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縣華僑中學 張開呈
“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中的重要模塊,其中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蘊涵著多元化的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綜合性學習”模塊,能豐富語文課程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探究、課外實踐,有效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往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或多或少有一些問題,如多進行課內教學,但是少實踐活動;多布置書面作業,但少綜合訓練,無法有效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基于新課改的背景,應重視“綜合性學習”的開發和教育,高效開展語文教學,更好地達成新課改教育目標,以下就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方法進行探討。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對原來的課程內容與結構進行了重新編排,閱讀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實踐能力。新教材中一般包含兩三個主題的“綜合性學習”學習版塊,一般放在單元寫作后,是對單元的總結,包含豐富多元的語言文化知識,能整體發展學生的漢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很多內容與其他學科具有一定聯系,它重視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融合,還能培養學生信息搜集能力、團結合作的精神。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特別重視開發與利用“綜合性學習”,通過研讀教材上本模塊的主要內容,充分認識目標結構,提前準備相應的資料和進行全方位備課,構建課堂教學的總體思路。
例如,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為例,第二單元后的綜合性學習是“有朋自遠方來”。重點在于讓學生互相認識,能通過全面介紹自己,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經歷,讓同學可以了解自己,與人交往和互相交友。教師要提前作出指導,與人交友需要真誠與愛心,圍繞“交友之道”開展主題學習活動。關于交友的主題,古往今來有不少名人軼事,也有許多關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論述等,如《論語》中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碧拼笤娙送醪凇端投派俑问裰荨分袑懙溃骸昂却嬷?,天涯若比鄰?!薄安澜^弦”“管鮑之交”等為人們津津樂道。因此,在開展本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前,教師要先布置課前自主搜集資料的任務,要求學生搜集關于交友的各類資料,分組閱讀和整理關于交友的詩詞文章和成語典故,并聯系實際生活進行交流探討。在打好基礎后,教師要讓學生共同策劃、組織與實施主題活動,充分展現各自的風采。由于這類活動涉及資源的獲取、場地的布置、活動的實施等內容,所以教師要建議學生邀請學科教師共同參與,更好地發揮集體力量。在活動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制作綜合性學習的評價表,包括聽、說、信息搜集、合作、綜合評語等項目,確定評價指標,分為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總評,分為不同層級進行科學評價。
綜合性學習不同于一般的學習,它是一種包含基礎表達、信息搜集、資料整理、合作探究、課外實踐的綜合性活動。因此,在實施前需要充分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教師在認識綜合性學習的結構后,還要整理與綜合性學習主題相關的資料,以及布置課前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搜集整理、開發運用課外資源,可以挖掘生活中的資源,也可以去互聯網上搜索。生活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日常生活與社會交往中的言行舉止,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家庭生活,以及各類圖書與報紙雜志的資料,都可以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資源,需要學生學會觀察、善于傾聽、重視記錄和積累、學會思考,才能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ヂ摼W資源更為豐富,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借助搜索引擎與新媒體資源,搜集開發相應資源。
例如,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在第四單元后面的綜合性學習是“少年正是讀書時”,要明確語文的學習是重視課內學習方法,課外進行實踐,延伸與補充要借助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學生僅僅閱讀探究教材內的課文是不夠的,還需要探索閱讀豐富多樣的課外文本內容?;谡n外閱讀相關主題,重點是培養學生積極閱讀的興趣,使之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根據有關結構統計的國民閱讀指標數據,可以明確我國公民的平均閱讀數量不足。先通過讓學生填寫閱讀調查問卷,了解學生閱讀情況,發現課外閱讀中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布置課前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搜集開發相應的課外資源。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調查統計主要書籍類型,確定初中生需要閱讀的古今中外書籍,可以按照人物傳記、經典小說、名家散文集、詩歌集、歷史著作、科普作品、童話語言故事、哲學讀物、心理學讀物等類型列舉,整理自己所讀過的所有書籍,試著回憶主要內容,結合通常的閱讀習慣,思考如何修正與完善;去圖書館和互聯網上搜集“名家談讀書”的資料。比如,朱光潛的《談讀書》,鄧九平的《談讀書》,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龔育之、石仲泉的《毛澤東的讀書生活》等。教師通過布置課前搜集開發課外資源的任務,可以讓學生為課上更好地參與綜合學習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中,教師做好前期的備課準備,以及讓學生搜集開發課外資源,可以為課堂上的學習與探究活動打好堅實的基礎。教師還要重視科學規劃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將課本的知識轉為心中的知識。因此,應聯合課堂內外的知識,不僅僅運用學校資源,還要用家庭與社會的資源,開展與主題相關的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活動,創造多種多樣的輔助學生學習與實踐的機會。實踐活動可以與語言培養結合,構建交流會;與信息搜集和動手實踐結合,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與寫作、繪畫、宣傳等結合,組建一些興趣小組,創立班級刊物等。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文學部落”,組織文學興趣小組,開展不同主題的文學研究、文學創作類活動,探析文學中的美好詩意與獨特美感,體會閱讀與成長的快樂。教師要先帶領學生科學規劃此類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文學興趣小組中通力合作,充分運用搜集和整理的資源,參與不同主題的活動。比如,同讀一本書,參與讀書交流會;分享自己最近讀過的書,說說心得感悟;根據經典名著寫出讀后感,讓小組同學進行點評。關于文學興趣小組,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結合文學體裁,組建詩歌、戲劇、小說、散文的興趣小組,發揮不同小組的特點,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又如,詩歌小組重點結合《唐詩三百首》與名家鑒賞書籍,根據詩經、漢樂府詩歌、魏晉南北朝詩歌、唐詩等進行交流探討,創作詩歌鑒賞作品。除了組織讀書寫作交流會,教師還要引導小組參與布置文學角的活動,文學興趣小組負責文學角的建設、管理,豐富書架書籍,借還與保管好圖書,這需要發揮不同學生的力量。在活動期間,教師還要指導文學興趣小組參與創立班刊,運用所需知識參與設計、編輯、宣傳等活動,提供豐富的文學素材,定期進行文學活動報告,讓有興趣的學生供稿,整理好原創文學作品,可以更好地轉化所學知識。
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還要根據學習活動的主題,引導學生參與小組探究,根據其中的任務,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揮小組合作的力量完成任務,以此培養學生創新創造的能力。這需要學生提前做好準備,教師先提前布置搜集整理資料、生活實踐調查的任務,然后讓學生根據豐富的文學資料、校園案例、生活經歷等,參與對話交流、主題研究、小組研討等活動。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后面的綜合性學習是“人無信不立”。基于誠信的主題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先要布置課前任務,要求學生:搜集整理關于誠信的名人軼事、名言警句、成語典故、經典論述等,總結關于誠信的思想內涵;通過采訪道德模范,訪問父母與師長,傾聽他們對誠信的見解;搜集身邊以及校園中講誠信的事件,比如,學校創建“誠信考場、誠信班級”的活動、舉行以“我誠信我光榮”為主題班會的活動等。做好這些準備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這些創新創造任務,結合誠信相關的名言與故事,寫出自己的見解與感悟,制作精美小冊子,整理成電子圖文資料,并在校園文化宣傳欄展示;邀請道德模范做以“誠信”為主題的講座,學生分組討論講座內容,并結合學校創建“誠信考場”與“誠信班級”等活動,深入探討,提出自己的見解與主張,在班上與同學、教師交流,請道德模范點評;學習演講的技巧,根據誠信的主題,寫出演講稿,先在小組內試講,各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演講。要讓學生逐步完成這些創新創造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知識運用和表達的能力,培養其創新創造的能力。
初中階段,學生不僅學習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課,還要學習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初二開始學習物理,初三開始學習化學等學科,掌握了這些學科的一些基礎知識。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相關主題的綜合性學習實踐,以此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根據部編版語文教材上的綜合性學習主題,開發與更新資源,組織學生積極地參與小組探究活動,將實踐主題與現實生活、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服務于生活,如何更好地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以此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之后的綜合性學習是“以和為貴”。這個主題在于讓學生認識“以和為貴”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探析“以和為貴”的內涵,以及它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先講述《將相和》的故事及播放一段“六尺巷”的故事視頻,吸引學生,激發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接著提出問題:“你在學習與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類似情景?‘以和為貴’對個人、國家、社會有何意義?在學習與生活中如何踐行‘以和為貴’理念?”基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上的內容,如“尋‘和’之用”,引導學生搜集相關歷史故事,體會“和”的思想對調和人際關系、解決各種糾紛的作用,并用“和而不同”“和為貴”理念處理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矛盾;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歷史學科知識,如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等,體會“和而不同”對促進中外文化、經濟的交流與進步的作用。當然,學到“以和為貴”知識后,學生就可以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這種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是讓學生用所學知識參與實踐,從而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
學習評價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評價可以總結教學與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明確在學習與探究過程中主要的收獲、存在的問題等,引領學生進行交流與探討,不斷地修正與完善,實現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積累與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文化素養。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具體展現的情況,包括聽說、信息搜集、調查實踐、活動總結等,構建評價量化表,實施科學的綜合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同學與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等。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面的綜合性學習是“身邊的文化遺產”。這個主題是組織模擬活動,讓學生參與市級文化遺產項目的推薦、評選、申請和答辯。此項活動需要各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參與,包括搜集和整理文化遺產資料、小組討論“申遺”項目、進行實地考察、撰寫申請報告、召開模擬答辯會等,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能更好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以及交流探討、協作探究、調查走訪等方面的能力。在完成這些項目后,教師可以根據本主題的目標,結合各個小組的圖文展現情況,并且基于以上的能力要素,設計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評價表,確定A、B、C、D 四個等級,先讓各小組進行自主評價,然后小組之間互相評價,教師最后予以總結評價。在總結評價中,教師應多鼓勵和表揚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今后更加積極地參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探究與實踐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科的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綜合性學習作為初中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聽、說、讀、寫和信息搜集,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是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項目。開發與利用綜合性學習版塊,教師需要根據教材的主題,明確初中生的學習基礎與認知狀況,做好備課等準備工作,布置課前搜集資料等任務,在課堂上組織多種多樣的小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