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芃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以及人們對英語能力培養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家將英語課程納入小學課程教學。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首要教學目標。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在教學活動中融入趣味性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引導他們高效學習英語知識。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合理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其未來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注重趣味性課堂活動的設計,以學生學習情況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基礎,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創設符合他們身心發展需求的英語學習情境,引導和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構建趣味課堂。
在開展趣味英語閱讀教學前,教師應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設置趣味性謎語,要求學生在猜謎語的過程中有效閱讀課文,培養其閱讀意識。教師在設置謎語時,可以將課內單詞作為謎底,也可以將課外單詞作為謎底。這樣,學生可以一邊思考謎底,一邊高效完成閱讀任務。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時,教師根據閱讀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相應謎語:“Today I meet one thing which can eat lots of rubbishes.Who can tell me what the thing was.”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猜謎語,或者相互討論。因為學生并不理解rubbish的含義,所以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和引導:“You can find the answer in the passage.”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按照這一思路在課文中尋找謎底。有的學生在看到課文中垃圾桶的圖片后說道:“大家快看,垃圾桶是不是可以吃東西。”這個時候,其他學生也意識到了謎底確實是垃圾桶,于是不約而同地說道:“就是垃圾桶。”教師笑了笑,說道:“Say it in English.”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尋找和探索謎底,找到了單詞bin(垃圾桶)。此時,教師提出問題:“What is meaning of rubbish?”學生經過思考得出答案“垃圾”。這類謎語游戲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小學英語趣味閱讀教學中的“尋寶藏”實際上是教師根據閱讀內容為學生繪制“藏寶圖”,然后要求他們根據“藏寶圖”的提示在課文中尋找寶藏。學生每經過一個關卡,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只有按照提示在課文中找出正確答案,才能順利進入下一個關卡。經過這樣的游戲過程,集齊所有寶藏并順利走出藏寶圖的學生是最終的勝利者。
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2 Good habits時,教師先根據閱讀內容繪制藏寶圖,并在寶藏圖上分別設置A、B、C三個入口,要求學生任意選擇一個入口,開始尋寶。有的學生選擇從A口進入,在走了一段時間后遇到第一個關卡:“Wang Bing is not a good boy.”同時,該關卡為學生提供了兩個答案,一個正確的、一個錯誤的,需要他們從兩個答案中選擇正確答案。只有選擇了正確答案的學生才能順利進入下一個關卡,而選擇了錯誤答案的學生只能退回A入口,從B入口重新進入,再次開啟尋寶歷程(齊文娟 2020)。這種藏寶圖游戲的應用,不僅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寓教于樂,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從而保證了閱讀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音樂吸引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傳統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以讀寫教學為主,弱化了對學生說的技能的培養。如果教師在閱讀教學開始后直接要求學生與其他同學用英語交流,就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樹立英語交流意識,調動其開口說英語的熱情。有鑒于此,教師應尋找趣味性特點突出的英語歌曲,鼓勵學生學唱,讓他們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在這個過程,學生既能培養閱讀能力,又能積累詞匯,從而提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效果。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Our new home以名詞的學習為重點,教師可導入帶有名詞知識的經典英語歌曲,幫助學生學習并積累英語知識。教師可以播放節奏輕快的英語歌曲,如Diary、Green Fields等(不告訴學生歌名),要求學生仔細分析歌詞,猜歌名和歌詞大意,并對猜對的學生給予相應獎勵。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認識,還能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發現,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默讀習慣,不僅有助于他們積極閱讀態度和習慣的形成,而且能激發其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能力。教師可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默讀氛圍,激發他們的默讀興趣,并要求他們在默讀過程中始終保持專注度,促進其默讀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首先,教師可通過創設班級閱讀角、讀書分享會、主題閱讀活動、閱讀表演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默讀的機會,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提高其默讀效率和質量。其次,教師應為學生創設開放、自由且輕松的默讀環境,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英語書籍,為其默讀習慣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即能根據上下文與詞法推斷生詞的含義。如果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或不了解的單詞,就馬上查詞典或向教師、其他同學請教,不僅會影響閱讀速度和效果,還會影響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加大對學生猜詞能力的培養。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和鼓勵他們根據上下文語境或者構詞法猜測生詞的含義,通過分析句法結構推敲語句的含義,等等。
通過長期觀察發現,在進行閱讀訓練時,很多學生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通讀全文,甚至有些學生因為思考文中出現的生詞而花費了大量時間,等到再次回看問題時,大腦中與閱讀文章相關的信息已所剩無幾。針對這一問題,在組織學生進行英語閱讀訓練時,教師應引導他們在文章的關鍵詞中尋找答案。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就能在閱讀過程中快速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提升閱讀速度與閱讀質量,有效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應根據閱讀內容創設適合的學習情境,將與之相關的背景知識融入其中。例如,在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7 At Christmas時,教師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和要求,選擇繪本Spot’s First Easter開展閱讀教學。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前,教師先向學生詳細地講解Easter的由來及相關文化習俗,然后和他們一起探討與Easter密切相關的文化知識和背景。隨著閱讀教學活動的深入,學生加深了對西方節日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有效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教師在應用繪本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幫助學生理解繪本內容(齊靜 2020)。
首先,進一步明確預習要求。在閱讀教學正式開始前,教師要求學生在初讀繪本內容時找出重點語句,并在文章中標注,以便在教師講解時能有針對性地聽,加深理解和印象。這不僅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提升他們的預習效果。
其次,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引導學生做好聽力與口語知識預習。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繪本音頻,讓他們當堂聽練,而且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聽練,從而提升他們提取和理解重要信息的能力。
最后,運用圖文結合的教學策略講述文章內容,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達到拓展他們知識視野的目的(吉小紅 2020)。
1.圖文對照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借助繪本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向學生展示各種圖片,幫助他們理解繪本中出現的各種生詞及內容,提高其閱讀能力與水平。以繪本The Raven and the Fox為例,雖然學生通過看圖可以理解故事的大概意思,但如果采用分析圖片的方式引導他們閱讀,他們對繪本中的生詞的含義和故事內容的理解就會更深刻。比如,“He takes the cheese.”“The raven opens his beak to sing.The cheese falls out!”中的cheese是學生沒有學過的單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采用圖文對照的方式學習,自然就知道了這個單詞的意思是“奶酪”。
2.小組合作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例如,在教授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sman’s Books時,教師指導學生改變jigsaw reading(拼圖閱讀)的方式,要求他們小組合作,集思廣益、分工協作,使他們感受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從而達到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等融為一體的目的,推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丁瀾 2020)。
3.延伸拓展
在應用繪本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根據繪本內容拓展和延伸相關內容,達到升華教學目標的目的。以繪本Duck cycling notes為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Finally,the duck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tractor.What was it thinking about?Where does it drive the tractor?Who will it meet?Can it put the tract or back?”等問題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大膽猜測,按照繪本閱讀教學內容的要求,完整地表述故事。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闊其英語視野,從而確保閱讀教學活動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