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第三實驗幼兒園 徐躍娟
設計意圖:由于年齡特點,小班幼兒經常會在洗手時出現簡單沖洗、玩水等情況。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幼兒在家很少能獨立洗手,大多都需要家長幫助。為了讓幼兒學會自己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設計了本節活動。活動中,幼兒通過觀看規范的洗手視頻、誦讀朗朗上口的兒歌、體驗真實的生活等方式,掌握洗手步驟,從而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培養了一定的獨立能力。
活動目標: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吃東西前、便后、手臟時要洗手。
2.掌握正確的洗手步驟,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1.經驗準備:幼兒初步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材料準備:課件“小毛巾哭了”、洗手步驟短視頻、洗手步驟卡片、肥皂或洗手液、毛巾。
3.環境準備:盥洗室張貼洗手步驟圖,提示幼兒按照正確的方式洗手;“娃娃家”投放肥皂、臉盆、毛巾等物品。

活動方案[活動時長]20~30分鐘[活動過程]一、播放課件,引出洗手的重要性1.播放“小毛巾哭了”課件,引導幼兒進入情境。師:小毛巾怎么啦?它為什么哭呢?

幼:小毛巾流眼淚了,因為身上臟了,所以它哭了。2.觀看顯微鏡下手上細菌的圖片,激發幼兒想要洗手的愿望。師:圖片中的手上有什么?幼:有細菌。小結:我們身邊藏著各種各樣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它們長得很小,所以我們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細菌和病毒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所以勤洗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二、經驗再現,討論洗手的方法1.什么時候需要洗手?師:你們知道什么時候需要洗手嗎?幼:吃飯之前要洗手。幼:上完廁所要洗手。幼:玩完玩具后要洗手。幼:做完游戲后需要洗手。小結:吃東西前、便后、手臟了都要洗手,除此之外還有打噴嚏、擤鼻涕后、外出回到家等都需要洗手。2.平時是怎么洗手的?師:你平時有沒有經常洗手,是怎么樣洗手的?幼:打上洗手液,搓一搓。幼:用肥皂洗,手心手背都要洗。三、參與模仿,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1.播放小視頻,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醫生教給我們的正確洗手方法吧。2.念兒歌,練習洗手方法。師:醫生的這個方法還配有好聽的兒歌,讓我們一邊念兒歌一邊練習洗手的方法吧。幼兒邊念兒歌邊按步驟練習洗手。四、實地操作,走進盥洗室,真實練習洗手1.一名幼兒先示范,其余幼兒觀看。師:我們先請××小朋友來示范,其余小朋友做小裁判,看看他的洗手方法是不是規范的?2.幼兒分組到盥洗室進行洗手體驗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小結:我們以后要用正確的方法洗手,在飯前、便后、手臟時洗手,將我們的小手洗得干干凈凈,這樣可以防止生病,讓我們的身體健健康康。[活動延伸]1.幼兒學習洗臉、擰毛巾的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堅持在日常生活中、飯前便后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2.“娃娃家”投放肥皂、臉盆、毛巾等物品,讓幼兒練習洗手方法。3.操作區:制作洗手步驟卡片,讓幼兒練習排序,掌握洗手步驟。以“小毛巾哭了”課件引發幼兒情感,以視覺刺激引發幼兒的活動欲望。讓幼兒回憶自己的已有經驗、積極參與活動,在與同伴、老師的互動交流中拓展知識面、增長經驗。直觀的視頻演示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洗手兒歌的加入,增加了幼兒練習洗手的趣味性。附:洗手兒歌掌心對掌心,手心壓手背。十指交叉磨,手握關節搓。指尖掌心揉,手腕別放過。真實的體驗能加深幼兒對所學方法的記憶。先由一名幼兒示范,其余幼兒進行判斷,既營造了互動場景,又讓幼兒在交流中共同提高。把活動引入生活,讓幼兒加強操作練習,提升技能。
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小班的健康活動。活動將培養幼兒勤洗手良好習慣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以課件中的“毛巾哭了”開啟討論話題并引入活動,以“顯微鏡下的細菌”進入活動主題,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洗手,鼓勵幼兒自己來介紹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用生動形象的兒歌貫穿洗手步驟,用模仿和真實實踐來鞏固幼兒的知識,讓幼兒真切感知和體驗到如何把小手洗干凈的真實過程,并學會用正確方法洗手。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本節活動中幼兒掌握了規范的洗手方法,相信在今后一日生活通過加強練習,幼兒獨立洗手將從行為成為習慣。當然,教師還要提醒幼兒在講衛生的同時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