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環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廣州 510642)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從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中可見荔枝在嶺南地區種植的悠久歷史,而且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是廣東省內種植面積最大、品種特色最鮮明、區域優勢最明顯的水果。荔枝產業是廣東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是廣東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突破口[1],為推動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 年初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期望以荔枝產業“小切口”推動農業產業“大變化”[2],由此可見,荔枝種植業對于廣東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為深入了解廣東陽西荔枝產業現狀與發展問題,2021 年8 月22—25 日,筆者有幸在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老師的指導下,組建陽西調研分隊(圖1),先后走訪了陽西縣2 個鎮4 條村,共訪問了100多位荔枝種植戶(圖2),在深入了解家鄉荔枝種植現狀基礎上,對于陽西荔枝產業發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

圖1 調研團隊合影留念

圖2 荔枝種植戶在村委接受訪問
廣東陽西地區水果種植以荔枝為主,尤其是農村地區,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植(圖3),且當地所產荔枝以外銷為主。2021 年陽西地區的荔枝收成情況主要表現為豐產不豐收,大部分受訪農戶表示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少數種植戶因受荔枝價格低的打擊而出現消極種植心理,其現狀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圖3 儒洞鎮百荔園二分場
荔枝種植戶種植面積主要集中在10~30 畝,種植規模較小,以家庭經營的小型種植散戶為主,荔枝地主要為家庭自有的集中連片地塊,且以坡地為主。
果園經營方式主要為家庭經營,且園主普遍是年長者,果農年齡集中在40 歲以上,青年較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和小學水平[3]。在荔枝豐收期部分果農會選擇雇傭短工幫忙摘果,其他的生產環節則更偏向自己完成。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主要由男性決定生產種植事務,女性對果園的管理情況了解偏少。
陽西地區的荔枝種植品種主要是傳統的雙肩玉荷包、妃子笑、白蠟和黑葉[4],優良新品種的普及率較低,樹齡集中于10~20 年。
荔枝收入在受訪者家庭總收入中的平均比重大約為80%,特別是對于一些年紀較大、經營荔枝年限較長的種植戶來說,荔枝收入甚至占到家庭收入的95%以上。總體而言,荔枝收入在受訪者家庭總收入中占有極大比重。
在此次調研的104 位受訪者中,只有不到10%的種植戶參與了荔枝政策性保險,余下的90%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相關政策性保險,并且沒有為自己的果樹購買政策性保險。此外,在104 位受訪者中,有90%的種植戶認為自己不需要購買荔枝政策性保險,原因是在自己的認知里荔枝政策性保險并沒有對荔枝種植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果農們對于荔枝政策性保險的了解程度以及自身的認知偏差導致政策性保險在陽西地區的覆蓋率極低。
陽西地區的荔枝種植品種主要是傳統的雙肩玉荷包、妃子笑、白蠟和黑葉,這幾個品種的荔枝生長期和成熟期差別不大,不能很好地錯峰上市,在荔枝上市期,大量同品種或相似品種的荔枝涌入市場,容易出現荔枝產出數量過多而收購商相對較少的現象,外來客商們借此機會打壓市場價格,造成豐產不豐收。
在荔枝收獲時期,果農們的銷售方式主要為摘下荔枝后在無包裝無保鮮的狀態下自行運往當地集鎮上賣給外來貨商,這種銷售方式在小規模種植戶中基本占比100%,只有極少數種植大戶會同時兼有地頭收購或者自行采用電商銷售的情況,在這種單一的銷售方式下,果農們對于市場信息的獲取處于弱勢地位,產供銷鏈條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容易產生滯銷問題而使果農們的種植收入無法得到保證。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中小型種植戶除了基本的電動噴藥器、果剪和田間運輸三輪車以外,并沒有其他的用于荔枝種植的新型設備,極少數種植戶會配備疏花機,整體而言,在荔枝種植過程中機械化程度偏低,這不利于荔枝產業現代化的實現。要想實現荔枝產業現代化,需要在噴藥、修剪、采摘、肥水管理等方面進行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的探索,不斷提高果園機械化程度[5]。
農戶們獲取生產技術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父輩或親朋好友間互相傳授,二是當地農資店對消費農戶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導。渠道較少導致農戶們獲取的信息往往過時且不一定科學正確,這不利于生產種植技術的更新,進而不利于荔枝種植業的發展。
在果樹的管理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成為主要的難點,特別是在荔枝樹開花掛果時期,特別容易造成落花落果,其中最為嚴重的是蛀蒂蟲造成果實大量脫落,從而使產量大大減少。
通過調研發現,農戶們普遍反映近年來生產種植成本不斷上升,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化肥農藥價格不斷上升。為了更好地提升荔枝的品質,農戶們需要增加化肥農藥的投入,但是化肥農藥的售賣價格居高不下,這就極大地增加了農戶們的生產投入,加重了果農們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是雇工價格偏高,人工成本增加。當地種植荔枝的多為老年人,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這就使得雇工較為困難,當地的平均雇工價格為130 元/天,屬于中上價格水平,用工成本整體偏高。
組織相關專業人士根據當地的種植條件引進新的優良品種,采用高接換種技術在原有荔枝砧木的基礎上改善優化當地荔枝品種種植結構(圖4),在提升產量和質量的基礎上使荔枝品種多樣化,幫助果農錯峰上市,緩解集中上市導致價格波動大的問題。

圖4 成熟期的荔枝
銷路單一的原因主要是中小型種植戶沒有渠道去主動聯系到更多的收購商,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產供銷脫節問題。因此,政府可組織相關機構和專人幫助種植戶們聯系分銷商,給農戶們提供更多的銷售選擇,幫助農戶們拓寬銷售渠道,增強市場連接能力;同時,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充分利用好電商快速發展的紅利,加強組織對果農們進行銷售技能的相關培訓,提升果農自身銷售技能。
通過調研發現,大部分果農有想要提高生產種植機械化水平的意愿和需求,但是由于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而無法真正增加機械化投入,因此,政府可以制定更多有關加強農業機械化的生產性補助政策,給予農戶經濟上的支持,激勵提高生產機械化水平。
政府可以定期組織荔枝種植領域的專業人士舉辦公益性生產種植技術培訓活動,并以此納入新品種嫁接的獎勵中,從而不斷促進種植戶參加技術培訓的意愿和技術能力的提升,幫助農戶及時獲取農業生產信息、提高農業生產技能、激發種植信心[6]。
影響荔枝種植的病蟲害以蛀蒂蟲最為嚴重,而一旦果實受到蛀蒂蟲的侵擾,那么基本上都難以挽回損失,因此蛀蒂蟲這種蟲害的應對策略主要在防而不在治,應該加強病蟲害防治原理的宣傳力度,幫助果農更加清晰地了解病蟲害的侵擾原理和過程,同時在防治方法和技術上給予指導和幫助,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蟲害對荔枝種植的影響。
對于化肥農藥售賣價格持續走高的問題,政府應加強對農業生產性物資的市場監管,規范農資店的合規設立與運營,加大對哄抬價格擾亂市場秩序的農資店的打擊力度,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穩定市場價格;對于雇工成本高的問題,政府可制定相關鼓勵性政策,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來建設新農業,這不僅可以緩解農業用工成本偏高的問題,還能為新農村、新農業的建設輸入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