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上秦鎮中心學校 崔興豐
(邱瑞玲)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對學生之后的思維能力培養和學習能力提升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必須讓學生進行高效的數學學習。因此,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顯得至關重要。在創新應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應積極地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積極作出突破,在課程改革環境下,有效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小學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在當前的新課程改革環境影響下,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由于當前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影響,競爭的日益激烈,國家之間的綜合國力比拼,演變成人才之間的競爭。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教育教學是非常關鍵的手段。因此,國家對教育的關注度和重視度也越來越高。現階段由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數學教學在改革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傳統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影響,很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時期,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較好的邏輯水平和思維能力。在小學學生學習過程中,數學知識是難點內容。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為了能顯著提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逐漸創新教學方法,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小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小學教學模式不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逐漸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有效促進學生數學學習,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水平的發展,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大背景下,對傳統的教學方式也相應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首先,要能變單向的傳授為雙向的激發、引導與探索。在教學中,突破傳統單向教授知識的模式,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以及授課目標,不斷讓單向傳輸知識變為雙向的知識信息的相互傳遞,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不斷增強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培養其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數形結合等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把灌輸式教學課堂改為激發式、啟發式教學課堂,能使學生的主體性被充分調動,學生樂學,主動學,產生強烈求知愿望,這也成了有效教學的基本保證。其次是要能變被動接受記憶,轉為主動思考、理解、記憶。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教學大綱以及內容的限制,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都得不到激發,有的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陷入惡性循環,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需不斷拓展教學形式,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變被動記憶轉為主動的思考、探究,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主動思考、主動理解,主動挑戰更有難度的問題并解決問題,進入越學越想學的良性循環。學生在不斷成為發現者、探索者的這一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達到預期學習目標。
雖然新課標明確了課堂模式需要進行一定的改善,但當前部分教師依然存在一定的應試教育思想,課堂模式和教學方法相對比較落后,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不足,很容易使學生提不起興趣。因此在當前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思維基本上是以自己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學習起來相對被動,課堂內容也基本以灌輸課本知識和考試重點為主,并沒有意識到激發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不過在學習過程中,課堂的質量除了受到教師能力的影響外,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興趣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教師過多的干涉不僅不會讓學生的思想受到束縛,而且還會感受到過大的壓力。畢竟數學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大部分教師也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能力問題,因此依然再采用口述、板書加練習的方式展開教學,尤其是板書時間大幅拖延了課堂的進度。因此教師一定要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歸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并且積極配合信息技術,讓課堂質量和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問題和練習雖然受到了教師的重視,但問題和練習的方法卻很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傳統教育的提問方式過于單一,而且基本以教師為核心,提問內容浮于表面,大部分情況下都會讓學習比較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或者利用問題來督促走神的學生,這種方法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且不利于學生的思考。而傳統的練習方式基本以題海戰術為主,讓學生反復練習以提高記憶力,但這種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非常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提問和練習的方式,讓提問和練習更具開放性,能夠充分帶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缺乏互動是最大的問題,由于教師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造成很多學生不敢甚至不會去主動和教師互動,教師也無法及時獲取到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情況。因此教師一定要學會讓學生提出問題,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敢于提問、勇于質疑,鼓勵學生提高自信心,確保教師能第一時間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協助學生解決相應的問題。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要秉承新型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摒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以學生為主體,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還是教學計劃的確定與實施,都要圍繞學生而進行,學生應成為教師考慮的主體。在小學數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的設定與安排,都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綜合學習能力,有效實施教學,發揮學生課堂主人翁的作用,滿足學生數學學習需求,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動力,主動去獲取知識,思考知識,探究知識,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尊重,首先就是要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以主人的意識在學習中進行積極思考與探究,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也能促進教學效果得以進步。比如,在教授長方形面積的相關內容時,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知識的探索與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意識以及發展數學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相關課題內容,首先讓學生明確這一節課要具體完成的教學目標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自主預習,結合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加以自主探究,了解長方形面積公式中各字母的含義,充分掌握該公式的應用方法,并引導學生參與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習過程中,通過主體性的激發,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推導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本節課內容,提高課堂效果。
在小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興趣培養是非常關鍵的,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要創新數學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教師可以學生的興趣培養為突破口,讓學生喜歡數學學科,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一些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這些生動形象的場景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學生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運動館的場景,引導學生描述自己喜歡的運動形式。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教師需抓住教學時機,運用球類運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描述不同球體的外形特點,進而引導學生了解與圓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場景的設置,將所有講述的知識融入場景,讓學生通過觀察、互動和討論,掌握相關知識內容。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還能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重視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最終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創新。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時期,有時會根據自己對教師的親密程度,決定是否要積極學習。如果教師能讓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就更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整體教學質量也會有明顯的改觀,從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學生需對學習期間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有更全面的了解,并實現與教師平等地溝通和交流,與教師成為好朋友。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最終實現數學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不斷創新課堂和教育的基礎。教師通過用尊重以及平等的情感感染學生,讓整個課堂充滿愛和溫馨的氣氛,促使學生產生積極而輕松的學習狀態,使學生樂于投入探究以及嘗試的過程,發揮想象力、挖掘潛能。在教授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這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以猜謎語的方式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讓學生從中明白道理,接著,引導學生從對三角形以及梯形的已知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對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進行思考與探究,這樣學生更易產生思維的連貫性,有效思考問題,成功解決問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放手讓學生學習、思考與探究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催化劑。小學數學教師需將學生的學習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能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學習,更加積極地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給學生創設一個可以獨立學習和創新的環境氛圍。例如,學生在探究梯形的面積過程中,學生在之前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因此,教師需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究、積極思考,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探究,并最終總結和歸納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圖形的變換和重新組建,尋找不同的問題解決策略,深刻體會到創新的意義。
教師在運用較為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時,整個課堂比較單一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依靠粉筆和講述,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數學教師需更加積極主動地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思考。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創新,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呈現。與其他學科知識相比較,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也就是將抽象的數學內容與具體形象的圖形內容相互結合,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將復雜的數學關系更加簡潔化呈現,尤其是在解決一些比較困難的數學問題時,可以將一些問題進行詳細剖析。這樣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生學習“面積”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紙片涂色問題,對圖形進行分析。教師需充分分析圖形之間的聯系,利用圖形有效地進行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和分析問題。其次,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先進信息技術。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轉變的階段,學生更喜歡具體實際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更多的學習素材,并通過形象、生動、真實的情境創設,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認真操作、積極交流和溝通,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真實的感受,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更多數學知識,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在學生探究三角形面積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動態畫面,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通過動態畫面驗證學生的猜測。學生的猜測與教師所準備的課件相吻合時,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并可以讓學生根據相關數據提出問題,驗證自己的猜測。因此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的創新與改革。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首先需了解教學創新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合理地運用豐富教學方法,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