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鑫鑫
技藝和情感是藝術創作的關鍵,其中技藝是藝術能夠實現騰飛的“翅膀”,情感則是藝術的內在生命和根本價值。優秀的藝術創作中,技藝和情感二者缺一不可,彼此交融才能夠真正鑄就感動人心的藝術佳品。陶瓷是我國代表性的傳統工藝,在陶瓷工藝的發展當中越來越多藝術家發現陶瓷作為特殊載體能夠與繪畫藝術彼此結合,形成一種十分獨特的藝術展現形式,所創作出的藝術作品具有極為強烈的藝術表現特征。陶瓷繪畫也逐漸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成為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品。
陶瓷繪畫藝術的內容呈現與一般繪畫之間并沒有根本性的差別,在繪畫創作方面僅僅是載體不同,但是在創作技法上,仍然彼此相通。陶瓷繪畫同樣強調創作者的構圖技法,創作者的構圖手段是否精湛,是否能夠滿足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對意境的追求,成為陶瓷繪畫能否成為佳作的關鍵。
陶瓷繪畫是指畫家在陶瓷外壁上進行繪畫創作,對二者之間存在的差別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由于創作載體不同,所采用的創作材料和能夠呈現出的創作框架事實上整體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陶瓷繪畫藝術創作中,除了考驗畫家的技術水平,同時對于陶瓷烤制也有著非比尋常的要求。材料層面的差別主要體現在釉彩的選用方面,畫家在繪畫構圖中需要優先考慮釉彩的最終表現情況,其中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不同釉彩設置所展現出的藝術風貌千差萬別。而正是這種獨特的差異化設計,保證了陶瓷繪畫藝術擁有獨一無二的生命力。在開展陶瓷繪畫中,畫家需要在陶瓷外壁上選定“經營位置”,確定整體構圖,同時對內部細節進行排列和整理。
對于整體畫作藝術的呈現來說,陶瓷繪畫當中的構圖形式除了整體框架的設定之外,還需要對物象表現的肌理、所運用的色彩以及所使用的線條等多個環節進行設計,只有在構圖階段完成細節內容的設計,才能夠在繪畫過程中一氣呵成,氣運暢通,體現出畫家的藝術造詣和創作情感。優秀的畫家能夠通過構圖形式將心中的情緒表現出來,并在觀眾群體之間形成情感共鳴,使藝術價值得以呈現。
首先,陶瓷繪畫在實際構圖創作當中,應當以陶瓷本身的外形為基礎進行創作。通常情況下陶瓷作品有著千差萬別的外形,表面并不平整,因此畫家無法完全照搬傳統紙面繪畫構圖技術方式,而需要重新調整框架結構和透視關系來與陶瓷表面進行貼合。在實際創作中,針對陶瓷器皿的外形,畫家可以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方式,以此來使景物、人物等重要的元素在陶瓷器皿表面呈現的視覺形象更為自然和可信。散點透視方式在陶瓷繪畫的構圖創作中優勢明顯,這種構圖方式更加符合人的視覺關注規律,同時能夠將局部和整體之間的對照關系精準呈現出來,使陶瓷繪畫同樣能夠在構圖層面得到基礎性的圖像保證,實現精準的內容傳遞。
其次,畫家在進行陶瓷繪畫時,應當重視整體和局部之間的關系,從二者之間的相互協調出發,進行整體畫面的呈現。在整體創作中,畫家應當從陶瓷本身的器型出發進行創作,遵循成竹在胸的創作規律,以器型為出發點進行預先的構思,這種構思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彼此兼顧;而在局部創作中,畫家則需要注重布局和內容的傾向性,元素彼此之間如何進行搭配,如何進行前后景的映襯,觀眾從哪個角度來進行畫面的觀賞等,都應當納入畫家的構圖考量當中。陶瓷繪畫相比平面繪畫有一個顯著特征,那就是畫面能夠在陶瓷器皿瓶身上完成回環,這種圓環狀的回環結構使得繪畫創作的內容得以豐富,能夠讓繪畫作品增添別樣的意趣,畫家可以在局部設計當中考慮如何進行前后兩個末端的彼此連接,形成具有敘事推進或者時間邏輯的畫面循環,增添別樣的風韻。如果不選擇回環形式,畫家還可以采用“之”字形或對角布局走勢,不同的畫面構圖設計方式能夠呈現出不同的畫面動態,彰顯構圖在內容元素呈現中的層次特性。
情感是藝術創作的核心,也是藝術作品能夠打動心靈的關鍵。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的情感無處不在,人們更多通過外放式的情感表現來完成情感表達,藝術創作也是一樣。陶瓷藝術的創作者和畫家在陶瓷繪畫創作中,能夠巧妙地將情感融入技巧和畫面視覺表現當中,為陶瓷藝術注入生命。不同的陶瓷創作者則能夠將自身獨特的情感以與眾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這也是陶瓷繪畫藝術具有獨一無二生命特性的關鍵。
陶瓷本身的材質與畫面之間的相互融合,是陶瓷藝術創作者表現自身情感的重要載體,隨著技術手段的變化和創作技藝的改善,藝術表現過程中可以采用的情感表現方式也有所不同。
現代陶瓷創作當中,高溫顏色釉逐漸成為表現藝術風貌的主要形式。陶瓷所采用的高溫顏色釉由于所采用的不同坯體、不同釉料、不同窯溫和窯位,最終呈現出的顏色效果有著極大的差別。實際燒制高溫顏色釉本身的穩定性相比于傳統青花、新彩等更低,因此需要經過反復的試片才能夠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現代釉彩的使用意境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外衣”形式,而是能夠借助色釉的強烈對比和表現在陶瓷器皿當中呈現出立體感,最終營造出空靈傳神的文化意境。同時部分陶瓷在燒制過程中出現的窯變現象,也使顏色釉獨具風格。畫家在創作當中由于無法對其最終效果進行精準掌控,因此每一件藝術作品都無法提前預知和準確預測。這種不確定性最終造就了感性層面的情感表達,象征著人們情感價值的差異、參差和獨特。
陶瓷繪畫藝術創作最終的藝術情感表現會回歸到繪畫本體的藝術創作當中,由于釉彩呈現視覺效果的不確定性,使得繪畫創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創作者也能夠完成更為瑰奇的藝術世界的構建。
從傳統陶瓷繪畫到現代陶瓷繪畫,傳統中國畫仍然是陶瓷繪畫的主流。在內容選擇方面,山水空靈的自然意境呈現始終是陶瓷繪畫藝術的表達主體,畫家較少通過直接的人物形象繪制來表現情感,山水繪畫元素的運用將自然與“意境”進行結合,呈現出一種朦朧之美。對于情感表現來說,情感本身有著不確定和不可捉摸的特性,無法通過精準的語言或者畫面的展現來進行傳遞,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藝術媒介來進行渲染,其中場景化的意境構建便是最為傳神的情感媒介。對于觀賞者來說,在這類表達自然意境的繪畫觀賞中,并不能夠直接獲得創作者的藝術構想和情感表達,而是需要嘗試完成情境帶入來進行場景化的情感感知。意境當中的場景是具象的,但是在完成觀賞者觀察視角帶入后,這種具象的客觀場景才開始與觀察視角之間發生聯系和互動,伴隨著觀賞者觀察視角的移動,繪畫所構建的空間環境場景將完成在觀賞者內心深處與真實意象之間的映射和呼應,從而帶動相同場景下的情感體驗和深度思考。而繪畫藝術價值的最終呈現,就是在這樣的場景思考當中完成的創作者與觀賞者之間的靈魂互動。
在陶瓷繪畫藝術創作當中,創作者不能割裂藝術創作的構想,而應當深入中華文化傳承環境背景之中,從人文社會和文化背景當中汲取養分和素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所堅持的朦朧美和含蓄美的基本特點,同時對繪畫藝術本身的審美價值和表現力策略進行反復玩味,繼往開來,鍛造屬于自己的藝術世界,形成獨特的藝術審美風格,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陶瓷繪畫創作當中。現代陶瓷繪畫在表現形式方面更加多元,創作方式也更加不拘一格,但不變的始終是對于審美理想的堅持和對于內心精神與情感的追問。創作者應當堅持理想信念,不斷磨煉基本功,巧妙地將情感與技藝彼此融合,創作出別出心裁同時又能夠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為陶瓷繪畫藝術作品增添色彩,使陶瓷繪畫藝術作品能夠在藝術層面擁有恒久的藝術生命力,能夠更加傳神地完成藝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