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曉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日趨頻繁,跨文化交流逐漸成為當今世界最顯著的活動之一。同時,英語作為最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不僅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語言溝通工具,也為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手段。進入21世紀,高等英語教育要培養能滿足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需要的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質量人才,必須加強和改進英語專業教學。王守仁(2016)提及,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其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發展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使其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和國家英語教學改革的實際要求,2019年著名作家吳思撰寫了《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專業英語教學改革》一書。該書從跨文化交際視角出發,聚焦我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和發展趨勢,對跨文化背景下的專業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大量研究,旨在探索專業英語教學中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從而更好地服務英語教學。下面對全書內容進行簡要介紹和評價。
全書共七章,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介紹跨文化交際相關知識,包括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內涵;第二部分(第二至四章)聚焦專業英語教學的時代背景、理念,簡要回顧英語教學法的發展歷程;第三部分(第五至七章)從跨文化交際視角闡述專業英語教學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策略。
第一章從宏觀層面介紹跨文化交際。該章節分別從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交際學、跨文化交際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等四個方面對跨文化交際進行了系統講述,并著重介紹了跨文化交際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比如,在跨文化交際中,應追求表達交流的準確性、正確處理文化差異等;在了解文化差異的前提下發展跨文化交際技能,從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本章節對跨文化交際的概要介紹有助于加深讀者對跨文化交際的整體認識,同時為接下來的章節作了很好的鋪墊,有助于讀者對后續文本內容的理解。
第二章探討英語專業教學的時代背景,主要介紹了英語的全球化與本土化、英語教育現狀和我國英語專業教學的發展情況。在當下,英語在國際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英語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趨向越來越明晰。本章節從英語教育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著手,指出當今英語的多元化和專業領域的精細化發展,并以日本和俄羅斯的英語教育為例,對國外的英語教育改革趨勢進行簡要分析。該章節對我國專業英語教學的發展歷程與現實問題進行回顧與剖析,進一步提出我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最新要求,即考慮技術與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探索實用性強的英語教學模式、鼓勵跨學科課程建設,從而開拓英語專業新的發展方向,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第三章對英語教學法的演變歷程進行了系統梳理。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有許多將社會心理學、心理語言學等作為依據的完全不同于傳統聽說法的教學流派相繼產生。本章節主要論述了五種現代外語教學流派,即翻譯法、聽說法、直接法、認知法和交際法,并對每一個教學流派從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釋,厘清了英語教學法的演變歷程。
第四章論述了專業英語教學的相關理念,包括哲學理念、教育學理念和語言學理念。從學科屬性來看,大學英語是教育語言學的研究對象,離不開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的指引,更不能缺少哲學的指導。具體而言,從哲學角度來看,本章論述了間性理論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的作用,以及在此理論基礎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原則;從教育學角度來看,本章節論述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生態學、外語教育技術學、學習理論和認知負荷理論在外語教學方面的應用;從語言學角度來看,相關語言學理論與英語教育息息相關,如語言學中的二語習得、中介語、計算機輔助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和索緒爾符號學等理論,都與英語教學產生了不同層面的聯系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理論指導。
第五章聚焦跨文化交際與專業英語教學。大學英語不僅需要教授特定的英語語言知識,還應重視文化對教學的影響,關注文化與交際的教學。因此,本章節就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地位與教學任務展開研究。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下,專業英語教學應關注英漢語言文化差異,如中英兩國在語言觀念、民族理念和語言結構等方面的差異,英語教師應從不同層面重視文化差異對語言教學的影響。同時,教育工作者也應明確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英語教學的任務,即跨文化英語教學模式的建構和英語教學跨文化訓練的實施,將文化和交際納入英語教學,構建“交際—結構—跨文化”的英語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第六章探討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中的問題和成因。該章節主要以我國教學現狀為例,指出我國大學英語在跨文化教學中存在的過分關注課本和缺乏創新性的問題,并提出跨文化交際對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培養教師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接受程度,以及增加跨文化交際教學材料迫在眉睫。此外,本章節從英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兩個層面對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存在問題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從外語教學層面看,教學理念偏頗、教學目標模糊、教學策略不合理和應試教育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跨文化教學;從跨文化交際層面看,對中英文化的了解程度、中西思維方式差異和中西方價值觀差異的理解也對跨文化教學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樹立合理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增強對中英文化、思維、價值觀差異的理解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教師對跨文化教學的實施。
第七章聚焦專業英語跨文化教學改革研究。本章節從文化教學出發,闡釋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理論基礎、基本目標和原則,著重分析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跨文化交流理論和文化輸入理論對文化教學的指導作用;對英語文化國內外研究、專業英語應關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和總結。以美國和歐洲相關國家為例,分析了國外對外語文化教學的關注,同時指出國內跨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該章節指出在國內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教學目標中突出文化地位、在教學內容中增加文化知識,同時注重課堂教學文化氛圍的營造,以及強化學生對文化知識理解的考核,從而更好地融文化于教學,實現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專業英語教學。
在對本書主要內容進行簡要梳理后,下面從本書的特色與不足兩個方面對該書進行簡要評價。
本書向讀者展示了跨文化交際背景下專業英語改革的重要性,為外語教育方向的師生提供了可參考的理論及應用價值。通過進一步分析與總結,本書的主要特色有以下三點:
第一,寫作視角新穎。該書以跨文化交際視角為切入點,著力分析國內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并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改革策略。縱觀前人對專業英語教學的研究可以發現,學者主要從思辨能力培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外國語言文學類)》(以下簡稱《國標》)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視角對專業英語教學改革進行探究,如孫有中(2011)從思辨能力培養角度出發探究高校英語專業改革,強調思辨能力培養對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作用;張旭春(2020)圍繞2018年教育部頒布的《國標》和《指南》,探究了國內專業英語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但鮮有學者從跨文化交際視角對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展開深入探討。
第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該書從英語教學現狀著手,并結合相關教學實例,分析了我國專業英語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比如,教師跨文化交際意識較弱、學生跨文化交際接受程度不高、學校跨文化交際教材匱乏等。針對以上問題,本書對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專業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翔實分析與解讀,結合實際情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其作出相關闡述,并提出相關教學改革策略,總體上形成了從理論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再到實際應用的格局。
第三,結構清晰,語言平實易懂。全書共七個章節,各章節主題內容層層遞進,結構明晰。一方面,本書從跨文化交際到專業英語教學,再到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專業英語教學,各部分內容和邏輯緊密聯系,各章節層次明晰、環環相扣,有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主題。此外,本書每章節前都有相應內容簡介,有助于讀者更直觀、快速地把握該章節主題。另一方面,本書所使用的語言平實,較少使用生僻、晦澀難懂的語句,有利于促進讀者理解,從而快速、準確地把握文本內容。此外,書中也附有相關翔實案例予以佐證,如當前我國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教學因素缺乏、應試教育現象普遍等。此類實際案例與當前英語教育息息相關,有助于目標讀者聯系實際理解問題,從而更直觀、深刻地理解文本。總體來說,本書于外語界師生和相關研究人員而言具有一定的啟示和指導意義,同時對推動我國當前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具有寶貴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瑕不掩瑜,本書也有微小不足。從題目看,本書主要研究跨文化交際和專業英語教學的結合,重點關注專業英語教學改革。但就整體布局而言,書的第一章聚焦跨文化交際,第二到四章主要圍繞專業英語教學展開探討,后三章圍繞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展開研究,而對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改革在最后一章提及。因此,本書可適當增加對最后章節有關英語教學改革的討論,更深入地展開跨文化交際背景下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相關研究,以突出本書主題和重點。另外,本書針對部分相關問題所提出的對策較籠統,如第一章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相關討論,作者從兩個方面概要回答了如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即“了解文化差異”和“發展跨文化技能”,但對如何進一步發展跨文化技能并未提供詳細的闡釋。
綜上所述,本書聚焦專業英語教學,圍繞當前外語教育相關問題展開研究。該書首先對跨文化交際進行概要講解,接著聚焦我國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然后圍繞后方法時代背景下專門用途英語生態教學理論、專門用途生態課堂及學習情況、專門用途英語生態課堂中的教學需求及實踐進一步展開深入探究,最后就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專門用途英語能力的培養與教學進行了綜合論述。總體而言,該書基于跨文化交際背景分析了我國當前專業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對今后的英語教學改革提出了相關寶貴意見,重點突出了文化因素在教學中的地位,并指出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師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重視中西方文化、思維和價值觀差異,突出文化教學在教學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課堂氛圍中文化氛圍的營造,以及加強對相關文化知識理解的考核等。該書在一定程度上可為英語教育方向的師生及相關研究人員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同時可為英語教育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源,順應了當今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