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陽谷縣實驗小學 史曉慧
在當前“雙減”政策全面落實的背景下,我國學校管理工作也面臨著全新的要求。小學作為學生知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管理工作至關重要,直接決定著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塑造情況。因此,本文就從當前小學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著手,針對實際問題,探討新形勢下小學學校管理工作的具體策略。
小學作為整個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生在此時期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因為這一時期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學校和家庭,所以,學校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高效的管理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一個積極、健康的環境中學習,促進智力的多元發展,還能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健全的人格,從而為其今后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奠基。因此,在新形勢下,有必要重視學校管理工作重視,緊跟時代步伐,完善學校管理辦法,更好地滿足《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素質教育和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全面提升學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就當前來看,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小學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認為學校就只是學知識的場所,過于關注文化課,提高教育要求,布置繁重的作業,教育觀念非常落后,長此以往,學生只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而且這與“雙減”政策下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要求也是極為不符的。不僅如此,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很多教育管理者在教學管理經驗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日常教學中只關注理論知識講授,卻忽略了思想道德和身體素質方面的教育,不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和管理方法,這種利用過去方法面對現代教育的模式是非常不正確的,直接影響著小學教育管理水平。
隨著“雙減”政策、“五項管理”等政策的實施,教育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對現階段小學的教學管理體制而言,內容過于傳統,再加上之前實施的教學管理體制對教育管理者影響頗深,所以,當前各項教學管理工作依然沿襲的是最初的管理方法,管理內容多,涉及范圍大。首先,在具體的教學管理工作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務工作人員存在執行力不強的情況,認為教學管理“差不多”就行,不必較真,沒有統一的規范;其次,在相關管理制度上,形式化現象非常嚴重,制度實施缺乏連續性,也正是因為缺乏制度的約束,教師很難定期參與考勤,聽課評課也不夠積極,學校很難對教師進行準確的教學評價,更無法體現在教師平常的績效考核中。在長期缺乏完善管理制度的情況下,教師工作積極性不夠,日常教學比較隨意,最終只會降低學校的師資水平,不利于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
在平常教學中,很多教師備課時出現抄教案、全盤照搬PPT 的情況,上課也是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課后作業布置更不合理,只一味地要求學生抄寫,缺乏探究性的作業,毫無意義;另外,從師德建設方面來看,教育學生方法不當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很難發揮出自身的榜樣帶頭作用,職業光榮感和社會責任感不夠。而學校又不夠重視這些問題,教師培訓力度不夠,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差異大,尤其青年教師在教學經驗上存在很大欠缺,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展開是非常不利的。
就現階段的小學學校管理工作而言,學校對德育工作缺乏足夠的關注,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道德觀念、綜合素質上都不能接受到最新的教育,日常教學中忽略與德育相關的活動,即使會間隔一定階段開展德育活動,也僅限制在課堂上的說教,缺乏具有創新性的課外活動,德育工作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學校管理不能滿足《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教書育人的要求。
安全作為小學學校管理的基礎,也是非常關鍵的內容,只有保障了小學生的安全,才能支撐其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還相對較小,認知能力有限,對自己所做事情是否安全缺乏準確的認識,例如,課下時間追逐打鬧,不講究文明衛生等,這些都是學校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旦產生一些嚴重后果,于學校、于學生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
對一個民族而言,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同理,創新對學校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不懂創新,學校工作就難以順利推進,就很難滿足新時代對教育工作的需求。作為一名學校管理工作者,當前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學習,掌握學校教育、管理的最新理念和知識,創新學校管理方法,在提升課堂效率和學校教育質量的同時更要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學校要想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必須要轉變以往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的思想模式,緊緊圍繞《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文件開展學校管理工作,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積極采用先進的管理辦法,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融入人文和科學教育,促進其道德、知識和技能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學校管理水平才有可能實現整體的提升。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對人們來說,很多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所以,如果小學階段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后期學習也必將受益。因此,小學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將教育教學管理重視起來,共同努力,解決當前管理中的問題,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具體而言,在學校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現有的管理制度進行優化,針對當前學校管理工作人員執行力度不夠的問題,學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一定要進行明確的分工,每位管理人員都要有明確的工作任務,實現精細化管理,例如,負責教學的管理人員,要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一旦發現教師教學中存在問題,必須及時提出、及時改正;負責學校安全方面的管理人員,每天必須要在教學樓巡視,課余時間也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盡可能將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降至最低。只有像這樣進行明確的分工、精細化的管理,才能真正意義上避免學校管理工作人員執行力度差的問題,為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撐。
除此之外,學校還要重視獎懲機制的建立,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眾所周知,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濃厚的教學氛圍是非常必要的,無論教師和學生,只有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才有更高的熱情投入學習,教師認真教書,學生努力學習。但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當前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工作中無法保持較高的熱情,不能全心投入教學,長此以往,學校的學習氛圍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而通過深入分析發現,之所以會出現教師積極性不高、經常抱怨的情況,與學校不合理的用人和獎懲制度有直接的關系。所以,當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解決用人制度和獎懲制度不合理的問題,對教師升職、提拔等一系列的人事問題,學校在任命前一定要綜合考慮,衡量相關教師的資歷、教學質量、教學能力等指標,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教師,盡可能地保證教師人才的合理利用;而對沒有升職的教師,一定要與其進行充分的溝通,讓其明白自己的教學問題,并督促教師努力學習,積極糾正,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后續的提拔、升職奠基。除此之外,更要明確學校教師的獎懲機制,切忌出現一味追求成績的情況,也可以說,教師的薪資獎懲不應該只以班級學習成績的好壞決定,還應該綜合考量其他評價考核維度。如對班級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分較高的班級給予獎勵,相應教師可享受提拔、職稱晉升、加薪等獎勵,而評分較低的班級教師則需受到相應懲罰,針對班級情況作報告,情況嚴重的情況下可實行降薪處理。唯有如此,以嚴格的管理制度為約束,學校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刻苦鉆研,學生努力學習,協同推進學校管理工作的有序展開。
要想實現教師隊伍的優化,第一,對有關小學教師管理的相關制度進行規范,穩定的教師隊伍的形成是以高素質教師為前提的,因此,學校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視教師招聘工作,聘用教師前要進行綜合的考量,其不僅要具備專業教學知識和教育理念,還要具備高尚的品德、無私奉獻的精神、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等,優先選擇綜合素養高的教師;并且,正式入職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應與入職教師簽訂平等、有效的勞動合同,以避免教師隨意辭職的情況,有效解決師資隊伍不穩定的問題。
第二,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培訓,可將校內培訓和校外學習結合起來。校內以提升教師文化素養為主,邀請專家開展專業的教學實踐活動;校外學習主要就是引導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師溝通互動,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案例,了解更多的教學情況,豐富教學視野,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打造優秀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不僅如此,學校更要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以各類教學方法的講授和對學生心理的解讀為重點,在此基礎上還要融入師德師風教育,因為一名優秀教師最關鍵的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質,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在講解知識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而青年教師剛步入崗位,對這些方面的解讀并不完善,所以,其必須要進行這些方面的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只有教師水平提高了,學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展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新時期,學校教育工作的關鍵就是“立德樹人”,尤其小學作為學生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的德育工作尤為重要。因此,教師一定要將德育工作重視起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平常教學中,往往教師做什么,學生就跟著做什么,此時,教師就要將榜樣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自己先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影響。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見到教師要問好,日常學習中積極幫助他人,形成高尚的品格;而且,所有教師必須要將德育看作一項常規的教育工作,課上課下積極滲透,每個班級每周都要開展德育活動,提升綜合素質,形成健全人格,從而為學生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撐。
學校的安全必須要有絕對的約束作為保障,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學校有必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安全教育部門,將每個部門、每個崗位的安全檢查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身上,每一環節都要有明確的責任人,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嚴厲追究相關管理人員的責任。只有讓學校工作人員真正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展開。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將安全教育納入小學生的日常教學,選擇班會和自習課的時間開展安全講座,引導學生掌握預防中毒、火災、交通事故等知識和技能,避免課下打鬧,尤其當學生之間產生摩擦時,教師一定要及時調解,避免出現打架斗毆事件,將安全問題發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校園文化是師生精神態度、價值提升和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它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提供外部環境支持。它是推動學校教育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學校領導必須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改善學校硬件設施,打造突出的校園建筑和場所,強化校園物質文化結構;另一方面,要加強精神文化建設,營造和諧校園氛圍,發揮“潤物無聲”的教學魅力,有效促進學校管理的優化。例如,校園文化在校園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育管理者應該考慮校園文化的發展。例如,作者要求教師每月圍繞學校的文化發展開展一次課堂活動,以加強學生對校園文化的感知。此外,筆者還為教師提供了校園文化發展的場所,選擇優秀教師作為校園發展的標準之星。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氛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小學管理面臨著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卓越。因此,學校領導要切實明確自己的任務,職責和使命,充分認識現代學校管理的任務和要求,認真履行管理工作職責。
總之,小學學校的有效管理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在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管理人員需要重視相關管理工作,摒棄傳統落后的教育觀,優化學校管理制度,加強素質教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加強管理,做好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德育工作,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保障學校教育水平,從而為小學學校管理整體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