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陽 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文化傳承和發展成為一大關注點,傳統文化元素在產品設計中得到了巧妙運用,深受設計師和消費者的青睞,這為人們了解和接觸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近年來文創產品的熱度有增無減,在文創產品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已屢見不鮮,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基于此,下面就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圖案設計中的實際應用做簡要探討,簡要分析在文創產品圖案設計中應用傳統文化元素的主要方法,以及主要應用的文化元素。
通過觀察市場上已有的文創產品,能夠發現大量傳統文化元素是通過嫁接的形式融入文創產品中的。嫁接法作為文創產品圖案設計中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設計師可以通過該方法將與產品本身不存在任何關聯的傳統文化元素嫁接到具體產品上,讓消費者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1]。例如,2014年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朝珠耳機,就是將朝珠元素融入耳機的設計中,通過傳統物件與科技產品的融合使人產生極大的新鮮感。
重塑法是以當代人的審美需求為出發點,對一些經典形象和圖樣進行重新塑造,主要是對神話故事以及歷史典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重塑。通過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改造和應用,使得文化產品形象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同時也與原有的文化印象形成對應關系[2]。例如,故宮博物院在2014年推出的龍鳳吉祥物,將龍、鳳形象與皇帝、皇后形象進行創意結合,創造出新的文物玩偶形象,既表現出龍鳳吉祥、祥瑞的形象特征,又通過還原皇帝和皇后服飾體現了清朝皇家在服飾裝扮上精細的特征,這樣的文創產品在保留傳統文化韻味的同時,增加了其中的趣味性和創新力,進一步打開了人們了解、接觸中華傳統文化的大門。
變異法相較于嫁接法和重塑法創新力度更大,僅將歷史文物中的一些具有高辨識度的元素作為保留部分,在原有文物作品的基礎上融入新的元素,以改變原物固有的造型,賦予歷史文物新的形象特征,使得傳統文化更易被大眾接受。例如,秦始皇兵馬俑公仔的設計,設計師在設計兵馬俑公仔形象時主要采用變異法,首先對實體兵馬俑的大小進行等比縮小,然后對縮小后的兵馬俑進行繪制,通過該方法設計出來的兵馬俑形象不再莊嚴肅穆,而是給人憨態可掬的感覺,極大地增加了兵馬俑形象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變異法的運用能夠有效改變一些傳統文化元素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接近的刻板印象,為人們了解傳統文化提供了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
漢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也是傳統文化重要的表現形式,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現代文創產品圖案設計中,大多含有漢字元素,利用漢字在字體、書寫方式和風格等方面的差異性,賦予文創產品不同的文化氣息和內涵。此外,詩詞歌賦是漢字元素最為常見的表達形式,在實際的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利用率極高,增添了產品文化情調的同時也提升了個人品位。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舉辦期間,“漢字造夢”體驗店得到了許多外國運動員的關注和喜愛,他們被店內各式各樣帶有漢字元素的文創產品深深吸引,還主動要求將漢字印在自己的衣服上,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漢字獨特的魅力。2019年11月,在希臘雅典舉辦的漢字文化展覽會上,陳列了許多與漢字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其中利用甲骨文元素設計的文創產品深受外國友人的喜愛。通過在文創產品中融入漢字元素,不僅是對中國漢字的有效傳承,也是提高漢字在世界的影響力和流傳度的重要途徑。
傳統節日作為我國標志性的文化活動,源遠流長,具有極高的傳承價值。而不同的傳統節日又具有不同的意義和特色,能夠表達出人們不同的情感,由此文創產品設計師可以根據不同節日特有的意味將其融入相應的文創產品設計中,以此渲染出更加濃烈的傳統節日氛圍感,并增加產品的文化底蘊。就拿春節來說,在春節期間,燈籠、紅包、剪紙、對聯等事物隨處可見,那么設計師在設計與春節相關的文創產品時,可以將這些標志性的春節元素融入其中,以此豐富文創產品的內涵。又如,中秋節也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其主要寄托人們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之情,代表性事物和意象有明月、玉兔、月餅、花燈以及桂花等,設計師常常將這些節日元素運用在文創產品設計中,以此表達家人團聚的喜悅和人們對故鄉、親朋好友的思念。
水墨畫和書法作為我國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經過數千年的傳承與發展,早已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視覺效果,是我國傳統文化元素中的重要內容。水墨畫和書法主要以黑白兩色勾勒畫面和漢字,透露出樸實無華和清新淡雅的藝術氣質,能夠形成一種特殊的藝術境界[3]。在文創產圖案設計中巧妙運用水墨畫和書法元素,在突顯文創產品本土特色的同時,推動了水墨畫和書法的進一步發展。水墨書畫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運用比比皆是,例如,2016年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上出現的“西湖盛宴”文創餐具大受贊賞和追捧,設計師通過水墨畫的形式將西湖三潭印月、斷橋、石塔等著名景點刻畫在餐具上,使得杭州名勝古跡與瓷器餐具充分融合,以水墨畫的形式呈現出杭州特有的文化氣韻。
中國傳統圖形紋樣形形色色、歷史悠久,其中原始社會的網紋、鋸齒紋、方格紋,夏商周時期的虎豹紋、饕餮紋、龍鳳紋,以及明清時期用來記錄名人事跡、描繪祖國大好河山、記載歷史事件的圖案等在現代文創產品圖案設計中都多有應用,充分描繪出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風貌[4]。文創產品設計師將這些傳統圖形紋樣元素融入文創產品中,不僅能向世界展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進一步豐富產品的主題色彩和文化內涵。例如,銀器產品“手相連”,設計師主要利用敦煌壁畫中的圖案,將其刻至銀器上,表達了珍貴的母子之情。
我國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建筑奇觀遺產,這些傳統景觀不僅展示了我國的工匠精神,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社會人文故事,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前來觀賞。將傳統景觀元素融入文創產品,可以有效賦予景區文創產品一定的文化價值。例如,皇家園林紫禁城蘊含的皇家生活美學是相關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要靈感來源,“云起如意領帶”設計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保證領帶實用性的基礎上,融入宮廷景觀中的紋樣元素,使領帶更具傳統文化氣韻,因此大受消費者的青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文創產品圖案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有效促進文創產業和傳統文化的長遠發展。當前,將傳統文化元素應用于文創產品圖案設計中的主要手段有嫁接法、重塑法和變異法,盡管這些方法的適應場景有所區別,但實際作用大同小異,都增添了文創產品的文化氣息和價值。基于傳統文化元素極高的藝術特色和應用價值,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中大放異彩,從而促進傳統文化和文創產業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