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幼兒園 嵇慧茹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欲。”我嘗試將直觀、具體的自然材料引入幼兒的游戲活動中,讓孩子們觀察藏在秋天花草樹木變換中的樹葉,并借由“樹葉可以做什么”的問題探討,生成“樹葉衣服”的STEM項目活動。

圖1.孩子們畫設計圖
10月的一天午后,伴著習習的秋風,孩子們又迎來了最喜歡的課外活動時間。我來到活動區時發現,原本總是迫不及待開始游戲的孩子們非但沒有開始游戲,反而在攀爬區旁邊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討論著什么……于是我走近他們身邊聽了起來。
可可說:“我在公園里見過銀杏葉,像一把小扇子。”
果果說:“我上次和媽媽出去玩的時候還看見過楓葉,紅紅的!”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孩子聚集過來,紛紛說著這個秋天他們在不同地方看見過的色彩繽紛、形態各異的葉子。
正當大家為發現這些漂亮的葉子開心不已時,雨點感慨道:“秋天一來,漂亮的小葉子就都落了下來,真是太可惜了,要是我們能用這些葉子做些什么就好了。”
樂樂首先說:“上次去公園玩的時候,媽媽用樹葉給我編了一個帽子。”
桃桃說:“我的姐姐還用樹葉做了一串樹葉項鏈,可漂亮了!”
聽到孩子們在討論中提到用“制作”來解決“落葉可惜”這一問題的想法,我想這不正是一次STEM項目學習的機會嗎?我順勢加入孩子們的討論之中:“雖然葉子離開了大樹落到了地上,但是你們知道其實這些小小的葉子還可以用來做衣服嗎?你們知道用樹葉做成的衣服是什么樣的嗎?”這一問題果然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樹葉衣服”的STEM項目學習活動就這樣生成了。
決定開展STEM項目學習活動后,我先對“樹葉衣服”活動中涉及到的STEM要素進行了整合,并確定了以“規劃收集材料”“嘗試并發現問題”“優化制衣方案”“樹葉衣服展示”為四大環節開展本次活動。
此次活動是基于班級幼兒對解決“落葉可惜”問題的內在興趣需要而進行的,所以他們的參與熱情很高。
我問:“要想設計出喜歡的樹葉衣服,我們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果果說:“需要很多樹葉。”
桃桃說:“要先想好做什么樣的衣服。”
樂樂說:“要先想好用哪種葉子來做。”
聽完孩子們的話,我接著說:“大家剛剛說的都很對,那接下來就讓我們利用周末時間畫一畫我們想要做的樹葉衣服,然后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看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做衣服,也想一想在把樹葉變成衣服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周一一大早,孩子們不僅帶來了許多大小、顏色、形狀不一的葉子,還開心地跟我說起了他們想要做的衣服和制作時需要用到的工具。
心心說:“我想做一件樹葉上衣,我和媽媽在網上看到需要用剪刀來裁剪。”
可可說:“我想做一條裙子,需要用針和線把葉子縫起來。”
我說:“既然大家已經準備好了材料,也想好了要做什么樣的衣服,那接下來就照著我們畫的衣服試著做一做吧!”
孩子們拿著設計好的樹葉衣服圖樣和搜集到的樹葉來到了美工區,在材料架上找到了需要的工具后就動起手來——他們按照大小、形狀將搜集到的樹葉進行了分類,方便在做衣服的過程中使用,然后就按照畫好的設計圖開始制作。
我在一旁觀察,發現平時動手能力較強的可可很快就按照圖畫的樣子用針和線縫好了樹葉,但當提起樹葉的兩端準備系起來時,樹葉卻滑到了一起。她想了想覺得可能是因為線比較細,于是換成粗一點的線又試了一次,這次好了點,但是裙子穿到身上后葉子依然滑來滑去。于是她又找來更粗的毛線,可是問題仍舊沒有解決,幾次嘗試后她開始有些氣餒了。
我走到可可身邊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她繼續尋找原因:“我們先來想一想為什么無論換成哪種線樹葉都會滑來滑去呢?除了換線這個方法,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她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為兩片樹葉之間沒有固定的東西,我找一些珠子來擋在它們中間試一下吧!”于是可可找來一些帶孔的小珠子,每隔一片葉子穿一顆,穿了幾片后她提起來試了試,發現葉子終于不在毛線上滑來滑去了。接著她按照這個方法穿完了剩下的葉子,然后將“裙子”系在腰上,開心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的裙子做好了”。



在孩子們制作樹葉衣服的同時,我將角色區布置成T臺。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后,我們的T臺秀開始了。此時,孩子們也從“小設計師”轉變為了“小模特”,每個人都興奮地穿著自己親手設計制作的“樹葉服裝”在音樂聲中有序登上T臺,盡情地把自己提前想好的所有動作都擺了一遍,共同演繹了一場生動活潑的“樹葉服裝秀”。服裝秀結束后,我組織孩子們一起觀看了服裝秀的視頻錄像,邊看邊請孩子們向大家介紹自己制作衣服過程中收獲的知識、學會使用的工具等,孩子們紛紛發現:“我們的本領又提升了。”
本次活動是立足于幼兒興趣和發展需要生成的一次實踐探究活動,調動了幼兒積極參與主題活動的興趣。教師合理地預設和組織了活動的各個階段,是一次較為成功的STEM項目實踐活動。
1.以問題為驅動整合學科知識,提升幼兒知識運用水平
在對STEM教育模式的深度學習中,我認識到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幼兒在真實情景問題的解決中完成自身零散知識經驗的整合,還會對幼兒動手技能、解決問題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產生深遠影響。
本次案例中,我抓住幼兒對葉子討論的興趣,以“想知道用樹葉做成的衣服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生成了“制作樹葉衣服”這一活動,并引導幼兒走進自然親自收集樹葉、制作樹葉衣服。活動中,幼兒通過親身經歷與嘗試,運用分類、計數、材料探究、藝術設計、工具使用等多種學科的知識實踐來制作樹葉衣服,不僅促進了幼兒思維意識的發展,還提升了幼兒綜合利用多種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多樣化的環節為活動支撐,喚醒幼兒自身創造潛能
3~6歲幼兒正處于好奇心重、興趣持續時間較短的特殊時期,能否持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內部動機是提高活動實效的先決條件。本次活動通過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的活動設計,持續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并促使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激發自身的創造潛能。
此次活動“規劃收集材料”“嘗試并發現問題”“優化制衣方案”“樹葉衣服展示”四大環節層層深入,引導幼兒圍繞問題進行討論、搜集、制作、調整、展示,讓幼兒在發現問題、實踐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為幼兒的創意發揮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最終孩子們都完成了自己的設計,也穿上了自己制作的裙子、戰甲、披風等樹葉衣服。
3.以自主探究形式進行嘗試,提高幼兒自身綜合素養
此次活動中“規劃收集材料”環節的設計,讓幼兒在參與樹葉搜集的過程中對樹葉的形狀、大小進行排序,對顏色深淺不同進行分類,提高了幼兒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和應用能力;而在“嘗試并發現問題”和“優化制衣方案”的實踐探究環節,幼兒則需要從各種材料、工具中選擇合適的工具完成衣服的設計與制作。在這一親力親為的過程中,幼兒的動手能力、藝術審美水平得到了發展,模型思維、邏輯推理能力得到了鍛煉提升,最終在環環相扣的活動中提高了自身綜合素養。
此次活動是一次隨機生成的活動,雖然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能夠緊扣STEM的核心要素進行活動設計和組織,但從項目活動的角度來看,活動的框架結構體系還有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