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康市婦聯幼兒園 施春苗
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沒有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個極為復雜、細致的任務,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多年以來,我園嘗試從探索家園合作模式出發,堅持“孩子入園,家長入校”的辦園方針,自始至終把家長學校納入規范化管理,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策略,促使家園合作走向共建共生,共創教育合力。
目前,很多家長家園共育的意識比較淡薄,主要表現在意識不到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了幼兒園,教育的事情就應全由老師負責,家長管好孩子的物質生活就好了。這種片面狹隘的想法阻礙了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進程,致使幼兒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當前的家園合作方式單一固化,一般僅局限于家長會、電話、微信、QQ等溝通方式。這些單一的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家園合作高速、高效發展的需要。
家長對于家園共育的認識具有片面性——尤其注重孩子知識技能的培養,關注的焦點是孩子今天學到了什么知識、認識了幾個字、學會了哪些加減運算等,而忽視了幼兒的情緒體驗以及良好情感的培養。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在奮力舉托。再優秀的老師,也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對家庭教育工作進行指導是實現家園合作的重要形式。一所合格的家長學校就是一個讓教育工作事半功倍的平臺。“孩子入園,家長入校”,讓每一位家長參加有組織的系統學習,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從而助推幼兒健康成長。
通過家長學校的系統學習,家長們初步懂得了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掌握了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與技巧,進而推動家園共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通過專家進園授課、微信公眾平臺定期向家長推送優秀的家庭教育文章,促使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自覺地、正確地把家庭教育轉化為實際行動,從而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通過家長學校將我園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傳遞給家長,讓家長在教育幼兒的同時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這樣往往能夠收到令人驚喜的效果。
要辦好一所家長學校,除了科學的教育理念之外,規范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們必須在規范辦校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家長入校程序,真正做到“孩子入園,家長入校”,讓每一位家長都有機會參加較為系統的學習。同時規范教育課程,做好家長學校的工作計劃與課程安排,力求家長學校發展有計劃、課程有安排,真正使家長工作有的放矢;規范對入校家長的考評工作,經過一年的學習,向考試合格的家長頒發結業證書。嚴格規范的管理不僅為我們進一步辦好家長學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家長學校更上一層樓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家園合作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家長的教育態度——家長的理解、支持是保證家園共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因此,老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我們不僅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園之窗、家長開放日等活動不斷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的聯系,而且注重開發家長群體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并不失時機地運用到實踐活動之中。首先,我們改變以往家長會“一言堂”的模式,讓家長們通過互動體驗式的游戲感悟教育的真諦。如,通過角色扮演式體驗游戲“盲人”,家長們感悟到:如果說孩子是游戲中的失明者,那么家長就是扶持者,我們都無法代替孩子的成長;通過聯想式體驗游戲“一條繩”感悟到:孩子的潛能和創造力都是無限的,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理解、支持、引導的創造發展空間。通過體驗式的家長會,家園之間消除了教育分歧,并在自由愉快的交流討論中達成教育共識。
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我們總結出“家長上講臺”“家長教育沙龍”等家園合作新模式,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今后我們將進一步總結、完善這些家園合作模式,大膽創新教育新方法,讓家長學校成為幼兒園與廣大家長深入溝通的心靈橋梁。家園之間一旦產生了密切合作,就會形成磁場,而家園合作中產生的這種“磁場效應”能讓我們收到“不教之教”的良好效果。


幼兒教育必然是多種教育資源的有機結合。在這里,社會、家庭與幼兒園必須融為一體,其教育效果才能最大化、最優化。要使家長學校更上一層樓,我們就要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并及時把這些優質資源滲入到家長學校的課堂之上,進而滲透到幼兒教育的各種活動之中。
首先,我們發揮家長資源優勢開展“爸爸助教”活動,將擁有豐富的知識結構、技能經驗、人生感悟的爸爸群體合理科學地運用到家長學校中,使之成為寶貴的教育資源。家長們在家長學校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以自身所熟悉的專業和特長為我們帶來一堂堂生動的“生活之課”;同時也讓優秀的家長們走進課堂,和孩子們一起獲取豐富多元的課堂體驗,共同建起一座“共美家園橋”。例如,警察爸爸走進幼兒園課堂,讓孩子們領略警察的陽剛之氣;武術愛好的爸爸走進課堂,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功夫的力量;任體育老師的爸爸走進課堂,帶領孩子們喜歡開展體育活動,增強身體素質……還有醫生爸爸、消防員爸爸的熱情助力,給孩子們帶來一種嶄新、豐富的活動體驗,也讓我們的課程體系更具個性與魅力。
其次,我們建構新型的合作共育方式,啟動“三團”活動,助力幼兒園管理,營造和諧的家園關系。媽媽后援團:做好班級事務的后援、大型活動的支持以及每年的閱讀節、畢業典禮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家長們主動做起導演、演員,自導自演童話劇。爸爸智囊團:爸爸們協助老師策劃大型活動,并積極參與爸爸微課助教、班級區域材料的收集與整理、戶外社會實踐等活動。今年,爸爸和孩子共同參與了我園第五屆親子趣味運動會,整齊劃一的親子方陣、趣味親子比賽讓運動會現場充滿了老師、家長、孩子的歡笑聲,真正將親情與愛延續。爺爺奶奶幫幫團:邀請爺爺奶奶走進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開展傳統節日活動,共同感受傳統文化氛圍。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激發了家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家長們從被動參與轉換成主動參與,最終形成了相互合作、積極交流的雙邊互動關系,促進了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總之,家長學校是一個優質高效的教育平臺,對于這些具有創新性的家園合作方法,我們要進一步開發、總結、發展、創新,并將其融入到幼兒教育的各個環節,使家長學校、家園合作成為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規范的家長學校不僅能為教師與家長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發揮重要作用,還能為幼兒園的整體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過程,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必須通力合作,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搭起三方信任的階梯——學校信任家長,各項工作就能順利推進;家長信任學校,就會給予學校全力支持;社會信任學校,才能助推學校大力發展。今后,我們應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咬著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斷加強家長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只有這樣,家園合作才能不斷結出碩果,我們的家長學校才能成為一張實實在在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