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嬌
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依托豐富場景展開閱讀教學的形式,相對傳統閱讀教學而言,具有趣味性強的優勢,可以成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學生面對熟悉的場景時會表現得更加輕松、自如,能更好地釋放閱讀情感。教師可以將課本中出現的英語對話內容、背景信息等融入情境教學過程,從生活化的角度著手,引起學生的關注。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閱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在閱讀教學設計過程中“偷工減料”,僅僅帶領學生簡單地閱讀一遍文章。生硬枯燥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的樂趣。因此,在每堂課的閱讀環節,學生僅僅將閱讀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敷衍了事,整體閱讀效果不盡如人意。
根據新課標中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盡可能地創設靈活多變的閱讀教學方法,從根本上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然而,很多教師認為閱讀是帶領學生讀文章,習慣長期采用單一的閱讀教學方法。這種片面的認識或者過于抽象化的知識講解模式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更別提發展他們的閱讀綜合素養了。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本質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應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寫作能力等,充分體現閱讀與聽、說、寫三者之間的緊密關系(楊凡 2020)。然而,部分英語教師往往持有“為了閱讀而讀書”的觀念,在閱讀教學設計中,并沒有考慮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因此,學生看似認真閱讀或學習,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和發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學藝術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為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教師絞盡腦汁,想出各種方法,其中,通過創設多媒體情境,可以將閱讀文本內容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從而激發他們主動閱讀的欲望(喬英 2020)。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8 Happy New Year!時,首先,教師在閱讀預習開始環節播放一個與我國“春節”有關的視頻,視頻內容顯示“為了表達節日的喜慶氣氛,家里的長輩會給孩子們贈送各種禮物,且禮物的種類非常豐富,有洋娃娃、小汽車、球、CD機、游戲機等”。通過這個視頻,學生就會明白“春節”不僅是一個節日,還是家人團圓的日子。其次,教師播放本堂課的PPT課件,將課本中叔叔贈送禮物的情景轉化為動態的視頻,并通過視頻呈現課本中的一些重要句型,如“Happy new year!”“What’s this?”“This is a ball.”“Thank you!”等。相同的對話背景會讓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學生會隨著視頻中出現的對話內容完成跟讀,了解閱讀文本的主要內容。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初始階段,詞匯量是影響學生英語閱讀質量的關鍵因素。學生只有積累大量的詞匯,才能在閱讀過程中游刃有余,才能讀懂閱讀文本的基本信息。因此,在詞匯的認讀學習中,教師可以嘗試添加一些肢體動作,增強學生的詞匯認知能力(肖瑤、楊楠楠 2019)。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時,文章中出現了play basketball、play football、swim、jump 等新詞匯。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分辨和記憶這些英語詞匯的含義,教師可以將課堂模擬成學校的操場,將課堂布置成各種運動場地的樣子,還可以提前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以swim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室的講臺上布置簡易的救生圈、泳衣等裝飾元素,然后模擬游泳的樣子演示swim的意思。同樣,在其他運動類詞匯的學習中,教師也可以采用類似的肢體情境展開教學,可以是“教師模擬、學生回答”的方式,也可以是“學生模擬、學生回答”的方式。通過各種模擬化的肢體情境,可以讓學生將英語詞匯與肢體運動銜接起來,加深他們對新詞匯的認讀能力。
游戲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游戲化的學習情境,將課文中出現的內容轉化為輕松、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快樂、自由的氛圍中完成對應的閱讀學習任務(賴丹2018)。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時,鑒于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針對文本中學生與醫生之間的對話,設置一些模擬的“看病場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互動小游戲。首先,由于五年級學生對“看病”這件事非常熟悉,為了增加游戲互動的趣味性,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醫生常用的醫療器械道具,如聽診器、手電筒、測溫槍等。其次,教師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中一名學生扮演醫生(Doctor),其他學生扮演病人(Patient)。通過游戲模擬的方式,扮演病人的學生在游戲中模擬詢問自己的病情,并與醫生交流、互動。以其中一個小組為例,對話如下:
Doctor:What is wrong with you?
Patient:I have a headache,I feel cold.
Doctor:Let me check.You have a fever.
Patient:What should I do?Doctor.
Doctor:You should rest at home,then take some medicine,and remember to drink more hot water.
Patient:Thank you,doctor.
其他小組成員根據文本中出現的一些“病因”進行靈活問答,如“我咳嗽了”或者“我覺得頭好痛”等。只要是符合英語看病對話邏輯的語句應用規范的內容,都可以出現在互動小游戲中。通過這種游戲情景的練習,學生不僅可以很快記住其中一些新詞匯,如 fever、toothache、headache 等,而且可以通過游戲的融入,在互動環節中熟練應用文章中出現的一些問答句型,這對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進入小學高年級后,英語課本中出現了一些篇幅較長的閱讀文本。這些閱讀文本的內容相對復雜,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在這類閱讀文本的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針對要閱讀的內容提出幾個關鍵性的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深入閱讀。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完成基本的閱讀任務,還能在問題的指引下加深對文本中心思想的理解,對他們后期展開閱讀理解題目的練習具有很大幫助(張新斌 2016)。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主要圍繞澳大利亞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展開描述,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加深對澳大利亞的認識。在Storytime板塊中,在學生分享自己了解澳大利亞的方式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How do the four students in the textbook learn about Australia?”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會發現閱讀文本中存在四種了解方式,分別為“Ask E friend”“Ask Mr Green”“Read about Australia on the Internet”和“Go to the library”。同樣,在關于澳大利亞信息的閱讀分析中,教師也可以根據閱讀文本提出對應的問題,如針對“Liu Tao is reading about Australia”,教師提出問題:“What are the lovely animals in Australia?”或者“Which sport is popular in Australia?”學生在仔細閱讀后,給出答案 :“Kangaroo and koala are more famous in Australia.”及“People in Australia like to watch football games.”讓學生帶著各種疑問閱讀文本內容,能在閱讀前引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帶著任務進入閱讀環節,還需要在讀懂的基礎上歸納有用信息。這樣的情境教學模式對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枯燥乏味的閱讀文本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各種英語情境中學習詞匯、鍛煉口語、操練語法和句型等。這種閱讀教學模式比較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可以讓他們在對閱讀文本感興趣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學習英語。在今后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學生閱讀能力及閱讀文本的內容、特點,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喜歡上英語閱讀,并在閱讀互動過程中掌握各項英語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