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東區第二實驗小學 周福蓉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五育并舉”“課外鍛煉”“體育鍛煉”“家校聯動”等成為高頻詞。作為一線體育與健康教師,要從日常工作著手,從課堂內外雙向出發,實現體育錘煉意志、健全人格的功能。
在“雙減”背景下,如何實現在無專業教師指導下學生自我組織的“勤練”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研究通過情境化、簡單易懂且喜聞樂見的鍛煉方法,幫助學生達到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目標,為實現終身運動夯實基礎。
快速跑,即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規定距離,是發展速度素質的教學內容。30米、50米是貫穿于小學全階段的快速跑運動項目。快速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柔韌,以及耐力素質。
快速跑,其作為發展運動者基本運動能力的一個項目,有助于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對于學生其他運動能力的培養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小學階段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學生健康發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水平階段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該項運動時容易出現不同的問題,在教學中也存在不同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經過長時間教學總結及研究教材發現:水平一學生(小學一、二年級)在進行該項運動時容易出現跑動路線不直的問題;水平二學生(小學三、四年級)在進行該項運動時容易出現落地位置不對、蹬地力量不足的問題;水平三學生(小學五、六年級)容易出現腿部高抬不到位、擺臂不充分的問題。
本課題在研究快速跑能力的提升途徑時,充分落實每天校外鍛煉一小時以及“雙減”政策,基于家庭學習環境,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運動技術特點,精準地設計鍛煉內容。
熱身活動指的是在正式進行運動前以較小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活動肢體,為隨后的身體活動作準備,其可以達到提高后期活動效率、降低肌肉粘滯性,以及減少運動損傷的作用。
1.“頭部寫字”。
頭頸部為人體最脆弱的部分,在劇烈活動進行前要做好該部分的準備活動,本研究設計使用“學科融合”的思想,在做完頭部前后左右四個方向的基本運動后,使用“頭部寫字”,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需要寫的字。學生的主動選擇權,讓該準備活動每天都有不同的內容刺激學生的神經,在充分活動其頭頸部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
2.“四肢剪刀”。
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為快速跑活動中重要的身體部分,日常體育活動前進行的擴胸運動、振臂運動以及弓步壓腿、膝繞環運動都是為了達到活動以上身體部位的作用,考慮到家庭學習環境缺少較大的空間,設計出“四肢剪刀”動作。
腰腹、腿部及上肢部分為快速跑運動中身體用力的主要部分,在減少身體能量損失的同時讓以上身體部位得到充分的調動是本環節熱身活動所要追求的目標。
3.“手腳并用”。
手腕和腳踝是人體較脆弱的關節,沒有豐富的肌肉包裹卻是運動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準備活動部分設計了活動踝、腕關節的動作。
基本部分作為提高快速跑能力途徑的重要部分,該部分能夠針對不同水平階段學生的身體特點及技術能力特點進行有效的練習。
1.水平一學生:“路線我最直”。
水平一學生處于神經系統發育水平不高、對身體的控制不精細階段,在跑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不能跑直線的問題,在給定標志物跑直線后還會出現低頭的問題,因此針對水平一學生的特點設計出“路線我最直”這一游戲。
該游戲在室內或室外均可進行,通過參照標志性直線(室內地板、瓷磚接縫或室外社區運動跑道),過渡至練習場地正前方與目光平視處的標志物,進行快速走,走動過程中逐步從依靠腳下標志線向逐漸可參照正前方標志物進行,逐步過渡至不低頭、目視前方,人數較多可進行快速直線走動比賽。
2.水平二學生:“腳掌腳跟最有力”。
在學習快速跑的過程中,水平二學生容易出現腳掌、腳跟發力不充分而導致跑動動作變形、跑動速度受影響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結合該水平階段學生對于身體部位認知不明確而導致的無法分清腳掌與腳跟部位的特點,以及腿部力量不足的問題,設計出“腳掌腳跟最有力”這一游戲。根據自身基礎身體素質選擇適宜的運動量,間歇時間不宜過長,運動時要求動作標準。
3.水平三學生:“擺臂抬腿我最快”。
水平三學生在身體素質得到發展的基礎上,其前兩個階段的學與練運動方法及發力部位基本定型,但由于其擺臂及腿部的蹬擺不到位而導致跑動速度較慢,這是提高該階段快速跑能力的重點突破環節。進行該環節前做足準備活動,把控好間歇時間,運動過程中注意呼吸節奏。
不同水平階段的學生除存在水平間的差異外,同水平內的學生也存在身體素質之間的差異,基于此設計出本環節的“攀登高峰”活動,從身體素質、心肺能力、動作形式等方面進行快速跑能力的強化。學生可根據年齡、身高等條件自主選擇適宜的臺階高度,練習過程中目視前方,加深呼吸。運動能力較差者可根據自身條件控制每組活動時間,隨運動能力增強逐漸增加每組運動時間及運動組數。
良好的放松活動能夠起到消除運動疲勞、促進機體快速恢復的作用,并且通過該環節達到提高肺活量以及身體柔韌素質的作用,本環節依據不同水平階段學生的基本特征及上一階段的練習內容設計出以下活動。
1.水平一學生。
第一環節:吹氣球。
基于水平一學生想象能力較強的特點,創設吹氣球的活動,促使其主動地進行深呼吸活動,在緩解本次運動疲勞的基礎上達到發展心肺能力的作用。最大吸氣后緩慢吐出胸腔的氣體,不要過度呼氣,嚴控每組間歇時間。
第二環節:我的房子最穩。
在進行大量的腿部專項練習后,需要在放松環節對腿部肌肉進行拉伸——循序漸進下橫叉,緩慢拉伸,注意逐漸加大呼吸深度。此環節在進行拉伸的同時,加強學生對身體的控制,從而強化其克服自身重力的腿部力量。
2.水平二學生。
第一環節:牛氣沖天。
水平二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自我超越意識和競爭意識,借助紙巾進行“牛氣沖天”這一游戲——雙手捏住紙巾上面的兩個角后持于面前,吹起紙巾,可進行計時練習,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進步,激發其運動的堅持性與長期性。
第二環節:六條線。
本階段設計練習者俯身,雙手去摸最遠的一條線,進行腿部拉伸放松的同時,再次強化其對以上部位的控制程度。腿伸直,循序漸進,緩慢拉伸,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3.水平三學生。
本階段通過“牛氣沖天”環節實現呼吸系統的放松與心肺能力的提升,輔助“抓腳行動”,提升學生的柔韌素質。
通過研究,總結出各水平階段學生在身體練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以及錯誤動作背后身體素質的欠缺之處,針對性地找到快速跑能力的提升途徑,創設情境化的動作練習,通過“必做+選做”的模式滿足不同基礎素質學生的練習需求,實現“雙減”背后的“勤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快速跑能力,為實現體育強國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