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趙喜
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是每個學生的必備素質。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對學生目前的學業發展有影響,還對其未來學習和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自我意識的養成,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意識,會制訂學習計劃和目標。教師在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要以合理的方式引導其制訂學習計劃和目標。另外,教師還要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在終身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讓其自主投入學習。下面,分析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占據絕對權威性地位,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被動地學習,甚至有些學生離開了教師的督促就無法進行自主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過度監督和引導,反而會弱化其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陷入被動局面。也就是說,學生一旦沒有了教師的督促和約束,就會削弱英語學習動力。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雖然這樣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國教育改革的相關要求(辛小姝 2016)。雖然在人才培養理念方面發生了變化,但是在人才考核方面仍將文化課成績作為主要標準。很多教師為了快速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增強他們的應試能力,過多干涉其學習過程,注重對其學習結果的評價。然而,不同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具有特殊性,不適合進行統一教學。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的絕對權威性地位有待進一步弱化。重構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中之重。
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下,教師開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些教師探索利用合作學習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不同的學情下合作學習產生的效果不同。在學習氛圍較差的班級采用合作學習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借著小組討論的名義進行一些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情。在人數眾多的班級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很難對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進行監督,確保其有效地討論。另外,教師在分組方面方法不當,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組隊,這雖然有利于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組,和自己喜歡的小組成員共同學習(陶燁 2020),但是不利于平衡班級所有小組的能力,更不利于增強其學習能力。總之,在現階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面,教師采用的方法有待進一步優化。
首先,從我國教育發展的工作方針來看,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國教育改革工作明確提出:要注重師生關系的重構,強調教學相長,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能力。所以,在新時代,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國教育發展走向更高層次的深刻體現。
其次,從學生的個人發展來看,自我管理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自律意識,能夠正確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任務,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其長遠發展和終身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再次,從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來看,如果學生總是在被動的狀態下學習英語,那么他們容易形成思維定勢,有的學生甚至只會聽從教師的命令,很少提出質疑,也很少產生新的想法。而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地給予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其自主思考和提問,有助于確保其主體性地位,激發其創新能力。
最后,科技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培養大量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中之重(于文清 2020)。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創新性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激發其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讓其認可自己的能力,從而使其自信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嘗試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和學生一起探究問題。比如,在備課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臨時組建英語學習興趣小組。小組學生需要提前預習,確定學習重難點,并反饋給教師。教師在備課時要著重講解重難點知識。這樣,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提前探究、自主學習;另一方面能夠進行雙向教學,全面了解學生的困難,以便在課堂上重點講解。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學會與學生相處,學會從學生的視角衡量備課內容等。只有改變傳統單向教學的模式,構建教學相長、師生互助的教育形式,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從而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對于不同學生的效果不同。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主要介紹了描寫人物外貌特征的方法。在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盡可能平衡不同小組的實力,讓每個小組負責1—2頁的內容解讀,要求在解讀過程中不僅負責基本內容的翻譯,還梳理重點語法知識和詞匯。
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督促,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機制和策略。例如,教師先完成分組,然后從每個小組各抽調一名學生,再將這名學生派到其他小組。這名學生不僅要負責組內問題的討論,還要負責記錄其他小組成員的討論情況,如哪些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做與英語學習無關的事情,哪些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貢獻不夠突出,參與度較差等。在討論結束后,由各個小組的監督員將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則進行初步評價,并引導學生運用梳理的知識展示成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既能夠降低自主學習的難度,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又能通過不同小組間監督員的外派,加強教師對學生的監督,減少其不積極參與討論的情況。總之,教師要善于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特點,適當調整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既尊重學生自主討論、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又強化對其的監督。
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好勝心,如果教師能夠進行充分、適當的引導,就能夠反向作用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將班級中英語成績相當的學生兩兩組隊,在每一次英語考試后進行匯總和評比,分數較高的為獲勝者。獲勝者能夠獲得一定的分數積累,而失敗者則需要扣除相應的分數,最終得分高的學生為優秀,得分低的學生則要受到相應的“懲罰”。教師可以為得分低的學生適當安排一些勞動任務,如打掃衛等。這樣的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使其自發投入學習,從而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也為了學生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教師要分析實際情況,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特點,適當引導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另外,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之間的制約和監督,如通過交換小組監督員的方式,進一步增強對學生的監督,從而激勵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高度嚴謹的學習態度。教師還應建立適當的競爭機制,通過一對一的競爭模式,增強學生的進取心,逐漸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只有敢于創新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