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
(宜興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宜興 214206)
在紅色合唱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會老一輩革命家的艱辛奮斗歷程,可以使學生了解和繼承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犧牲的精神,有助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愛國主義觀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良好的心態。
紅色歌曲大多是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體現,學生在學習和合唱的過程也是對自身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提煉升華的過程,也能培養學生堅定不移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精神。職業院校的學習結束后很多學生將步入社會開啟自己的獨立生活,各種各樣的誘惑和不時遇到的挫折也會隨時到來,要克服這種種的困難離不開信念和精神的支撐,所以在學生步入社會的最后學習階段通過學習紅色歌曲并繼承其中包含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紅歌教育需要使用“教”和“學”結合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進行認真思考,用鼓勵的方式提升學習的自信心,引導學生對紅色歌曲所包含價值觀的理解方向,使紅色思想在學生的心中埋下種子,通過紅色歌曲的熏陶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將紅色歌曲的精神內涵和理念結合在一起,一并傳授給學生;要讓學生了解紅色歌曲所包含的歷史、產生的過程及意義,提升學生的認知度。
以抗戰時期的創作的歌曲為例:《黃河大合唱》誕生于抗日戰爭國家正在經歷生死存亡的時刻,無數的先烈使用著簡陋的武器、前仆后繼不怕犧牲只為將侵略者趕出中國去,這首歌曲正是當時場景的再現,他的出現也激發了無數中華兒女不畏強暴、奮起抗爭的決心,正如冼星海所言:“我們要讓歌聲傳遍都市和鄉村,鼓勵戰士們忠誠抗戰,用那雄壯的歌聲壓倒敵人的炮聲”。毛澤東同志也評價抗戰時期的歌曲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
紅色經典歌曲的魅力并未因時代的演變而消失,在現在的職業院校教學過程中仍在使用紅色歌曲,這正是因為它們在新時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紅色歌曲天生便擁有著深刻的精神內涵、包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性。形式上使用昂揚的旋律和簡潔凝練的藝術語言,述說著革命先輩們的故事,蘊含著革命者的信念,傳播著革命的真理,傳遞著革命家們的精神。通過合唱的方式使紅色歌曲在廣大青年學生中傳唱,有助于激發年輕人的愛國情懷、培養集體主義觀念、增強社會主義凝聚力,還能在青年一代中引起反思,讓他們貫通歷史、了解當下及看清未來,成為民族精神傳承的橋梁。這也是紅色歌曲經久不衰的真正原因:“他們創作的歌曲真正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得到了人民的共鳴”[1]。
紅色歌曲誕生在不同的年代,雖然都是催人積極向上的曲目,但每一首歌曲背景和代表的意義也各有不同。
1.比如新民主主義斗爭期間創作的《何日醒》《紅軍戰士想念毛主席》《紅星照我去戰斗》等曲目,就是反映這個時期中國人民站起來與國內外各反動勢力開始斗爭,以及在斗爭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和領路人的艱苦歷程。
2.再如建國后的《我的祖國》《社會主義好》等,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以后與國外敵人斗爭,以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美好家園的發展史。
3.改革開放以后又創作了《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第二代領導集體帶領中國人民改革開放,推動整體經濟發展,表達了廣大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未來的憧憬。
4.還有反映中國人民不可分割,渴望統一、反對分裂的《翻身農奴把歌唱》《中華民族》《七子之歌·澳門》等歌曲。
5.再有經典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的誕生背景是198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四十周年,為國慶慶典而創作的一首紅色歌曲,歌曲的內容就是人民群眾為祖國的祝福。
合唱是以上列舉的這些經典紅色歌曲的主要表演形式,它們非常適合在職業院校進行表演,使其發揮對學生教育的功能。
合唱比賽是職業學校經常舉辦的集體活動之一,舉辦方式主要為以班為演唱單元,分組進行演唱活動,但學生參與合唱活動有以下一些問題:
1.職業學校音樂基礎較為薄弱
音樂基礎指表演者對音樂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是音樂表演效果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職業院校為例,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對音樂基礎知識,如樂理、音準、合作能力、樂譜知識等方面的了解差異很大。以樂譜知識為例,對本校學生的調查了解認識五線譜的不足25%,簡譜也不到30%,這種情況對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非常不利。
2.職業院校學生音質特點
職業院校的男生已進入變聲期,音質音色已趨成熟,男生的音質特點已經顯現,高音很難唱上去。女生因音色“尖、細”等特點,演唱時放不開等情況。這兩種情況導致合唱教學很難開展。
3.合唱觀念較為淡薄
因前面談到的音樂基礎薄弱問題,導致學生在音樂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懂音色的融合,缺少對合唱基礎概念的了解,不了解如何與同伴進行配合。
4.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這與部分職業學校教師的知識有關,如有些教師將合唱歸結為聲部的拼湊,教學工作死板,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入包括紅色歌曲在內的各種經典歌曲的學習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興趣和演唱能力,逐步引導學生對合唱美感和音樂魅力的了解和興趣,達到提升合唱質量的目的。
1.培養學生對聽合唱表演的興趣
合唱興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多聽。如對各電視臺的歌手賽事中挑選有關合唱的內容,組織學生在課堂及課外欣賞,并要求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跟唱和模仿,以此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到了真正的合唱教學階段,學生也就很容易融入合唱的氛圍中[2]。
2.培養學生展現自己聲音的興趣
學生唱歌的興趣應本著自然、和諧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從較為放松的清唱入手。
開始可以先找一些學生較為熟悉的曲目如《黃河大合唱》,先將學生分好聲部,并在各聲部選出負責人,再按聲部分別排練,先讓學生從哼唱本組的旋律部分開始,待穩定之后,再用哼唱進行初步的合唱練習,隨后再逐步讓學生放開聲音。在此過程中以學生練唱為主,老師在旁進行輔導糾正。紅色合唱歌曲振奮人心的旋律和樸實無華的歌詞可以給演唱者以及聽眾無窮的力量,學生在學習以及演唱的過程中可以逐漸感悟作品的內涵,使得情感得到升華,并起到凈化心境、振奮精神的作用。
3.為學生制定科學的發聲訓練方法
根據學生發音特點采用對應的方式進行訓練是職業學院老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的方法。
比如教育學生使用練聲曲進行練習:

以上五個元音字母的練習是學生練聲的基礎,教育學生掌握好這幾個基礎元音的發音區別、掌握好它們的音色是發聲訓練的基礎。
結合我校在推進紅色歌曲合唱教學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以下幾點:
紅色合唱歌曲引入需要創新教學模式,使歌曲可以與教學內容形成有機整體。例如,在《樂理與試唱》課程學習中結合課本知識可階段引入《映山紅》《走向復興》《不忘初心》等歌曲,分別于二聲部、三聲部、混聲合唱等內容相結合。學生結合理論知識對這些作品進行演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在此過程中學生對相應的樂理知識也記得更為深刻。
合唱是團體活動,團隊內的所有人都需要有效參與,合唱的練習過程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合唱的作用,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要有集體意識,只有所有成員積極配合通力協作,才能保證合唱的節奏、旋律、速度的統一和諧。紅色歌曲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表現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和紅色合唱歌曲進行有機結合,可以激發演唱者的愛國熱情,喚起學生的愛國感情,是紅色歌曲充分發揮對學生思想的教育作用[3]。
目前職業院校對學生的思想工作主要由輔導員用說教的方式進行,單純的說教方式會導致學生厭煩情緒,是思想政工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不能發揮應用的作用。基于這種情況我校成立臨時的合唱團,將問題學生與積極分子進行混編,安排好時間,演練紅色合唱歌曲,并通過音視頻、圖片、參觀紅色革命紀念館和遺址等方式,讓所有學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愛國感情和思想,以此激勵學生對生活的熱情,促進學生對人生價值的追尋。
合唱可以為團隊建立良好合作基礎,為團隊培養具有高度團隊精神的隊員,但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學習和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量的紅色歌曲可以采用,如《團結就是力量》《游擊隊歌》《黃河頌》《祖國頌》《我和我的祖國》《南泥灣》等。
合唱團每年都應在新生中開展納新活動,積極吸納音樂人才,精心培育,并由專業人員培訓和帶領,使合唱團隊成員逐步具備較為專業的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為紅色歌曲的傳播和革命精神的傳承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校園推廣紅色歌曲合唱工作有助于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水平,教師可以結合所在院校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身的推廣方式。
以我校的推廣經驗為例,首先,利用發揮校園廣播的作用,制定播放計劃在校園廣播上持續播放紅色合唱歌曲,逐步對學生進行熏陶。使用該方法的原因是利用校園廣播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可以無死角地使學生快速接觸到紅色合唱歌曲,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初步接觸到紅色藝術。其次可以在每年的歌唱比賽中加入紅色合唱項目,讓學生更深入地學習紅色合唱歌曲,以及歌曲所包含的歷史和意義[4]。再如,在運動會及其他各類人員聚集的場合播放紅色歌曲,并在開始及結束階段增加紅色歌曲合唱階段等。以上幾種方式都非常便于實施,也是我校現在使用的推廣方式,讀者可結合所在院校具體情況進行實施。
如上文所述,紅色歌曲目前在包括職業院校在內的各級學校教育中的意義仍然很大,以合唱的方式使學生對紅歌進行學習是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通過紅色歌曲的形神傳承給學生,實現其在音樂教育上的重要價值,也是職業院校所有音樂工作者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