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杏園小學 李曉辰
語文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必修科目之一,通過語文學習,不僅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實現文化素養的提升。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閱讀是進行語言訓練的有效途徑,這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方法。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貫徹落實,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小學生語言能力訓練,通過閱讀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提升語言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訓練的有效開展措施。
閱讀的過程也是語言的積累過程,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可塑性非常強,通過加強對他們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積累大量的優美詞匯和寫作技巧,豐富語言積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目前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需要教師根據小學生發展現狀,科學合理地引導他們參與語言訓練,豐富日常寫作和用語積累,從而促進全面發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為學生打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才能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時,教師需要利用自己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為學生營造出更加生動,形象的閱讀情境,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完成閱讀工作,在激發閱讀興趣的同時,也能提升閱讀積極性。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語言訓練,可以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自主鍛煉,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互動,完善學習思維,強化語言能力。
擁有更加豐富的語感,是保證小學語文學習質量的重要基礎。豐富的語感可以幫助小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并進行個性化的思考。有效的朗讀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語感,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也能幫助他們提升語感。在日常教學中開展語言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正確掌握語言表達方法,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強化自身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提升了語言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能更好地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文章有更深更廣的理解。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目前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思維模式和成熟的知識體系。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更希望通過模仿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內容比較少,更多的文章是基于形象思維進行的。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工作開展中,可以利用教材內容作為教學載體,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感悟和理解,不斷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小學生接觸網絡的渠道和內容越來越多元化,這深深地影響著小學生價值觀念的塑造。同時受此影響,小學生也不愿意深度學習,語文閱讀能力有待提升,不會通過閱讀來學會賞析美好的文字。當前,一部分語文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重點關注名著作品的相關內容和考試要考查的故事情節,忽視了小學生語言訓練的開展。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師開始認識到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等閱讀形式的重要性,在重視閱讀的同時,語言訓練的內容反而越來越少。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強調自主學習,導致語言訓練不到位,過于強調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反而讓學生無法掌握表達的規范性要求。如果缺少了對基礎知識貫徹落實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訓練,會讓小學語文教學價值無法充分發揮出來。語文學科的作用是其他學科代替不了的,承擔著培養學生正確理解應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重要任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扎扎實實地帶領學生開展語言訓練,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語言訓練,有助于強化當代小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讓小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文字表達邏輯更加清晰。教師要認識到語言訓練的重要性,并在閱讀實踐環節中落實語言訓練,讓學生能真實體驗到文字中表達的寫作意境和寫作內涵,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更加喜愛。在有一定的文字積累之后,學生在閱讀中還會存在很多讀不懂的地方,這是受到學生思維局限影響導致的。通過加強小學生的語言訓練,可以不知不覺地提升學生的語言交流表達能力,幫助強化學生的思維認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強化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從語文閱讀環節入手,針對小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有指導性的閱讀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小學生自主參與讀書活動,才不會形成讀死書、死讀書的現象。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某一名著當中的精彩內容與學生分享和互動,讓學生嘗試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含義,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知不覺地想要了解這一整本作品,為接下來語言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還可以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讓閱讀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例如,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詩,詩中用簡單的語言描繪出了十分優美的景色,而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生活閱歷不夠豐富,無法真正體會到詩中描寫的優美之處。文章中表述了群山剛剛沐浴過細雨,透過挺拔的松樹樹葉縫隙,可以看見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小溪中流淌著清澈的泉水,泉水跟山石碰撞之后產生了晶瑩的水花和清脆的流水聲。這一段描寫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了美麗的景色。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電子設備,為學生播放這些優美的景色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看到更加立體的景觀,并嘗試感受作者在寫作時的心情。這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能讓學生對詩的寫作含義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相應的意境印象,積累更多的語言詞匯。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相比傳統的黑板粉筆式教學模式來說更加生動有趣,也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都開始選擇使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設備,能加大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例如,在學習《桂花雨》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應的視頻影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更加生動的代入感,加強對文章語言的直觀感受,提升訓練效果。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語感的培養十分重要。通過強化學生的語感,能提升語言的領悟能力。在語文課堂具體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個真實的情境展開想象,在激發閱讀興趣的同時提升語感。例如,在學習《白鷺》這篇文章時,教師先帶領學生熟讀全文,爭取把文章內容讀正確、讀通順,嘗試讀懂文章的內容。在閱讀完成之后,學生各自匯報自己對文章關鍵詞句和對段落意思的把握,能初步理解作者在每一個段落中想要表達的情感態度。在學生進行自主理解和閱讀時,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用簡明扼要的話表達出作者筆下描寫的白鷺的特點。“精巧、一切都很適宜”這兩處的詞句描寫,能體會出作者對白鷺的感情,在閱讀中學生嘗試讀出作者的態度。為了能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畫面畫出來,在課堂上進行描述。既能夠強化學生的語感,又能夠讓學生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多開展課外閱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注重進行語言訓練,對語言運用巧妙的詩詞或句子都可以摘抄下來經常復習,以實現學生語言訓練效果的提升。
學生學習某一篇文章的內容,教師需要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并能夠積極提問,始終具備質疑意識,通過提問引導能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自我認知結構還不夠健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引導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并把該問題作為課堂上重要的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珍珠鳥》這篇文章時,教師需要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之后,嘗試總結出珍珠鳥的特點。作者在文章中描寫珍珠鳥的特點使用了各種詞語,在小學生閱讀完成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除了這些詞語之外,還有哪些能描寫自己理解中珍珠鳥的外觀特征。文章中又有哪一些詞匯是包含了作者對于珍珠鳥的感情,讓學生分析文章中某一詞匯具有的感情色彩。在不同的學生眼中珍珠鳥有不同的形態特征,如果有同學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理解,就會有學生產生質疑,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疑問大聲提出來,并相互交流互動,為什么大家的答案不一致。在此自主學習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也在進行語言表達,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訓練。
好的文章都會有一兩處留白,這是為了給讀者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這種寫作中的留白,也可以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語言訓練中。利用適當的留白能讓學生感受到文章寫作的精妙設計,從而展開想象的翅膀,提升語文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將相和》這篇文章時,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廉頗和藺相如和好了,但他們的和好的原因,可以引導學生從爭執和矛盾的過程來分析。文章中并沒有詳細說明兩人是因為什么不和,只是簡單的幾句介紹讓學生代為想象。教師讓學生尋找文章中對兩人不和原因的描述。學生打開課本,其中有一句話是“藺相如又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卿,職位超過了廉頗。”短短的一句話既總結出了上面的故事,同時也引出了下面的故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想象廉頗負荊請罪之后發生的事情。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跟課文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在表述自己想象的內容的同時,也能加深對文章內容和文章感情的理解。學生自主組織語言進行表達,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語言運用性強的文章進行閱讀訓練,并且可以分成小組進行訓練比賽,使其在比賽的過程中得到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師要注意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時語言的規范性,適當地針對學生的語言進行約束。如果教師忽視學生語言表達的過程,那么學生很容易養成不良的表達習慣。如果在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進行糾正,會影響學生對問題的回答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采用積極的鼓勵性教學評語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篇文章時,教師要求學生針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在復述的過程中提出復述的基本要求,讓學生按照此標準進行復述和練習,強調了對語言的應用,起到語言訓練的效果。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學生對語言運用不規范的情況,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尤其是對主謂賓詞語的合理運用,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運用習慣,這樣在日常交際過程中學生便能按照所學語言知識進行交際,以實現其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語言的積累對小學語文知識學習來說十分重要。小學生正是進行語言積累的重要階段,因此加強語言訓練很有必要。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幫助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閱讀素材。一般來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都是通過朗讀或者是造句的方式進行語言訓練。從根本上來講,語文教學的過程也就是幫助學生豐富語言積累的過程。教師需要重視文本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盡可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閱讀、多背誦。通過加強語言積累,對語言產生學習興趣,并不斷提升個人語感。在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認知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文本中獲得不同的樂趣,從而對寫作和閱讀產生良好的興趣,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語言能力訓練,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詞匯,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讓語言文字的規范表達和有效積累更好地助力他們學習和發展。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正確地引導,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