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香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4 Section A創設情境,呈現話題,體現單元的基本教學內容,重視聽說訓練,先以聽力形式輸入單元話題內容,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理解單元話題后,在后續任務和活動中通過模仿與創造,獲得使用單元目標語言做事情、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其中,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的示范對話既呈現了單元話題,又再現了單元目標句型在真實語境中的使用,真實表現了語言交際中的情緒表達和話輪銜接,為學生理解和發現單元主要語言結構的特點和規律提供了鮮活的語言素材,同時為后面Grammar Focus的語法教學提供了語境支撐。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緊為由,設計的對話教學缺少深度:通常先提出一到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聽找到問題的答案,理解對話的大意,再跟著錄音朗讀;或者讓學生先比賽背誦,再解釋語言點。這樣的程式化處理導致學生對對話內容缺乏深層思維的參與、情感層次的理解與互動、對話策略的學習與總結,以及實踐創造的展示與評估,錯失了培養他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極好機會。
深度學習自誕生起經歷了從索求理解到追求遷移、從注重過程到側重結果兩個方向的轉變。目前,深度學習已不再僅僅是為了理解基本知能而采用的學習方式,它更多的是為了獲得高階知能及其遷移而采用的學習策略。馬頓和薩爾喬(Marton&Saljo 1976)提出:“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指學習者以高階思維的發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認知結構,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碧锘凵蛣⒃孪迹?018)認為:“所謂深度學習,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級的社會性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扎實的優秀的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p>
對話教學語篇呈現的是圍繞話題的角色之間的話輪。指向深度學習的對話教學則要“依據會話的話輪,找到完整的會話脈絡”(萬紅紅 2020)。通過分析對話文本,幫助學生把握對話主題、理解會話者情緒變化、創造解決生活場景問題。指向深度學習的對話教學應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話輪體系、關注情境遷移、問題解決和創新,以及學習者良好的情感體驗。
導入環節是思維活動的開始。教師創設符合對話主題的真實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激活他們頭腦中已有的話題圖式,使其形成初步的話題意識。
【課堂片段1】
上課伊始,教師借助PPT展示人們日常不同情緒的動畫形象后,詢問學生:“How are you feeling these days?”學生與動畫人物迅速產生共鳴,自然袒露心聲。隨后,教師巧妙地用“Like some of you,Kim also has a problem.She is now talking with Dave about it.Now 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Kim’s problem.”把學生從自己的情緒感知帶到文本主人公的情緒感知中。
【評析】“在導入環節,教師應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指向目標話題,關聯文本語言。”(汪向華2017)該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對話主題,為其進一步學習作好語境鋪墊。
模仿朗讀可以讓學生對人物情緒的發展、心理的變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通過歸納對話策略,讓學生感受、學習并實踐真實情境下禮貌、得體的交流技能。
1.運用語音語調表達情緒
對話中的語音語調可以表達對話者的情緒。教師在對話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人物情感的變化及其原因,深層理解對話內容,并通過對其朗讀的指導,為他們后續的對話輸出作充分的鋪墊。
【課堂片段2】
在學生泛聽并獲取“Kim’s problem and Dave’s advice”之后,教師深入分析文本中描述金情緒變化的語句。師生對話如下:
T:Now let’s take a look at Kim’s feelings.At first,how does Kim feel?
S:She feels sad.
T:How do you know that?
S:From the sentences:“You look sad,Kim.What’s wrong?”
T:What does Kim say?
S:He says:I found my sister looking through my things yesterday.She took some of my new magazines and CDs.
T:You see,Kim just uses two sentences to tell others her problem.So when we speak,we have to be clear.
T:How about next?Is Kim angry with Dave?
S:No,she is angry with her sister.
T:So is Kim angry at this time?
S:Of course not.
T:Pay attention to this sentence.“What should I do?”What do you think?
S:She is worried.
T:Who can read this sentence like you are really worried?
T:Sometimes when we speak,we will stress some of the words to show our feelings,like this.(展示了第一個對話策略:Speak with stress to show our feelings.)
T:How is Kim feeling at last?
S:She is calm.
T:How do you know that?
S:From the sentence,“Yes,you are right.Thanks for your advice.”
T:From this sentence we can know when we speak,we should always be polite.
T:First,if you are showing care,how will you say it?
S:...
T:Really soft,right?Now let’s listen and imitate.
T:So tones will show your feelings when you are talking.When you want to show care,I think you can look into the other person’s eyes like this,to make eye contact.(展示第二條對話策略:Speak with tones to show your feelings.)
【評析】從體悟人物情感角度出發,教師緊緊抓住了文本中與主題語境相關的核心信息,即表現人物情感變化的形容詞,并適時給出對話策略。學生通過模仿朗讀、實踐展示,在學習過程的演進中明確了對話中需要關注情緒變化,體驗了隨著事情推進而發生的情緒和語氣變換,深度把握對話內容、體悟人物情感。
2.運用肢體語言傳達意圖
肢體語言指通過頭、眼、頸、手、肘、臂、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傳達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包括頭部移動、面部表情、眼睛接觸和身體姿勢等。學生在朗讀時自然而然地做出身體反應,可以更好地體悟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情感。
【課堂片段3】
在指導學生朗讀戴夫的句子時,除了要求他們把握語調、重音外,教師還引導他們利用肢體語言傳遞語言意圖。
T:Then,let’s look at this sentence.“Hmm...That’s not very nice.”Listen for the stress.
T:Who can show me your stress by reading it?
T:What kind of body language will you use at this time?
Ss:Shake your head.
T:Yes,shake your head,right?Let’s do it together.
T:So maybe you can use some body languages when speaking.
【評析】肢體語言是一個重要的對話元素。教師引導學生對話并通過恰當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意圖,同時通過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判斷、分析、理解其含義,既有情感體驗,又有高階思維提升。
3.運用銜接問題延續交流
銜接問題(Follow-up questions)是讓對話得以延續的“紐帶”,幫助對話者獲得更多的相關信息,達到預期的交際目標,也是有效的對話策略之一。對銜接問題關注和理解是深度對話教學的重要路徑。
【課堂片段4】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戴夫和金的話輪,理解戴夫如何通過追問了解問題詳情并給出建議。
T:What does Dave do to comfort Kim?
Ss:...
T:Before Dave comforts Kim,he shows care and asks.Then,he gives comments and asks follow up questions:“Did she give them back to you?”to get more information.
【評析】銜接問題對于對話的延續與推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讓戴夫了解更多對方的信息,另一方面讓戴夫的建議有的放矢,達到解決問題的良好效果。教師在對話教學中關注銜接問題依循了對話教學的教學規律,“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發展他們的高階思維,使他們批判地學習新知識”(田慧生、劉月霞 2018)。
范本討論把對話策略從具體語境中抽象出來,和學生一起總結普遍的對話策略和方法,“幫助他們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劉月霞、郭華2018)是幫助學生進行批判性和建構性學習的重要路徑。瑞典學者馬飛龍指出,學習結果與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呈現和組織(即教學內容知識)有比較大的關系。最關鍵的是教師對教學中相同點和不同點、變與不變的內容的呈現和處理。
【課堂片段5】
教師把對話中戴夫語句的功能提煉后醒目地展示出來,并讓學生考慮和對話中句子有相同語用功能的其他語句。通過brainstorm活動,學生獲得了多種表達方式,拓寬了思路。
(You look sad,Kim.What’s wrong?)
—show care and ask:
What’s the matter?What’s wrong?Are you OK?
(Hmm...That’s not very nice;Did she give them back to you?)
—comment and ask for follow-up questions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That’s bad.That’s not good.What happened next?And then?
(Well,I guess you could tell her to say sorry.But why don’t you forget about it so that you can be friends again?Although she’s wrong,it’s not a big deal.)
—give advice and comfort:
Maybe you can.../In my opinion,you could.../I think you need to...
(No problem.Hope things work out.)
—send good wishes:
Hope that can help out.Hope you can make it.
【評析】發生深度學習的學生能夠抓住學習內容的本質屬性,全面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并能夠由本質推出若干變式。這一過程是學生主動把握的過程,也是他們與正在學習的內容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的過程,即“從‘這一個’演進到‘每一個’,一是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二是在科學認知的結構基礎上,融合和選擇不同策略解決同一問題,從而形成最優路徑,為達到‘自動化’作準備”(胡航、李雅馨 2020)。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批判性地獲得解決問題的遷移能力是深度學習的目標之一。學生在有提示的情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獨創性和合作品質,“讓學生有‘活動’的機會,有‘親身經歷’(用自己的身體、頭腦和心靈去模擬經歷、簡約化經歷)知識的發現(發明)、形成、發展的過程的機會”(劉月霞、郭華 2018),從學習到實踐、從“半控制”到“自動化”地運用語言。
【課堂片段6】
在Role play環節中,教師創設了以下四種情境:
1.You had a fight with your friend.
2.You want to be slim but you really want to eat junk food.
3.Your friend told your secret to others.
4.You found your mom go through your diary.
學生選擇一種話題情境,根據呈現的目標短語、話輪框架和語言支架,運用本堂課所學對話策略,創編對話并進行角色扮演。
【評析】在對話教學中,教師需要創設聚焦主題意義表達的情境。在這一具有開放性和交際性的綜合性語言輸出活動中,教師呈現“聯系生活的素材,給學生提供了‘活’的語言材料和交際模式”(朱國祥 2017),讓他們的課堂所學與真實生活接軌,使他們對課堂所學對話進行演繹和再創作,從而將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學生在遷移階段逐漸形成穩定的圖式,并將其遷移到不同的情境和問題中,同時不斷修正和改良已有圖式。
馬頓和薩爾喬(Marton&Saljo 1976)認為,深度學習達成與教學評價的導向有密切的關系。只有在重視和鼓勵學生個人理解的評價中,學習的層次才可能達到較高級的程度(轉引自王葳然,2017),深度學習才可能達成。
【課堂片段7】
為保障語言輸出的有效性,教師在學生演繹新情境對話前呈現以下評價量表:

images/BZ_109_323_2338_2156_3129.png

(續表)
教師引導學生在創造對話時參考評價量表中的條目,先組內活動,然后選出一組在全班展示。其他學生作出評價,并選出自己認為的最佳表現組。
【評析】教師在評價量表中關注了對話結構的完整性,對話語言的有效性,對話、朗讀策略的實用性,日常交際的得體性,涵蓋了關于問題解決話題的各種因素,有很強的指導性。學生在創編對話時關注對話結構和策略,以便評價他人對話時有據可依?!皟r值與評價使學生自覺思考所學知識在知識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優勢與不足、用途與局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及學習過程主動進行質疑、批判與評價。這是手段,也是目的,其終極目的在于使學生養成自覺而理性的精神與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劉月霞、郭華 2018)
指向深度學習的對話教學要求教師對教材、對話板塊的意義和功能有充分認識;理解和把握對話教學目標;全面定位、關注對話教學的主題意義、對話策略、話輪框架、語言遷移、對話的有效性;注重發展學生在真實交際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深度學習要求教師設計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與真實生活密切聯系的任務和活動,在有意義的情境素材中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并能將所學知識遷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從知識內容到核心素養的轉換。
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有意義的、開放靈活的任務和活動中不斷質疑、討論、反思和實踐,在教師層層深入的連續追問中獲得對對話的深層理解,使內隱的思維外顯化。這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性學習,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視語言運用能力的建構、糾正和重建,外顯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教師進行深度教學設計的重要策略。
在教師設計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中,學生被帶入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主動分析、討論、解決問題,并參與結論的反思和成果的交流,實現他們與任務之間的深度互動。在學生學習新知、完成任務時,教師既要尊重他們的生成性回答,又要把握其學習的方向和進程;既要適時質疑和追問,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拓展思路,又要指導他們提煉方法,構建模型,實現他們與教師之間的深度互動。在組織學生互動交流、研討中,教師要鼓勵他們互相傾聽,開放性思考,有分歧地合作,引導他們共同討論、啟發、修正、評價,實現生生之間的深度互動。
指向深度學習的對話教學是由教師帶領學生進入知識發現、發展的過程,使他們親身經歷知識(再)形成和(再)發展的過程,從而作為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了解并認同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而形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