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祥 鄭麗靜
中國基礎教育從知識本位走向素養(yǎng)本位,學習最終指向的是素養(yǎng)的形成,并將核心素養(yǎng)貫穿課程教學改革和課程實施過程中。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其契合認知加工理論提出的完整的認知過程包括認知輸入、認知加工、認知輸出三個環(huán)節(jié)。只有經過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知識獲得過程才能同時成為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余文森 2018)。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閱讀力、思維力(余文森 2021)、表達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白x思達”教學法的基本范式為“閱讀—思考—表達”。它關注學生學習的完整過程,強調通過信息輸入、內化加工和輸出應用,使知識轉化成素養(yǎng)。閱讀、思考、表達三者彼此是相互建立、循環(huán)遞進的關系(余文森 2021)。
王薔(2020)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建立讀寫結合的教學意識,設計合理有效的讀寫關聯(lián)活動,其間,思維的培養(yǎng)是關鍵。“讀思達”教學法涵蓋閱讀、思考、表達等。在英語教學中,“讀思達”教學法可以具體表現(xiàn)為圍繞課程內容的六要素對單元教學內容和學情進行整體分析,確定貫穿整個單元的主題意義理解、思考、表達及學習能力發(fā)展的主線,在此基礎上設計體現(xiàn)學生學習進階的教學目標;設計體現(xiàn)綜合性、層次性、關聯(lián)性、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助力學生圍繞主題意義進行多視角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從而形成對主題內容的整體理解并提高綜合表達能力(教育部2020)。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貫徹“閱讀、思考、表達”,使他們基于已有知識,依托主題意義引領下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從而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閱讀、思考、表達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應和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英語學習活動相結合,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閱讀要關注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閱讀內容是相關主題的一系列語篇,這些語篇以各自的主題意義小概念幫助形成單元主題的大概念。同時,語篇形式上則包括錄音、視頻和各種體裁的多模態(tài)語篇。而怎么讀的問題,首先可根據(jù)不同語篇進行不同的圖示激活,即如何有效激活學生的相關背景信息及閱讀興趣,從而形成有待探究的問題并實現(xiàn)對語篇的理解和梳理,進而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活動。
第二,思考是學生進行主題意義探究的思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對新學習知識的內化和應用。學生的思考在課堂上主要依托學習活動進行。因此,教師在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時,要關注圍繞主題意義設計體現(xiàn)學習進階的單元整體目標和學習小單元目標,設計體現(xiàn)關聯(lián)性和遞進性的學習活動。
第三,表達是學生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融合發(fā)展的落腳點。學生在主題意義探究的過程中實現(xiàn)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螺旋遞進式發(fā)展。表達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解決新問題,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即進行知識的遷移與創(chuàng)新。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時首先要考慮表達的問題,即表達是教師設計的起點,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終點。學生的表達既要基于語篇,又要超越語篇,從而進行高層次的語言輸出,利用從語篇中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3 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Welcome to Chinatown
文本分析如下:
主題語境:人與社會——文化的多樣性
語篇類型:介紹性文章
What:該部分的活動主題是“介紹一個有顯著文化特征的地方”。從文章的標題Welcome to Chinatown可以看出,文本是一篇帶有旅游宣傳性質的介紹性語篇。文章客觀且全面地描述了舊金山中國城的歷史和現(xiàn)狀,并呼吁那些還沒有機會去中國的人前往中國城,親身體驗中國傳統(tǒng)文化。
Why:作者主要介紹舊金山中國城,聚焦中國文化。從舊金山中國城的居民結構、語言、建筑、商品、飲食風味、人們的活動等方面展現(xiàn)它作為中國文化展示中心的獨特魅力,也表達了中國文化與美國多元文化的關系。舊金山中國城是美國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海外華人的精神家園和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使外國人能近距離體驗中國文化。學習文本有助于學生認識世界上多元文化共存的現(xiàn)象,加深他們對文化異同的理解和尊重,形成開放、包容的性格,并鼓勵他們積極促進多元文化和諧發(fā)展。
How:文本是一篇地點介紹性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共六個段落。第一段概述舊金山中國城的特點。主體部分的四個段落從不同角度帶領讀者了解舊金山中國城。末段重申舊金山中國城存在的價值,即它是美國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中有很多介紹地方特色的描述,如“very popular tourist draw,mild all year round,what started as...then turned into...,the majority of residents...,famous sites include...,to name but a few,spend hours just exploring the interesting sights,smells and sounds of China,a great place to...”等;還有很多勸說性語言,如“experience a real taste of China,allow...to experience...first hand...”等;介紹地方時靈活運用形容詞,特別是形容詞的最高級,以提升舊金山中國城的吸引力,如biggest、oldest等。
教學對象為福建省莆田市某二級達標校高一重點班學生,他們整體英語水平良好,能很好地完成描述、記憶、復制、運用、分析等低階思維任務,但是在評價、創(chuàng)造這些高階思維部分,還需要適當?shù)闹笇Ш陀柧殹τ趯W生而言,通過閱讀提取細節(jié)信息不是難點,而如何利用這些信息進行綜合理解、推理判斷才是需要進一步訓練和培養(yǎng)的。對于舊金山中國城,學生只知道它是華人的聚集地,而對其具體景點、飲食風味等不甚了解。此外,經過對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英語》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學習,學生對必修教材的單元框架比較熟悉,也適應了讀寫板塊過程性的寫作模式流程:閱讀輸入—學習語篇知識和語言知識—將知識遷移到新語境—完成寫作任務—同伴互評。
通過文本的學習,學生可以:
1.了解舊金山中國城多元文化特征的具體表現(xiàn),分析旅游宣傳小冊子的文本結構特征,并能以結構圖的形式梳理、整合文本信息。
2.領會旅游宣傳小冊子的語言風格,運用提取分析、歸納、概括、推斷等思維形式發(fā)展語言邏輯思維能力。
3.運用旅游宣傳小冊子的文本結構及語言表達特征,全面、準確、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Step 1:Lead-in
Activity 1:Look and say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look at a pictur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Do you know the place in the theme picture?
Q2:Do you know any information of it?The location?The feature?
Q3:There are a wide diversity of Chinatown in the world.So is it a good idea to develop Chinatown in other countries?Why?Or why not?
Sentence pattern:I think it is(not)a good idea to develop Chinatown in other countries,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tivity 2:Brochure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discuss the question:
What might be included in a brochure of a place?
The brochure might contain the introduction of:(1)location;(2)population;(3)climate;(4)food;(5)tourist attractions...
【設計說明】導入環(huán)節(jié)共兩個活動?;顒?展示單元主題圖,一方面激活學生在之前Reading部分學到的關于舊金山中國城的知識;另一方面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及發(fā)展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提高其表達個人觀點的能力。活動2通過教師總結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讓一個地方被人所熟知——宣傳手冊,從而銜接下一個活動,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在介紹一個地方時,應包含哪幾個模塊。
Step 2:Reading
Activity 1:Read for structure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look through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Can you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several parts?
Part 1——Para.1:Brief introduction
Part 2——Para.2—5:Detailed information
Part 3——Para.6:Summary
Activity 2:Read for information and language features
(1)What information is included in the introduction?
(location,climate,history,ethnic groups,languages,famous figures,famous food/drink,tourist attractions,businesses and industries)
(2)Underline the sentences that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m.
【設計說明】閱讀部分設計兩個層次的活動:活動1讓學生總結文章的結構(總—分—總),并根據(jù)結構圖整理文本信息,分析語篇脈絡結構,提升他們的語篇分析意識和能力。教師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深讀文本,讓他們快速掌握文章主旨;通過問題幫助學生理清線索與簡化文章脈絡?;顒?幫助學生明確文章的內容要點及語言風格,為下面的“寫”作準備。此階段主要訓練學生的理解、記憶等低階思維。
Step 3:Thinking
Activity: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and think about something behind the passage.
(1)Who are the intended readers?
(2)What’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3)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express in the passage?
【設計說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在邏輯,找出文中體現(xiàn)主題意義的語句,如“a center for Chinese culture,a real taste of China,sights,smells and sounds of China,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real life”等,理解作者旨在突出舊金山中國城典型的中國文化特征,說明舊金山中國城在美國多元文化中的獨特存在。作者所選的細節(jié)都是在支撐這一主題。另外,教會學生探究和分析多元文化現(xiàn)象及其歷史淵源,理解、尊重文化異同。此階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等高階思維。
Step 4:Writing
Activity: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write a short pass age to introduce Putian with at least 3 points listed in the PPT.
(1)What is unique about Putian?
(2)What examples can you give to illustrate its unique feature?
莆田市基本情況介紹:
地理位置、氣候;
居民構成:漢族為主,用方言和普通話交流;
旅游景點:湄洲島、南少林、三清殿等;
食品:鹵面、興化米粉;
水果:荔枝(litchi)、龍眼(longan)、枇杷(loquat)、柚子(pomelo);
別稱:海濱鄒魯、文獻名邦。
Before writing: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riting tense and person.
After writing: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give a point to their desk mates’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Standards(見下表):

a.Is the city introduction clear?b.Is the information specific and are the facts correct?c.Is the information arranged in a good order?d.Does the passage have a proper beginning and conclusion?e.Are there any grammar,spelling,or punctuation errors?
【設計說明】寫作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寫一篇介紹莆田市的小短文,從地理位置、氣候、居民構成、旅游景點、食品、水果等方面討論莆田的特色,模仿范文中的語言及結構完成初稿,且同桌之間根據(jù)所給標準進行評價。
第一,閱讀、思考、表達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既可以是微觀于一節(jié)課的認知過程,又可以是整個單元的主題探究過程,還可以是宏觀于二語習得的過程。教材中本單元通過兩個聽讀和看讀(兩個聽讀:聽力與口語板塊“討論幾種美國食品的起源”及聽力與表達板塊“談論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兩個看讀:讀思板塊“了解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特點的城市”及讀寫板塊“介紹一個有顯著文化特征的地方”)輸入,以語篇為依托,啟發(fā)學生探究單元主題“多元文化”。其間,學生的閱讀、思考、表達是學習的過程,也是貫徹主題探究的過程。
第二,閱讀、思考、表達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以主題為主線,學習活動設計層次分明,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育。本單元圍繞“多元文化”主題展開,本課時根據(jù)“讀思達”教學范式設計,建構“讀解—探究—創(chuàng)生”思維型閱讀教學模式,將教學過程分為閱讀理解、探究主題、言語表達三個環(huán)節(jié)。閱讀、思維、表達三者互動協(xié)同,使學生不斷將新的語言知識融入自己的語言結構,從而提高語言運用水平,培育其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因此,“讀”部分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進行“長讀”,即長時間、持續(xù)地閱讀,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框架結構、內容要點,進而關注語言特點。“思”部分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主旨意義、目標受眾及作者傳遞的價值理念,幫助他們深入思考文章的內在邏輯,找出文中體現(xiàn)主題意義的語句?!斑_”部分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模仿文本的框架結構,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莆田。教師所設計的活動由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交互作用,逐層遞進,螺旋上升。學生經過一系列的閱讀思維活動后,順利完成文本內容學習和知識遷移。
第三,英語學習活動要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融合發(fā)展。教師應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體現(xiàn)語言、思維、文化相融合的學習活動,加深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探究。本堂課的教學活動以“多元文化”主題探究為引領,依托語篇,并通過活動有機整合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學習策略等,在提煉、整合、分析、評價語篇意義的過程中,使學生從內容、語言、思維三個層面解讀Welcome to Chinatown的內容、框架(總—分—總)結構及語言表達,并遷移運用于描寫自己的故鄉(xiāng)——莆田。學生在提高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過程中,更深層次地認識到舊金山中國城是美國多元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從而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共存的現(xiàn)象,積極促進多元文化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