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實驗小學 曾佳妮
因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深刻地進行科達伊教學法的理論認知,并通過多元化綜合性運用策略的探究來實現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使科達伊教學法能更好地滲透到小學音樂教學的各個領域,使其自身具備的教學優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以此促進素質教育下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
科達伊教學法是匈牙利民族音樂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科達伊·佐爾坦在音樂創作及教育實踐中逐漸總結形成的一種優秀的音樂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中不僅注重尊重音樂學習規律,同時還注重增強學生審美體驗和學生對音樂教學中文化內涵的理解。由此可見,科達伊教學法與當前素質教育理念有著很多不謀而合的內容,對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有著顯著的借鑒意義。
科達伊教學法與奧爾夫、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并列,被譽為“世界三大優秀音樂教育體系”。在科達伊音樂教育體系中,“音樂屬于每一個人”的思想是其最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對音樂教學發揮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在我國的音樂教學中,對科達伊音樂教學法的研究與運用已經有40余年,結合我國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情況,總結出了“全面音樂教育”“運用民族音樂素材”“重視音樂教師教育”等核心原則,對我國音樂課程教學的改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通過以上對科達伊教學法概述的介紹以及多年來音樂教學實踐運用的經驗來看,科達伊教學法與其他音樂教學法相比,具有顯著的教學特點。
1.注重歌唱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審美體驗的增強
在科達伊教學法的實施中,歌唱是最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任何一個學生都能通過這一簡單、有效的途徑來進行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不僅集中地體現了科達伊“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的核心思想,同時也能使學生在對歌曲進行演唱時獲得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以此實現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及鑒賞能力的培養。
2.注重音樂學習規律的遵循以及循序漸進教學規則的遵守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教學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教學相比有著特殊的學習規律。在對科達伊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音樂課時的保證和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使學生在反復的聽覺刺激中獲得螺旋上升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學生音樂素養循序漸進的培養與提升。
參加訪談的留學生中,無論是哪個班的學生,都有人認為問卷“很難,有些話我不知道(漢語)應該怎么說”。主要的問題是“題目都能看懂,答案每句話好像都對,但不知道選哪個”,原因則是“平時總是只說一句話(注:只用一種說法)”,“有些用法和上課學的不一樣”。但也有中級班的兩個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一個說“我覺得這個考試不太難,還可以”,另一個則覺得“很有意思,像HSK考試的聽力”,“還可以,應該是考尊敬和不尊敬的說法吧”。
3.注重音樂教學中文化內涵的發掘
科達伊本人是一位著名的民族音樂學家,其對民族音樂的開展非常重視,這就導致科達伊教學法中蘊涵著濃厚的文化內涵。因此,教師在對科達伊教學法進行運用的過程中,既應對民族音樂教學給予充分的重視,同時更應注重音樂作品中文化內涵的發掘與滲透,在提升學生藝術文化修養的同時,也體現出了音樂作為語言藝術的獨特魅力。
科達伊教學法是一種具有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模式,是對意大利的字節音名、英國的首調唱名法以及手勢音符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對科達伊教學法進行運用的過程中,教師就能對其中包含的多種音樂教學方法進行綜合性的運用,有效地突破了以往單一、僵化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更加具豐富、多樣性。
科達伊教學法是一種注重本民族音樂融合的教學方法,它倡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將本民族的民間歌曲、童謠等作為教學素材。因此,通過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科達伊教學法的運用,教師就會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進行滲透,使學生在對傳統音樂、民間音樂的了解中,深刻地感受到音樂中蘊涵的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有效地促進了傳統音樂因素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同時也實現了傳統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發展與創新。
科達伊教學法認為兒童時期是學習音樂、進行音樂素養培養的最佳時期,教學法中涉及的一些音樂教學方法也具有顯著的趣味性,非常適合兒童的身心成長特征。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積極地進行科達伊教學法的運用,使學生能通過自身身體機能、聽覺、視覺等感官的調動,在玩耍、游戲中感受音樂,以此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科達伊教學法作為音樂教學中一套嚴密的教學體系,不僅體現顯著的循序性和漸進性,同時也涵蓋著廣泛的教學領域和教學內容。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對科達伊教學法進行運用的過程中應將其與節奏教學、歌唱教學、合唱教學、欣賞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以此實現科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綜合運用。
節奏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最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學生只有對節奏的音響、韻律以及符號進行有效的認知,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旋律以及蘊涵的深刻情感。而科達伊教學法作為一套完整的音樂教學體系,在節奏教學方面具有與傳統節奏教學所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小學音樂節奏教學法的優化、變革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一,科達伊教學法中具有創新性的節奏讀法。節奏讀法是結合節奏教學需要而設計的一種節奏記憶、感知的方法。長期以來,我國小學音樂的節奏教學中所有的節奏都讀“da”的音,而在科達伊教學法的節奏教學中,每種節奏都有著自己獨屬的讀法,并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節奏讀法,使節奏教學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這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節奏教學時,就能將節奏要素與音樂作品的教學相分離,使學生結合著節奏讀法,通過身體律動來對節奏的音響、韻律及符號進行體驗,以此強化了學生對各個節奏的記憶,優化了小學音樂節奏教學的效果。
第二,科達伊教學法中具有多樣化的節奏教學方式。小學階段的學生音樂認知能力相對較差,在小學音樂的節奏教學中也很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科達伊教學法作為一種遵循音樂學習規律的人性化教學方法,在結合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基礎上,有著多樣化的節奏教學方法。如,教師可以將節奏教學與趣味性的教學游戲進行結合,使學生能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進行節奏知識的學習、記憶與訓練,以此獲得良好的節奏教學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將節奏教學的內容以兒歌、童謠的形式進行表現,這樣學生就能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兒歌、童謠在記憶中實現對節奏教學內容的有效學習,以此激發學生對小學音樂節奏教學的學習積極性。
在科達伊教學法中歌唱教學是最為重要的一種教育手段,是體現“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為核心思想的重要途徑,因此,科達伊教學法對歌唱教學格外注重,對當前的小學音樂歌唱教學起到了重要的啟示與推動作用。
第一,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應注重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科達伊教學法是一項注重文化內涵的音樂教學方法,民族民間音樂是其最為重要的一項教學素材,學生通過民族音樂的演唱不僅能感受到其鮮明的時代特色,同時更能在演唱中深刻地體會到音樂作品中蘊涵的傳統文化內涵,有助于學生民族自豪感、認同感的形成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因此,在小學音樂的歌唱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進行民族音樂作品的引入,并在對其進行歌唱教學時進行內在文化內涵的挖掘與滲透,以此實現科達伊教學法的集中體現和綜合運用。如,在對學生進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歌唱教學時,教師應在教學歌唱的同時進行蒙古族民歌特點以及相關民族風俗等背景知識的講解,這樣學生就會在學習這首歌曲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我國多民族團結的和諧氛圍,對歌曲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二,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應注重演唱與演奏的相互融合。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內容,蘊含聲樂、器樂等多種教學因素。而科達伊教學法作為一種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方法,倡導多種教學方式、因素的融合,以此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刻理解,實現歌唱教學效果的優化。因此,教師在將科達伊教學法運用到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樂器的演奏來輔助學生對音樂作品中節奏及旋律的感悟與記憶,在融合性的教學中實現學生歌唱教學效果的提升。如在教學《太陽出來了》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通過樂器的演奏表達自己的學習感悟,這樣使學生以自主感悟的方式進行了歌曲的記憶與學習,增強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和表現能力。
合唱教學是一種由集體完成的多聲部的演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它不僅更加有效地增強學生對音高、旋律的認知與把握,同時對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也發揮著重要的教育意義。而科達伊教學法吸收了匈牙利學習中關于多聲部合唱教學的經驗,實施了多樣化、有效性的合唱教學方法,對我國小學音樂的合唱教學起到了重要的優化、創新意義。
首先,應注重合唱教學的循序漸進,從二聲部開始進入。合唱教學是對多聲部音樂作品進行的教學,但是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對多聲部作品的接受度普遍偏低,直接對其進行多聲部作品的教學很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科達伊教學法作為一項遵循學生音樂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生音樂知識的循序漸進。因此,教師在合唱教學進行科達伊教學方法運用的過程中,就應引導學生從最基本的二聲部作品開始進行學習、訓練,從而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效果。其次,應注重多聲部訓練中學生身體律動的有效結合。合唱教學作為一種由集體形式完成的演唱教學,每個學生都會負責一定聲部的演唱,這就對學生的音高、音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學音樂合唱的科達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肢體律動的形式,對自己負責的聲部做出反應,并在不斷的訓練中養成肢體及身體的記憶,從而更好地完成合唱教學的目標,實現合唱教學效率的提高。
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課型,是以音樂作品的欣賞為手段對學生進行音樂學習興趣、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重要教學形式,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而科達伊教學法作為一種完整的教學體系,在將其綜合運用到欣賞教學的過程中,能發揮出顯著的教學優勢,使學生在聆聽、欣賞中更加直觀地走進音樂、融入音樂。首先,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音樂作品的欣賞。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創作者抒發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徑。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相對不足,生活閱歷也相對缺乏,對于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內涵無法直接的進行深刻理解。因此,在小學音樂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科達伊教學方法的運用對學生給予一定的引導,使學生能在節奏節拍——樂句練習——樂段——曲式這一逐步深入的過程中,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對音樂作品進行逐步深入的理解,以此獲得良好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果,實現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如,在對學生進行《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節拍的配合,并在逐步深入的過程中進行歌曲情感、內涵的理解,以此獲得良好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不僅是學生認識世界、感悟世界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緩解學生內心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主要方式。而在當前素質教育理念指引的教育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學面臨著更加嚴格的教學要求,教師應積極地進行國外音樂教學經驗的借鑒,通過科達伊教學法的引入與運用來為音樂課程改革的發展開拓嶄新路徑。教師可將科達伊教學法綜合性的運用到小學音樂的節奏教學、歌唱教學、合唱教學以及欣賞教學等多個教學領域,以此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和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實現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