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洪波,蘇虹
(重慶市銅梁區人民醫院,重慶 402560)
國家已出臺多項有利政策加強全科醫師的培養,現階段全科醫師培養主要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主,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輔,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對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盡快轉化為臨床實踐的有效方式。所以,認為規范化、系統化的臨床訓練過程,是成為合格全科醫生的重要學習途徑。隨著對醫生職業規范化要求的不斷提高,積極尋找更為高效的培訓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對學生的教學方式包含:基于問題式教學模式(PBL)、以團隊合作為基礎教學模式(TBL)、以案例為主教學模式(CBL)等方式[1-3]。本次對多種教學模式在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展開討論,旨在為規范化培訓教學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現將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匯報:
以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進入我科室學生41人,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方式分為研究組(20名)、對照組(21名)。其中研究組:本科學歷6人,專科學歷14人;對照組:本科學歷6人,專科學歷15人。經比較,確定兩組學生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帶教教師均由同樣的教師進行帶教。
規范化培訓的學生以2-3人為一個輪轉小組進入全科醫學科,入科時間為每月1日,輪轉時間均為1個月,每組學生隨機分配至研究組或對照組,同一輪轉時間的輪轉小組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每個月安排相同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查房2次、小講座2次、病例討論2次、臨床思維課程1次,每周集中訓練課程為1-2次,每次課程約2學時。出科時,采用相同出科考核方法,發放學生評價調查問卷。
1.研究組采用基于問題式教學模式(PBL)為主的教學方法
PBL是通過提出問題、建立問題、自學解疑、論證假設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對問題進行分析與問題提出,并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對問題有更為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PBL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以點帶面,在日常的帶教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教學過程:課程開始前3天內由帶教醫生提供典型患者病理,其病例詳細、明確、特征明確,包含詳細診斷內容、檢查項目以及內容;針對提供病例,設置相應問題。在上課過程中,由帶教教師進行講解。
2.對照組采用團隊合作為基礎的教學模式(TBL)為主的教學方法
TBL通過協調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團隊合作式的學習。教學過程[4]:在課程開展前進行分組以及分工,并對學習內容提出問題,并進行分工學習,這個過程中也是自學的過程。在過程中強調團隊協作精神,并由帶教教師進行指導。
1.學生成績比較
理論知識考核內容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各50分;實踐技能考核分為病例分析和操作考核,各50分。
2.學生評價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問卷項目分為4項,包含主動性、接受度、小組協作、興趣,每項評分為0-10分,分值越高,評價效果越好。
3.滿意度
采取自擬調查問卷對教學模式情況進行評估,回收率100%,問卷百分制,以評分>80分為十分滿意,評分在60~80分表示基本滿意,評分<60分為不滿意,十分滿意率+基本滿意率為調查后滿意度。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均用(±s)表示,以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選擇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考核內容中客觀題、病例分析成績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主觀題成績高于對照組,但實際操作成績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學生成績比較[n(%)]
研究組學生在主動性與對照組學生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學生在接受度、小組協作、興趣等方面的問卷調查結果中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學生評價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調查2組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情況,結果顯示,較對照組,研究組滿意度更高,有統計學差異性(χ2=3.881,P<0.05),見表3。

表3 滿意度組間對比結果(n,%)
基于問題式教學模式(PBL),是在基于問題方式進行教學,是廣泛開展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提出問題,鍛煉學生經過主動的邏輯思考過程獲取醫學知識。PBL的教學模式由教師引導,以點帶面,打破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對學科知識具有縱向延伸的學習效果[5]。團隊合作為基礎的教學模式(TBL)具有較好地強化學生學習質量的效果,小組成員用反饋評估方式共同尋找答案,通過加強團隊協作能力,在今后臨床工作中也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6-8]。在進行帶教過程中,靈活使用單一或聯合的帶教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為大力發展全科醫學,推進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逐步解決,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我國適時開展了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對全科醫師進行規范化培養,承擔著全科醫療服務輸送高質量精英人才以全面提升社區基層衛生服務水平重任。就目前而言,全科規范化培訓細則基本以在各個專科輪轉基礎上與社區實踐相結合為主,缺少全科思維的專項培訓,故而,在全科醫師培養中開展多種教學模式,對全科醫師專業綜合素質的提升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此次研究中,筆者以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的學生41人為對象,分別開展PBL教學模式與TBL教學模式發現,問題式教學與團隊式教學的開展,在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二者差異不明顯,說明前者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循循善誘,能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從而能對學生主動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后者可通過進行團隊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對各自表達自身觀點,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兩組學生理論知識考核內容中客觀題、病例分析成績無明顯差異(P>0.05),但研究組主觀題成績高于對照組,實際操作成績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學生在主動性與對照組學生評分無明顯差異,研究組學生在接受度、小組協作、興趣等方面的問卷調查結果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說明不同教學模式在進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中具有不同的教學優勢,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模式結合進行教學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滿意度方面比較,較對照組,研究組滿意度更高(P<0.0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更認可基于問題式教學模式(PBL)為主的教學方法,對該模式滿意度更高。
對于上述研究分析所得結果,筆者針對TBL教學模式和PBL教學模式應用的特點優勢做闡述如下,TBL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與思考能力,而且還能使學生團隊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從而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見解與效率。而且,此教學方法的應用,使得教師不再是對知識單一教授的教授者,而是融入學生學習氛圍內,對問題的見解和學生共同探討,及時予以指導。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合作能力與思考能力的提升。其教學方法具有特殊性,旨在能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解決分析能力,保證學生在教學要求與目的的基礎上,探究分析一些相關案例,在合作討論后對最佳的決策進行確定。
在現在醫學領域中,由于實際臨床教學數量受限,導致部分學生無法在有限時間中對有用的技能與知識學習,使得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在臨床中應用。而對于這一問題,TBL教學方法能有效解決。另外,在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中,PBL教學模式的應用,對全科醫師專業綜合素質的提升有重要作用。經開展PBL教學,對學生的醫學邏輯思路進行培養,而且還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科學的臨床思維與扎實的專業技能,有助于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與臨床決策能力提升,利于學生在進入社區獨立臨床工作前,采取深層次的臨床實踐與思維方面的培訓,能使臨床綜合素質與實踐技能提升。因PBL的教學方法是以問題式為主,從問題提出到最后總結說明,整個學習過程均以學生為主導,而教師的作用則是對病例資料提供,對學生課堂表現情況加以監督,必要時課堂引導。
綜上所述,不同的教學模式尤其不同的教學優勢,需要對全科醫師的特點進行教學模式調整,或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或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