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中國夢”是國家民族的夢,同時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其特點在于把國家、民族和每個人的利益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將“國家夢”和“個人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青年是人朝氣蓬勃精力旺盛的時期,我國的青年要懷著熱忱參與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去,高舉“中國夢”的火炬,與自身發展方向和目標相結合,其中,體育活動是當前高校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的兩會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在題為《體教融合不能忽視人格塑造》的大會發言中提出“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離開教育的體育是不牢固的”,由此可見,體育在教育中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校園體育文化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延伸,在“中國夢”的指引下,發揮校園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是現階段高校開展校園體育活動,是青年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高校體育文化的育人特點具有開放性特征。正是由于高校文化教育環境的多元化和復雜性,使得體育文化的構建也不可能是完全封閉的,一方面,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地球村的預言成為現實,“世界逐漸成為平的”,體育育人功能受到來自各校、各地的關注,不僅有助于幫助學校展示自身的體育文化建設優勢及整體實力,也有助于學校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工具的使用,使得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變化能夠及時獲得反饋,通過官方渠道獲得來自學生的心聲,從而不斷調整規范的制定。
高校體育文化的育人特點同時具有多元化特征,高校通過構建體育文化環境,踐行育人職能,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展開,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體育運動,此外,在通過課程教學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之后,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自主安排體育運動時間,另一方面,在課程教學之外,融入多元化的體育實踐活動,通過學校和學院牽頭組織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多樣的體育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樹立終身運動理念,強化身體素質。
高校體育文化的育人特點具有動態性特征。文化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同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不斷發生變化,使得高校體育文化的構建成為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受到多變的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也受到來自不斷更新的物質條件的影響。高校體育文化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文化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如隨著融媒體時代的發展,高校也在積極利用三微一端的形式來弘揚體育活動的文化精神內涵。
高校體育文化的育人特點也呈現出創新性特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展的不竭動力。一方面,良好的體育文化環境,能夠對學生產生正面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行,鼓勵學生勇敢的奮斗前進,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高校體育文化的構建也在積極突破原有框架的束縛,尋求新型發展,同時也鼓勵學生進行創新,不斷進行變革和挑戰,形成符合新時代和千禧一代的校園體育文化。
在高校中,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體質和體育綜合能力,體育這一活動本身就有塑造健康體魄、培養健全心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接受挑戰,增強身體的耐受力,在不知不覺之間強化了體質,提高了綜合素質。大學生涯是每個人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同時也最具有生命力和熱情的時期,這一精神風貌必然也融入體育活動的參與和堅持過程中去。因此,大學中的體育活動的開展,更體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大學生通過日常練習和訓練打下基礎,潛移默化的培養合作和競爭意識,發揮體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體質和綜合素養。
高校體育文化作為高校育人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滲透體育文化的過程中也開展了多樣化的校園體育活動,豐富了校園體育生活,通過在高校開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一方面,增強了教師的教學水平,針對體育學科教學,通過舉辦以“中國夢”“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培訓講座,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水平,讓教師意識到新時代體育教學需要進行轉型,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從而促使教師優化教學內容,重構教學環節,打磨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業務水平。同時,高校體育文化的構建,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管理水平,通過有序開展課堂教學,合理組織課外體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內涵的同時,鍛煉了教學管理者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更進一步地增強了教學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中國夢”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資源,面對現階段體育教學程度加深過程中體育資源缺乏的問題,一批示范教學課的塑造及體育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現階段的體育教學資源,通過跨學科整合,深入挖掘體育課堂中的愛國元素、中國元素,創建了一批新型的體育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熱情的同時,也積累了一批典型教學案例、教學課件、教學材料,形成了寶貴的、具有示范意義的體育教學資源庫。
在高校生活中,校園文化是生活中的重要一環,在學校的領導和組織下,學校及各個學院會相應地開展不同的文化活動,如運動會、友誼賽等,與此同時,學校中的體育社團也成為文化生活構建過程中的中堅力量,繽紛多彩的社團不僅能夠豐富校園文化,也能夠發揮學生的管理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方面,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集中體現了校園精神,是一所學校校風學風的集中展示,體育文化活動是在院校領導的管理下開展的,其目的和主旨是在體育文化活動中提升學生體質,滲透德育行為,進行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高學校育人作用;另一方面,校園體育文化集中體現了學校的體育運動氛圍,展現了體育精神,體現出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運動理念,展示了校園特色,組織良好、受眾面廣的校園體育文化不僅能夠使得校園更有生機和活力,也能夠在積極的文化氛圍和自由的體育精神中,使得學生形成對運動的積極性,增強綜合素質。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現階段,我國體育正處于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重要歷史時期,青少年作為體育強國夢的圓夢者,更需要高校結合“中國夢”背景積極構建校園體育文化,通過構建積極的、有影響力的校園體育文化,不僅能夠激發高校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和體育事業的積極性,也能夠依托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促進青年德育、智育的全面發展,提升青年學生的身體體質和整體素質,從而降低育人難度,為塑造全面發展的人提供保障。通過構建積極的、有影響力的校園體育文化,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將體育中蘊含的愛國、超越、拼搏等精神傳遞給了青年學生,給青年學生注入強調的精神力量,通過在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中挖掘愛國、拼搏等教學元素,培養更多的適應體育事業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探索出一套高校孕育高能高效體育文化的構建路徑和發展模式,建立常態化育人長效機制,助力體育強國建設。
“中國夢”背景下,校園體育物質文化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包括校園體育文化構建涉及的硬件建設,也就是在文獻資料中被研究者頻繁提到的“硬環境”,校園硬件環境的構建會給青年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中不僅包括學校的整體建設和整體布局,也包括體育館建設、操作建設、保健室建設、學生宿舍環境的打造,校園內的宣傳標語、裝飾、花草樹木、體育雕塑等環境的構建。另一方面包括體育教學設備的升級更新,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體育教學設備不僅包含投影儀等基礎投屏設備,也包括符合翻轉課堂理念的智慧教室建設,同時也囊括了體育課中涉及的體育器材等物資材料。
打造“中國夢”背景下的校園體育精神文化,一方面,要在日常的文化氛圍中也需要宣傳體育精神,如設置體育人物的雕像,在校園多處張貼體育健兒語錄,幫助學生了解體育精神。同時,在校園中建設如籃球社、羽毛球協會等社團組織,利用社團組織一系列鼓勵參與體育活動的比賽,從而讓更多的高校學生參與到鍛煉的過程中來。另一方面,還需要塑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在校園體育精神文化中,良好的校風校紀,教學學風的塑造,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強身健體,積極向上,不怕吃苦的價值觀念,通過塑造富有高校特有氣質的校風校紀對學生的精神施加影響,塑造體育價值觀。
強化制度建設,是保障學校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在根本制度上進行了著重強調才能保障教師和管理者依法教學、依法管理,從而保障學校按照既定的規范正常運轉,校園體育制度文化,主要指高校內針對體育課程、體育活動而進行的制度和規范建設,既指紀律,也指規范,其主要目的是規范和約束學生的言行舉止,引導學生發展而制定的條例,高校學生受到來自規章制度構建而成的制度環境的約束,能夠自發維持體育活動秩序,維護校園體育環境,逐漸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學校既需要結合國家和教育部門的綱領文件做好部署,同時也要注意確保制度建設過程中公開性和透明度,讓學生這一校園內的主體參與到監督過程中來,認真對待學生反饋的問題,在反饋中發現和糾正已知的問題,確保校園體育制度文化的完善。
“中國夢”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實現校園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加大基礎設置建設力度,從物質文化建設的角度開展優化,一方面,在校園硬件的建設中,注重潛移默化的塑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創設拼搏向上的體育活動氣氛,通過校園內體育場的布局、體育雕塑的陳設以及體育宣傳標語的張貼,傳達蘊含著“中國夢”的體育鍛煉理念和文化,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性情,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體育價值觀念。另一方面,需要學校在信息化建設中對體育教學設備進行及時的更新和升級,對體育教材和體育用具進行優化升級,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有利于豐富課堂形式,提高教學效率,改革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更為現代化、智能化、效率化的環境中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進取,不斷前進的動力,幫助他們更堅定的追逐自己的體育夢想和信念。
“中國夢”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的實踐場所主要集中于課堂之上,通過課堂這一平臺,組織體育課程的有序開展,積極調整體育課程結構,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深入理解體育知識,形成正確的運動習慣,強化運動體驗,課堂環境下,學生被有組織的聚集在一起,這樣進行體育訓練和展示的傳播效果極強,體育課程一般通過學分制進行選修,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與誘導性,學生在課堂上會集中注意力,認真思考相關運動的訓練方式,這對學生吸收體育知識,深入理解體育文化有很強的優勢性。同時,體育課程結構也要進行積極調整,一方面,體育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與傳統課堂的嚴肅枯燥需要有著明顯的區別,在上課之前需要先對學生進行基本的引導與教育,讓他們適應在課堂環境中進行體育訓練、開展體育活動。與此同時,體育活動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其本身與傳統的課堂氛圍不同,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開展互動和交流實驗。另一方面,體育課堂也是體育活動的有力補充,通過課堂教學,可以和學生共同欣賞一些經典的體育賽事,理解運動項目的競賽規則、充分吸收競賽中所展現的體育精神、所蘊含的體育哲理和體育價值觀。
“中國夢”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的育人實踐,打造一批富有“中國夢”特色的體育文化活動是校園體育文化健康良性發展的基礎。依托特色體育文化活動,來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是主要的基本實踐方法。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分為校內體育文化活動和校外體育文化活動兩種。針對校園內部的文化活動,可以通過校級、院級運動會、聯誼賽等形式來開展,也可以依托各個社團組織進行,如開展體育知識問答活動、各類運動競賽活動、遠足活動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校園運動場地,激發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參與,從而形成對體育活動參與的自覺性,在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安排管理教師進行專門的指導,保障校園體育活動合理、健康、安全開展。此外,校外體育文化活動的構建,可以通過與俱樂部、健身館合作開展體育活動,也可以通過學校、學院體育運動代表隊積極參加對外體育競賽、友誼賽,在交流中更好地感悟體育精神。
“中國夢”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發揮育人功能,需要通過積極宣傳來進行,在宣傳過程中,如何創新宣傳手段,達到目標宣傳效果值得關注,從校園體育文化的宣傳方式來說,一方面,利用校園內的宣傳櫥窗,制作“中國夢”“體育強國”為主題的宣傳海報,潛移默化地傳遞和滲透體育精神,另一方面,利用校園媒體平臺,依托“三微一端”,學校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校園媒體進行多渠道的覆蓋,在校園內宣傳體育文化,結合女排、奧運會等熱點開展推廣,展現校園體育文化的風貌與特色,同時,開展校園體育文化知識競賽,提高學生對體育項目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基本知識進行宣傳,提高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的準確理解,加強對體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宣傳,提高師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頻率,滲透體育育人意識。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在“中國夢”的指引下,我國體育正處于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重要歷史時期,體育在教育中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校園體育文化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延伸,通過發揮校園體育文化的育人功能,通過構建“中國夢”背景下校園體育物質文化、校園體育精神文化、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調整體育課程結構,形成特色體育文化活動,創新體育文化宣傳手段,青年學生將個人的理想追求、個人的目標信念,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在不斷進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堅不可摧的信心和決心,勇于去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和開拓者。