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才
(政協蒙陰縣委員會 山東蒙陰 276200)
蒙陰蜜桃是蒙陰縣的特產。2020 年蒙陰蜜桃種植面積71 萬畝,產量105 萬噸,桃農銷售收入51 億元。“蒙陰蜜桃”品牌價值266 億元,居“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桃類第一位。“蒙陰蜜桃”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蒙陰縣被評為“中國優質桃基地縣”,被譽為“中國蜜桃之都”。蒙陰蜜桃歷經30多年的發展,聚集起高質量發展的優勢,也存在制約發展的因素,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市場、行業協會和種植戶共同努力,多措并舉。
“蒙陰蜜桃”區域品牌價值為266.44 億元;名列初級農產品類第六位,桃類第一位,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蒙陰縣先后被授予“中國桃鄉”“中國蜜桃之都”“國家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等稱號。
蒙陰蜜桃種植面積約71 萬畝,2020 年產量約105 萬噸,蒙陰蜜桃種植面積占全國的5.5%;產量占全國的7.3%;都居全國縣區第一。桃果產量大、品種全、產桃季節能不間斷地大批量供應市場,規模優勢明顯。
蒙陰縣先后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強強聯合,近幾年轉化科研成果40 余項,研發培育蜜桃品種200 多個。國內蜜桃最新品種大部分在蒙陰培育推廣,具有品種優勢(圖1)。

圖1 蒙陰蜜桃賽桃會部分品種展示
長期的生產栽培實踐,使果農掌握了大量的先進實用技術,特別是果實套袋、人工授粉、疏花疏果、長枝修剪等方面經驗豐富,具有技術優勢。
蒙陰縣山區、丘陵面積達81%,機械化作業困難,降低人工成本難度大,提升品質才是提高效益的必由之路。
蒙陰蜜桃個頭大,表光細膩,色澤鮮艷,改良品質的基礎好,提高品質有優勢。
市場體系已形成(圖2),蜜桃銷往東北、上海、浙江、廣東等全國各省市,有著一定的市場基礎和抗風險能力。高端采購、電子商務、微商、直播帶貨促進蜜桃分級銷售,逐步形成了優質優價的局面。蒙陰縣新上三條大型光電分揀線,建成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蒙陰縣冷鏈物流中心,促進蜜桃精準分級和冷鏈運輸。

圖2 蒙陰縣蓮汪崖黃桃交易市場(2021年7月14日)
水果生產的黃金緯度為35°~37°,蒙陰位于北緯35°27′~36°02′;屬純山區,平均海拔315.8 米。蒙陰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年平均降雨量835.7 毫米。全年日照時數2257 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22.3 千卡/厘米2。年平均氣溫12.8 ℃,極端最低溫度-21.7 ℃,最高40.5 ℃;0 ℃以上的積溫4600 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99 天。6 月至7 月上旬和9 月降雨量少,光照好,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早熟晚熟桃品質提升。
蒙陰縣境內河流長度5 千米以上的有44 條(含3 條干流),東汶河境內長56 千米,梓河境內長66 千米,蒙河境內長22 千米。全縣共有大中小型水庫103 座,其中大型水庫1 座,中型水庫4 座,小I 型水庫29 座,小Ⅱ型水庫69 座;塘壩1157 座;機井、大口井1529 眼。蒙陰縣農業水利設施完備,水庫布局合理,與各類機井、大口井有機配合,保證了早晚熟蒙陰蜜桃的抗旱灌溉用水。
蒙陰縣地處山東省的中部,通過汽運一天內蒙陰蜜桃可以到達東北、上海、浙江、廣東等地。通過京滬高速公路到北京6~7 小時,到上海7 個小時。
(1)政府各部門力量需要進一步整合,相關部門參與的聯合推進機制需要強化。(2)技術服務方面,一是多頭培訓,形不成系統,果農更需要系統化、傻瓜式技術服務;二是公益培訓不到位,賣農藥、賣化肥、賣苗木的商販組織各種名義培訓,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和片面性;三是技術人員缺乏,培訓力量不足,技術服務進村居、進桃園不能全覆蓋。(3)宣傳服務方面,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對重要節日多媒體、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大格局未形成。(4)監管方面,一是農資市場,仍存在劣質農藥、劣質化肥等;二是存在部分蜜桃經紀人長期拖欠貨款以及用農藥、化肥高價抵扣貨款的現象;三是存在外地冒用“蒙陰蜜桃”在電商平臺銷售的行為;四是缺乏規范的苗木市場,苗木銷售無序。
(1)果農品種引進無序,引進時沒有考慮砧木接穗間的親和性和品種的抗逆性、適應性;(2)缺乏高標準苗木繁育基地,一家一戶培育的果苗質量參差不齊;(3)缺少公益性品種試驗基地;(4)無省級以上蜜桃研發平臺;(5)缺少代表性品種;(6)未建立種質資源庫。
(1)部分采購商為早上市,催促桃農早采,嚴重影響蜜桃品質;(2)蜜桃只按個頭、表光分,不按品質分,加上缺乏光電分級及無損測糖儀等設備,好品質桃分不出來;(3)冷鏈物流運輸設備缺乏,造成蜜桃上架時間短;(4)蒙陰蜜桃標準化生產未全面推行。農戶種植規模小,生產零散。果農科技文化素質不高、投入不足,制約蜜桃標準化生產;(5)從桃園管理方面看,影響蜜桃品質的因素,一是有機肥投入不足,土地有機質含量低。二是產量過高,造成品質下降;三是病蟲害防治缺少專業人員指導。
(1)有全國第一的桃類區域公用品牌,但缺乏本土企業的自主品牌和馳名商標;(2)區域公用品牌在行業內知名度高,在市場和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低;(3)缺乏明確的高中低端市場定位,“蒙陰蜜桃”在市場和消費者心中,品牌印象模糊;(4)宣傳不足,營銷力度亟待加強。
(1)缺乏在國際市場上有影響力的本地營銷企業和自主品牌,主要靠外地客商上門采購,一旦外地客商來的少,馬上面臨滯銷的風險;(2)主要依靠經紀人收購,價格受制于人,有時出現壓價行為;(3)市場經營場所少,無法吸引外地經銷商;(4)銷售市場部分外地客商流失;(5)經紀人隊伍分散,形不成整體,無法抱團發展。
未實現從單一的桃產業向精深加工、農旅融合、休閑體驗的升級轉變,未全面有效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桃全產業鏈升值。
3.1.1 加強領導,建立蜜桃產業辦公室鑒于蜜桃產業在全縣所處的特殊地位,建議成立由一名縣級領導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蜜桃產業辦公室,整合項目、人員、資金等相關資源,統籌解決蜜桃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形成各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局面。
3.1.2 完善技術推廣與培訓體系(1)組建長期專家技術團隊,聘請相關科研院所專家組成蒙陰縣蜜桃專家技術團隊,為全縣蜜桃發展進行指導,進行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示范推廣。(2)完善技術培訓網絡。在各鄉鎮(街區)確定一個由蒙陰蜜桃專業技術團隊成員構成的培訓小組,明確縣級、鄉鎮、街區牽頭人,并在村級配備2 名技術員,每個合作社配備1 名技術員;構建縣、鄉鎮街區、村、合作社四級技術服務網絡,確保技術服務到每一個果農,每一塊桃園。(3)組織實施培訓工作,針對蜜桃生產、加工、貯藏、銷售等產業鏈的各環節需求,制定培訓方案,有計劃地開展培訓。(4)成立研發機構,積極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產學研合作,建設省級、國家級蜜桃研發平臺。(5)打造蜜桃產業大數據平臺。建立和完善蜜桃種質資源數據、標準化生產技術數據、市場數據在內的信息系統,強化蜜桃產業技術服務能力,促進產業數據信息共享。
3.1.3 加快基地建設(1)建立優良種質資源庫。堅持引進新品種和培育本土優良品種相結合。收集優質種質資源,建設“蒙陰蜜桃種質資源圃”,依托研發平臺、企業、科技帶頭戶保存、試驗、推廣優良品種。(2)建立良種苗木繁育基地。依托種質資源庫、研發平臺等,運用市場化運作建設苗木基地。(3)建設高標準果品基地。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管理規范,改造、提升、新建一批省級、國家級標準化生產基地。重點扶持和培育一批高品質示范園區,確保優質果率達到80%,標準化生產達到100%,安全果品率達到100%。
3.1.4 完善市場營銷服務體系(1)科學合理規劃設置營銷市場。在果品主產區,利用政策引導和招商引資相結合的方式,建設大中型果品購銷市場(圖2),完善市場配套設施、管理制度、政策法規等,提升服務能力。(2)規范交易秩序。對市場內的經銷商進行規范管理,實施入駐審查。制定果品交易市場管理規定,規范果品交易流程,規定結算方式、結算期限等。(3)強化營銷服務隊伍建設,培育本土營銷隊伍,對全縣蜜桃經紀人進行培訓,提升蒙陰蜜桃營銷人員素質。(4)加強品牌宣傳,每年組織專業合作社、企業參加蜜桃推介會、展銷會,充分利用網絡、報刊、電視、新媒體等對蒙陰蜜桃品牌進行宣傳,加大對外營銷力度。
3.1.5 加強質量安全監管(1)進一步加強對農藥、化肥等監管。規范生產資料經營行為,從源頭上堵塞危害果品安全生產的漏洞,嚴肅查處和打擊違法經營行為。(2)加強果園用藥和施肥的管控。開展蜜桃農殘檢測工作,確保質量安全;(3)建立果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督促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規范建立生產記錄檔案。積極推廣應用二維碼溯源,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
3.1.6 加強市場監管(1)加強對品牌的保護。對品牌所有人、合法使用人的品牌實行資格保護,對擁有商標品牌的企業開通打假維權“綠色通道”,實行跟蹤維權,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2)加強對果品經紀人的監管。對果品經紀人實行注冊,發放資格證書。對無故拖欠、挪用果農果品錢款的經紀人,依法予以處置,輕者吊銷資格證書,嚴重者移交司法機關。(3)加強對外來客商的保護。堅決保護外來客商的合法利益,打擊排擠外地客商的行為。
3.2.1 產地收購價高是蒙陰蜜桃提質增效主要動力根據蒙陰縣發改局蒙陰蜜桃價格監測的資料,2020 年蟠桃收購均價最高,黃肉桃(套袋)收購均價高于紅肉或白肉桃(套袋)。監測到15 個蟠桃品種收購均價為7.34 元/千克;監測到38 個黃肉桃(套袋)收購均價為6.10 元/千克;監測到31 個紅肉或白肉桃(套袋)收購均價為3.57 元/千克。品質好、品種好的產地收購價格高,收購商爭相收購,以此帶動了桃農提質增效積極性。
3.2.2 產地收購市場升級是蒙陰蜜桃提質增效重要因素盒馬鮮生、京東自營、百果園、正大、鑫榮懋等高端采購;直播帶貨、電商直采、社區生鮮、本地規模化市場直銷、種植大戶自銷等,有力地帶動了蒙陰蜜桃市場升級,逐步改變采購商委托經紀人路邊收購的模式。市場升級,品種好、品質好,果農收益高;引導桃農改良品種、提質增效。
(1)制定桃農協會《章程》和《蒙陰蜜桃生產技術規程》、《蒙陰蜜桃產品標準》等;(2)開展蒙陰蜜桃新品種選育和豐產優質栽培試驗;(3)進行蒙陰蜜桃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以及科技咨詢;(4)實行蒙陰蜜桃標準化栽培管理和質量監測管理;(5)提供蒙陰蜜桃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培養經紀人隊伍,廣拓銷售渠道;(6)協助政府職能部門做好相應工作。
3.4.1 改變觀念改變以往只注重桃果大小、表光的觀念。目前,桃的價值已經實現了由量向質的轉變,只有高品質才會有高價值、好市場。
3.4.2 培養懂技術、善管理的新型職業果農隨著“果二代”“果三代”的成長,愿意回鄉種果的勞動力日益減少,新型職業果農嚴重缺乏,培養果樹領域的新型職業果農,培育標準化、技術化、生態化、品質化的蜜桃產業,成為蒙陰蜜桃提質增效的必要條件。
3.4.3 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推進品種改良在品種選擇上適當避開雨季,加大早熟、早中熟品種的比例,發展有市場潛力和暢銷的黃桃、油桃、蟠桃等品種,因地制宜地引入新品種,實現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蒙陰蜜桃經濟效益。
3.4.4 強化技術支撐,提升果實品質改變粗放管理模式,提倡用藥施肥套餐管理,推行省力化栽培,減少化肥使用量。推廣“選用優質品種、增施有機肥、果園生草、起壟栽培、陽光樹形、滴灌控排水、套餐用藥、花果精細管理、生物防控病蟲害、寬行密植、適時采收、壓減果品畝產量”等技術,從根本上提升果實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