國人民依靠“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三年的石油會戰,在這片荒原上建起了一個世界級的大油田,它改變了中國石油工業的落后面貌,這是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中國石油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大慶石油會戰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還涌現出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大慶會戰優良傳統,培育了震撼民魂的大慶精神。生活孕育文藝,文藝源自生活,大慶紅色音樂文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環境下開始譜寫起來的。“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慶紅色音樂文化是伴隨著大慶石油的開發而誕生的,它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紅色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動力,是大慶人的精神載體,體現了革命意志和愛國情懷。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慶音樂文化在音樂內容、音樂風格、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它是生活實踐的產物,具有獨樹一幟的魅力。
音樂的傳播致使音樂現象存在,音樂的實現是一種社會行為。用歌唱的形式來表達情感,是人類的本能,音樂作品通過傳播、繼承、發展,從而獲得更為旺盛的生命力。發展優秀音樂,是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大慶從原來的荒原成為現在這樣一座文明、活力四射的現代化城市,是大慶人民秉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通過長期的艱苦奮斗成長起來的。期間創作出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在本地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內容充分展現出了大慶人熱愛祖國、吃苦耐勞、勇于奉獻、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大慶人生活、工作、學習的真實寫照,其中有些紅色音樂作品在全國范圍內被廣為傳唱,為人熟知。例如,歌曲《踏著鐵人腳步走》,進行曲式的旋律,鏗鏘有力的節奏,鮮明的時代特色,充滿激情,意味深長,一經問世便在全國范圍內廣為傳唱,它表達了對鐵人的無盡思念,是以音樂形式學習和繼承鐵人精神的一部生動的藝術作品。這些優秀的大慶紅色音樂作品歌頌了大慶石油會戰、贊美了大慶石油人。大慶人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充分發揚鐵人精神,以拼搏的干勁向著更高的目標進軍,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建設新高潮。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的飛速發展,大慶紅色音樂的創作得到了不斷豐富和提高,它們不僅體現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還反映了大慶人的艱苦創業史,是大慶紅色音樂文化積淀的成果,是祖國發展的印記。
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勤勞勇敢、團結統一、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紅色音樂是抒發無產階級遠大理想、反映人民生活和社會主義蓬勃發展、催人奮進的優秀作品。大慶紅色音樂文化能激發愛國情懷,能凝聚意志力量,它是勇敢前進的號角,是大慶人民在各方面取得勝利的法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真切地反映出了大慶人民的生產生活、思想活動,充分展現了人們豁達耿直、樂觀向上、英勇無畏的性格。這些優秀的紅色音樂作品弘揚了民族精神、傳播了大慶的優良傳統文化,宣傳了“三老四嚴”“四個一樣”。“三老”是指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四嚴”是指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四個一樣”是大慶人把黨的優良作風和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同具體的工作實踐結合起來的產物,體現了大慶人民的工作態度和主人翁思想。1977 年大慶市文化局創作了《三老四嚴好》《歌唱“四個一樣”》這兩首歌,在大慶工人中廣為傳唱,優良的思想也隨之深入人心。
強烈的愛國情結是大慶人樂觀的源泉,團結、奉獻是大慶人取得大會戰勝利的法寶。大慶人憑借這種精神力量,在支持祖國石油事業發展,建造大慶這所城市的過程中戰勝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并且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北風當電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天當房屋地當床,棉衣當被草當墻”這些樸實的話語是工人們的真實寫照,他們在零下30 多度的冰天雪地里艱苦工作,連續苦戰了幾個月,全身衣服都凍成了冰,在這樣生產不配套、生活條件差、極度嚴寒的環境下,卻沒有一個人退縮,而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戰風雪、斗嚴寒,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如果沒有愛國、樂觀、勇敢、奉獻的精神,大慶絕不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在大慶這片土地上才創作出了更多真實感人的紅色音樂。大慶紅色音樂文化在生活實踐中得到發展、傳播,它是大慶人民艱苦創業、鑄造輝煌的見證,展現了大慶人的精神面貌,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發揚了大慶人的優良傳統,是中國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樹立正確的觀念有著積極的作用。文化強則民族強,傳承大慶音樂文化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必不可少的精神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就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改革創新就是改掉舊的、不合理的部分,使其更加完善,并進行創新,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民族歷來具有的富于進取的思想品格。
新階段,大慶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大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石油基地,為改善大慶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出了“實施綠色生態戰略,建設生態大慶”的目標。多年來,大慶在保護環境,恢復生態上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大慶成為了具有“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稱號的文明城市。大慶這所城市的變化和發展為大慶紅色音樂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音樂人才能力的提高把大慶紅色音樂文化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其音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語言更加生動、富有詩意,曲式結構更加新穎多樣。大慶音樂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加入到了網絡原創歌曲的行列,并利用網絡傳播等手段進一步發展大慶音樂文化。例如:大慶晚報記者王勇與詞友姜榮吉作詞,鐘林學作曲,金嗓子大賽金獎得主侯賽男演唱的原創歌曲《我的大慶我的家園》,被網友制作成音樂視頻傳到央視網,后被央視網星播客編輯發現,并將視頻截圖放置星播客首頁,獲得了廣大網友的較高評價。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演唱的《再創時代鐵脊梁》取景大慶鐵人紀念館,鐵人廣場等地,制成了MV,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大慶輝煌的過去和現在。女美聲和男通俗二重唱歌曲《大慶,不是傳說》以獨唱、齊唱、重唱的不同聲音色彩、演唱形式和節奏的對比,表達出了廣大職工群眾建設家園的喜悅心情。原創歌曲《最為可愛是家鄉》,“當奈初夏皆綠妝,疊蕩蘆葦鳥深藏。小舟輕漾驚白鷺,菱葉浮水見魚翔。游客感懷興詩意,船夫笑語話家常。水墨丹青人入畫,最為可愛是家鄉。”國內著名“黑鴨子”組合演唱的《最為可愛是家鄉》在央視《同樂五洲》的兩期特別節目中向全球放送,并在央視多套節目中滾動播出……這些音樂作品一改往日的大慶印跡和拍攝理念,調動全新手段,盡收大慶美景,呈現給世人一個最時尚、最動感的魅力大慶。向世人展示了今日魅力大慶的發展變化、秀美迷人,他們贊美了家園,記錄了發展中的大慶。大慶紅色音樂文化充分展現了大慶新時代發展的新氣象、新作為,它是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是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弘揚,是對有效發揮大慶紅色音樂文化在社會治理中作用的解讀。
大慶音樂文化展現著大慶發展的歷史圖景,是大慶人民在建設、改革、創新和發展各階段留下的功績。目前研究我國紅色音樂文化的相關資料逐漸豐富,但是大慶紅色音樂文化相關研究還很少,除了少數機構和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外,了解大慶紅色音樂文化的人還不是很多。在文化自信、全面建設大慶品牌的今天,深化大慶紅色音樂文化的開發,呈現大慶音樂文化的價值,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首先,加強大慶紅色音樂文化的開發,要追溯歲月,解讀大慶發展圖景。大慶紅色音樂文化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于特定時期并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步發展,當前對其開發利用還不充分。我們應以保護、傳承、發展、創新為原則,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大慶紅色音樂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其次,加強大慶紅色音樂文化創作,從音樂的角度再現大慶紅色歷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握時代特點,尊重藝術規律,在歷史真相與音樂表現之間找關聯,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大慶特質的紅色音樂作品,讓大慶紅色音樂文化煥發出活力。最后,大力宣傳大慶紅色音樂文化,提高影響力。強化媒體引導作用,開展大慶紅色音樂文化進校園,將紅色音樂文化與旅游觀光融合起來。我們要正確認識大慶紅色音樂文化的價值,堅定四個自信,讓大慶紅色音樂文化動起來、熱起來,散發耀眼光芒。
中國音樂文化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和現代化建設的優秀成果,展現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取得革命勝利的歷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重構和再造大慶紅色音樂文化的集體記憶,是對中國音樂文化的多樣化理解,是對大慶音樂文化發展的進一步推進,有助于大慶音樂文化資源的挖掘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