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桓婷婷
在一次談話活動中,我問孩子們:“你們最喜歡在建構區搭建什么?”有的孩子說喜歡搭建城堡,因為故事書里就有很多神秘的城堡;有的孩子說喜歡搭建滑梯,因為平時最喜歡溜滑梯;有的孩子說喜歡搭建超市,因為媽媽經常帶他去超市購物……這時一正小朋友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爸爸給我講過金字塔的故事,所以我想搭建一座金字塔,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搭建。”一正的想法引來了眾多“追隨者”,孩子們都想和他一起搭建金字塔。于是,我們搜集了有關金字塔的圖片、視頻和文字資料,準備和孩子們開啟一段神秘的搭建之旅。

圖1.網絡搜集的金字塔圖片

圖2.初次搭建“金字塔”
今天,一正小朋友打算在建構區搭建金字塔。由于前期我們一起觀看了關于金字塔的圖片和視頻,因此一正在搭建之前信心滿滿,并得意地對我說:“老師,以前我和爸爸經常看關于金字塔的書籍和圖片,今天我一定能搭一座漂亮的金字塔。”說完,他就去搬積木了——首先,一正選擇的是小積木磚,只見他在地上隨意拼擺著有點像三角形的形狀,拼擺完成后,他可能覺得自己的金字塔太矮了,就由平鋪改為壘高。壘了一會兒,一正突然停了下來,只見他對著自己搭建的作品轉來轉去,似乎在思考什么。于是我問他:“一正,怎么了?為什么不繼續搭建了?”他撓了撓頭說:“老師,我覺得我的金字塔不像金字塔。”我問他哪里不像,一正回答:“金字塔有尖兒,而我的只有墻,沒有尖。”我繼續問:“那該怎么辦?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尖兒’的問題?”他想了想說:“我再試試吧!”之后他又繼續搭建起來。在壘高的基礎上將塔頂變尖,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一正探索了很長時間,直到游戲結束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最后就連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墻也倒塌了。看著倒了的墻,一正的心情有些低落。就這樣,一正小朋友“初次搭建金字塔”的游戲以失敗告終,但他給大家留下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何搭建一座既穩固又有尖兒的金字塔?
分析
小班幼兒的思維發展正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對于立體的金字塔雖然感興趣,但在搭建的過程中不能準確把握重點搭建技能。雖然第一次搭建以失敗告終,但一正給孩子們留下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孩子們集思廣益,大家一邊觀察金字塔的圖片一邊思考,有的孩子說:“金字塔得有底座,不然就容易倒!”有的孩子說:“金字塔下面大、上面小,上面用的積木少!”有的孩子說:“金字塔是一層一層的,最后在頂端放個三角積木就變尖了!”

圖3.有底座的“金字塔”
有了上次失敗的經歷,孩子們深刻反思、總結經驗,今天他們又一次來到建構區搭建提前規劃好的金字塔。這次孩子們要搭建一座有底座、有柱子的金字塔,他們說這樣可以讓金字塔更加穩固。搭建開始后,孩子們先用小積木磚通過平鋪的方式鋪了一個接近方形的底座,然后搬來長方體積木在底座上裝上柱子,最后借助柱子用積木磚 壘上圍墻。為了方便人們進出,他們還留下了兩個空隙來當門,但門太窄了,一次只能通過一個人,而且還得側著身子,但這絲毫不影響孩子們的游戲興趣。另外,他們還在金字塔內部裝上了電腦、電話,以便和塔外的人及時溝通。孩子們初次感受到了搭建金字塔的快樂。游戲結束時,每個人都不舍得拆掉這個成人看似比較怪異的金字塔。
分析
在最后的反思環節,孩子們提出疑問:“這個金字塔不像金字塔呀?倒是很像一座城堡,我們就叫它‘城堡金字塔’。”“那怎樣搭才能更像金字塔呢?”孩子們頓時議論紛紛,有的孩子說:“金字塔的底座是方形的,而且是一層一層壘起來的!”有的孩子說:“用積木磚一層一層地鋪就能搭成金字塔!”教師及時拋出問題引導幼兒動腦思考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下一次的搭建奠定良好基礎。
帶著上次搭建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再次觀看了金字塔的圖片和視頻。在接下來的搭建中,孩子們采用分層搭建的方法一層一層地疊加,而且一層比一層小,搭到最后他們選擇用一根圓柱體積木豎在最上面來凸顯金字塔的塔尖兒。搭建完成后,孩子們非常興奮,他們覺得自己完成了一個巨大的工程,內心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反思環節,燁燁小朋友說:“老師,我覺得我們搭建的金字塔太像金字塔了,但還有一個問題。”我問:“什么問題?”他回答:“金字塔的底座太大了,搭建要花費很長時間。”我繼續問:“那怎么辦呢?怎樣縮短搭建時間?”他想了想說:“下次我想搭建一座底座小一點的金字塔!”
分析
在總結經驗、梳理問題的基礎上,孩子們搭出了酷似金字塔的搭建作品,但同時也發現了新問題——金字塔的底座越大,搭建就越耗時費力。針對這一問題,孩子們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縮小金字塔的底座。
為了避免耗時費力的情況再次出現,搭建活動之初,孩子們就縮小金字塔底座,這樣搭建的速度一下子就提了上去,給孩子們留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游戲。只見他們快速搭建好金字塔,之后就開始添補創新工作。衡衡說:“我覺得應該有臺階,這樣方便我們上下金字塔!”孩子們又在金字塔的四個面都搭建了臺階,于是一個既美觀又與眾不同的金字塔就誕生了。這時木木說:“金字塔里應該有國王,誰來當國王呀?”關于這個問題大家又產生了分歧,因為每個小朋友都想當國王。
分析
為了解決“誰當國王”這個問題,老師和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老師首先說:“想當國王的小朋友得說出一個自己適合當國王的理由。”木木說:“我力氣大!”燁燁說:“我很聰明!”衡衡說:“我長得很帥!”……最后大家一致認為聰明能干的木木最適合當國王。隨著游戲持續推進,孩子們有了更多的發現和收獲。
游戲結束后的分享與交流環節,教師組織幼兒梳理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針對本次游戲案例,可以向幼兒提問:金字塔沒有尖兒怎么辦?搭建出來的作品不像金字塔怎么辦?如何搭建才能省時省力?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探究來調動幼兒思維的運轉以及經驗的獲取和重構。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開展有趣的談話活動激發幼兒大膽表達的欲望,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同時發現不同幼兒的不同興趣點,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師從談話活動中發現,部分幼兒對金字塔很感興趣,便積極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圖片以及視頻中的金字塔都有哪些特點,以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為幼兒的游戲做好知識儲備。
游戲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和興趣愛好,教師要以此為基礎引導幼兒自主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結合問題對下一次的游戲進行合理規劃,讓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從而提高游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